数风流人物第5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6/1718


谈妥了这一件大事儿,接下来的事情就相对简单许多,比如要借兵解决一直困扰永平府的盗匪问题。
永平府下辖诸县州其实对这些盗匪并无毫无知晓,但是鉴于自身缉捕了力量不足,卢龙卫的裁撤极大的削弱了永平府境内非蓟镇管辖卫所的军事力量,所以兵备道的地位在这里也是显得十分尴尬。
冯紫英在来蓟镇之间也和在卢龙县城里的兵备道沟通过,他们也急于想要通过冯紫英这层关系来说通蓟镇,以便于尽快清剿这些困扰已久的盗匪。
北直隶诸府的分巡道、分守道、兵备道和其他诸省的诸道略有不同,都直接借周边省份的三司佥事、参议来挂名,但实际上并不受挂名所属省的三司管辖,而直接受朝廷六部和都察院或者南京六部和都察院管辖。
像永平府兵备道便是挂山东按察使司佥事之名。
现在是永平兵备道这边手中兵力寥寥无几,根本无法胜任剿匪的重任,但蓟镇这边虽然有军队,但地方剿灭匪盗却不是镇卫的职责,所以既需要协调,还需要向兵部报备。
当然只要蓟镇这边说通了,其他问题就都简单了。
“紫英,你说的都不是问题,不过唯独昌黎那边的倭寇,愚兄就有些爱莫能助了,这帮倭寇来无影去无踪,都是通过海上而来,而且愚兄可以肯定这里边绝对有昌黎、乐亭这边的坐地虎为内应,而且这些内应势力还不小,看看惠民盐场现在被这些人侵吞之后火红程度,就知道这块肥肉有多肥,连长芦都转运盐使司衙门都拿他们没办法,嘿嘿,这里边水太深了,”
尤世功很有些幸灾乐祸的味道在里边,惠民盐场是长芦都转运盐使司长芦都转运盐使司衙门在永平府最重要的盐场,现在却屡屡被倭寇抢掠焚毁,最终导致永平府这边乃至辽东的盐运都受到影响,还不得不从河间那边运盐过来。
但惠民盐场解体之后沦为昌黎那边大户们的物分食,这些私盐甚至一度占据了永平本地的市场,这种情形无疑是长芦都转运盐使司那边难以接受的。
长芦都转运盐使司也屡屡恢复惠民盐场,但屡屡被毁,损失惨重,最终只能作罢。
上奏朝廷,但倭寇来自海上,地方上的确无力解决,打板子永平府和昌黎县方面也不担主责,可要剿灭来无影去无踪的海寇,这太难为永平府了,便是尤世功有心帮忙,也一样束手无策。
“现在长芦巡盐御史是谁?”冯紫英皱起眉头。
“刚被免了,现在朝廷尚未任命呢。”尤世功笑了笑,“其中未必没有这层因素,不过前任巡盐御史在里边扮演了什么角色还真不好说,我就不信堂堂一个巡盐御史居然会拿惠民盐场这件事情一点儿辙都没有,还是其中另有隐情,那就不好说了。”
冯紫英一听尤世功的话就知道这里边多半又有猫腻,免不了利益纠葛和朝廷派系争斗,除了两淮巡盐御史外,四大巡盐御史中其他三大巡盐御史都是由吏部、户部和都察院协商产生,然后上报内阁和皇上御批,足见这几个位置特殊性。
两淮巡盐御史因为历来属于皇上自留地,收入要进入内库,而永隆帝上任之后这份收益仍然归属于太上皇掌握,尚未交给皇上。
“尤大哥,这倭寇从海上来,你说在昌黎那边儿有内应,但这些倭寇藏身于哪里呢?我就不信他们还能从日本不远千里而来,这不符合现实条件吧?”
插一句,
\\app
\\
真心不错,值得装个,竟然安卓苹果手机都支持!
冯紫英也很纳闷儿,这北地尤其是北直隶这边遭遇倭寇袭扰的情况真的不多,尤其是壬辰倭乱之后这种情形就更罕见了,你说在江南那边有这种情形还说得过去,但永平府,还是针对盐场,难免让人起疑。
“可能性有几种,但都脱不了一个,倭寇肯定在这周边地区有一个落脚点,这就需要好好去查一查了,但我相信不会太远,几百倭寇要藏身,还有吃穿用度,也不是一个简单事儿,肯定有人替他们遮瞒,这事儿就要看你这个同知的本事了,还是那句话,如果用得着我这边的,你就说一声,但涉及到海上的事情,为兄就无能为力了。”
冯紫英当然不会把所有希望寄托于尤世功身上,这本来也不是人家的职责,他只是要取得对方一定程度的支持足矣。
解决了这边的问题,也算是取得了较大进展,冯紫英便迅即返回卢龙。
家眷要来了,拖了接近十天才来,另外也让宝祥在这边卢龙县城里重新购置了一座紧邻府衙的宅院。
实际上府暑里有同知公廨,但是规模太小,也过于简陋,只能临时住一下。
这也是从前明沿袭过来的惯例,那就是不修衙门,只要过得去,就维持现状。
吴耀青他们已经忙碌了起来,作为冯紫英在这边的主要幕僚,同知公廨其实主要交给了他和顾登峰在使用了。
“三处选址已经确定,另外石炭炼焦我们已经开始拿出了几份设计图纸,这边和迁安县里、卢龙这边儿都已经接洽过了,两边县里工房的典吏都已经来实地查看过了,土地山林也已经买了下来,地契已经在衙门里备案,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顾登峰、庄立民加上晋商的两名代表坐在公廨的厅堂里,侧席而坐,冯紫英一身青色常服,白鹇加身,端坐正中,倒也有了几分同知气象。
“庄先生,登峰,绍全,既然各方面都已经具备,府衙里我也已经和知府大人说好,昨日我在三屯营和尤总兵也谈妥,匠户会在最短时间内整理完毕,只要你们这边能做起来,肯定能够准时交付,但是具体如何来运作,你们要有一个细致的方略才行。”
“大人放心,这边选址结束之后,和两边县里也谈妥了,我便已经安排人通知在广州那边的船北上了,只是永平府这边没有像样的码头,所以他们会在扬州重新通过运河北上,再从通州这边过来,估计一个月内就能到。”
庄立民亲自坐镇,就是看好这件事情,在他看来,永平府这边一旦建立起来生产基地,不但可以供给整个北地和九边的军需,而且可以打开日本、朝鲜的市场。
===己字卷
第八十三节
压榨===
“那就太好了。”冯紫英满意地点点头,对于这样一个组合他还是很看好的。
像这种事情就需要一个熟手来操作,像晋商虽然可以在本地发挥一些作用,顾登峰也能从中斡旋协调地方官府,但是具体到从买地到各种设施添置再到开建,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中间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
如果没有一个真正运作过整个过程的角色来操作的话,其效率会很糟糕,出差错甚至遭遇挫折的几率也会大很多。
“立民兄,我原来拜托你招募西夷工匠的事儿进展如何?”冯紫英更为关心这一桩事儿。
在他看来冶铁这边大致原理和工艺流程问题都不大,但是在冶铁炼钢完成之后,甚至到铁料和钢坯的处理加工,这才是当下大周最为薄弱的环节。
这个时代在欧洲已经开始出现了一些简易的机床,这对于机械加工尤其是未来军工行业的发展极为重要,如果大周不提前布局,那么从铸炮到枪管制作,再到拉丝和精密装置制作等工艺上,差距还会越来越大,而现在就及时能引入,哪怕多花费一些代价,都是值得的。
冯紫英对于欧洲的机床发展情况并不了解,但是他却知道欧洲在钟表行业的快速发展已经远远超越了大周,而钟表匠由于自身的需要,就必然会对更加精密可靠和方便实用的机床提出要求,比如螺纹车床和齿轮加工车床。
冯紫英唯一有印象的就是达芬奇似乎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就已经勾画出了各类车床以及车床关键的曲柄、飞轮、轴承等零部件的模型图样,所以冯紫英相信在欧洲应该已经有了这方面的一些突破,如果现在大周能通过学习和模仿来紧紧跟上,那么起码不会在未来的科技大飞跃时代中落伍太多。
这个时候冯紫英也想到过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但很显然从青檀书院毕业已经考中进士的宋应星现在还不具备科技大咖的范儿,冯紫英也不清楚历史主线的微妙变动会带来什么,但现在还很稚嫩的宋应星是肯定不具备这份实力的,但如果日后有机会,冯紫英当然会促成宋应星向这方面转化。
对自己在理工科方面知识技能的欠缺冯紫英是非常遗憾的,前世中他也曾经看到过许多穿越,几乎个个都能有一手理工科的制造技能树,冶金也好,机械加工也好,制造火药炸药也好,都能迅速点开技能树,可自己在这方面却的确逊色太多,如果不是偶然机会对土法炼焦和炼钢高炉有所了解,只怕他连这个最基本的技能突破都无法提供助力。
即便如此,他也只能提供一个大概的里理论指导,具体还是得依靠专业的工匠技师来慢慢摸索尝试,这也是他最大的遗憾。
“冯大人,此事也有一些进展,从苏禄那边我招募了三人,主要是从事火铳装置制作,其中一人是钟表匠出身,一人是他的学徒,另外一个人则是铁匠出身,会铸炮,另外从西夷本土的招募恐怕还要等半年才能见出端倪来,我也开出了很高的薪水,但是西夷人很多都是走投无路才愿意出洋,但是听从西夷本土过来的西夷人说,好像那边的一个皇帝对那些所谓异教徒很是仇视,要剥夺那些人的财产,另外也在和那边一个叫奥斯曼的国家打仗,局面很混乱,所以才会有一些人愿意躲避他们的皇帝惩罚和战争来这边,”
冯紫英当然记得历史上的三十年战争,但现在时间节点还没到才对,还要几年席卷欧洲的三十年战争才会爆发,而现在应该是神圣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吧?新教联盟和天主教联盟也应该差不多成立起来了,战争气氛也已经很浓了。
“立民兄,据本官了解,现在西夷那边局势很混乱,而且估计未来几年那边还会打成一团,他们对这些所谓信奉异教的子民可是格外仇视和偏执,所以这应该是一个机会,我建议你可以通过一些在苏禄吕宋这边的西夷人,不管他们是信什么的,只要愿意去帮我们招募那些会制作钟表的,会打铁炼钢的,会制作机械装置的,一律高薪聘请来,在这里我们会保障他们的安全,也不干涉他们的信仰,前提是他们能够给我们带来实质性的技术突破,”
对于冯紫英如此急切而直白的表态,庄立民也很吃惊。
他知道冯紫英一直不满足于当下大周在火铳和铸炮这方面落后,对于庄记这种在火铳制造水平上居于大周最先进的状况都不太满意,一直想要引入更先进的铸炮和制作火铳技术,但是以他现在的身份,如此态度,几乎就是代表官方的一种姿态了。
想了一想之后,庄立民才小心翼翼地道:“大人,西夷人多信教,而我朝好像对这些方面很忌讳,”
“此事本官自有分寸,这些西夷人信教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我朝民众以儒法为本,敬天地君亲师,尊崇祖宗,所以他们的信仰未必能符合我们汉人的心意,而朝廷自然也有律法管,至于现在,本官只想要看到能帮本官改进冶铁制铁和钟表机簧装置制作的工匠,其他本官一律不问,但那等只图来传教者,本官概不欢迎!”
大周对西夷洋教态度也是较为矛盾甚至混乱的,但基本上是采取“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的对策,但是单单是“节取其技能”就给了传教以可能,而“禁传其学术”则要看朝廷在这个问题上能够采取多大力度来了。
冯紫英也清楚其实从二三十年前西夷人在广东登陆开始,天主教便已经在两广地区有所传播,只不过天主教在当下社会氛围下,很难真正赢得国人的认可,当然天主教士们也在不断改进他们的传教方式,以求使用本土化的需要。
很受冯紫英看重,但是却还没有什么接触和交道的徐光启现在就已经是一名笃信天主教的官员了,但是朝廷似乎对此也没有太大的反应。
明白了冯紫英的意图,庄立民便点点头:“小的明白了,请大人放心,我们物色的人选尽皆是符合您的要求的,绝不会替您添麻烦。”
“添麻烦也不怕,只要他能带来的东西值得本官帮他扛起这份麻烦,本官都乐意,就怕他们没这样的本事,那就只有说声抱歉了。”冯紫英摊摊手,一脸淡然。
这算是把态度挑明了,现在的永平府只要是有用之人,那么都可以容忍,若是无用之人,那么就绝不允许其进入。
冯紫英暂时也还没有考虑清楚对待西方传教士来大周的态度,毫无疑问这些传教士都是以传教和殖民相结合为先导目标的,但是又不容否认的确能带来一些新的技术,而这恰恰是自己最需要的。
“绍全兄,山陕商会的力度不够啊,怎么却成了我的人什么事儿都替你们办了?”对山陕商会的态度冯紫英就不像对庄立民那么客气了,“原来就说好了,登峰是负责官府协调,但地方上具体购地、建设和人手协调,都该是你们山陕商会的事儿,现在看起来似乎你们就只管出点儿银子了,若是单论银子,海通银庄就可以满足,何必再要你们?”
王绍全满脸堆笑,站了起来,心中却是唏嘘感慨,这还是五年多前,那个从临清水门里游泳而出的少年郎么?
这一晃五年过去,那个少年郎已经成长成为了堂堂大周五品大员,一府同知了,现在更是以上位者的身份来驾驭着山陕商会、庄记和海通银庄三家的合作,要在这本地率先打造出一个工商业的范本来。
现在山陕商会这边对此事极为重视,王绍全也是全凭着往日的几分交道结下来的交情,很是费了一番心思才算是争取到这个机会,自然要把事情罪的漂亮。
“大人,这您可冤枉我们了,榆关港那边可全是我们一手一脚在做呢,现在前期勘探准备也都差不多了,您说这才区区两个月时间,就能做到这个份儿上,除了我们山陕商会,还能有谁这么卖命?”王绍全搓着手道:“半年时间,我们就要让榆关港的码头正式建起来,下一次庄老板的船就可以直接从广州靠泊榆关了。”
“绍全兄,山陕商会的能耐我知道,榆关港本来就说好该是你们一手包圆,而且榆关港连通驿道的这一段道路也要尽快建起来,”
冯紫英不客气,山陕商会这帮人不好好利用起来,都对不起自己,这帮家伙和蒙古诸部勾搭甚深,挣了太多黑心银子。
榆关港要真正兴盛起来,还得要靠这帮人,要让榆关港成为连通辽东和北地甚至南方的水陆枢纽,需要投入的商业资源就不会少。
===己字卷
第八十四节
风渐起===
庄立民和王绍全走了,只剩下顾登峰。
“大人,我觉得庄掌柜和王掌柜已经算是比较尽心了,从选址到前期准备,他们都花了不少心思,投入也很大,王掌柜带着一帮人近期主要是在勘察榆关港,他的想法就是要把南方——榆关——辽东、朝鲜这条商路彻底打通,估计还是对永平未来的铁料产量有些担心,……”
顾登峰的解释也在意料之中。
王绍全这帮晋商至今还是将信将疑,虽然在钱银投入上不小,但是更多的还是看在庄记入股带来的技术和冯紫英未来的仕途前景上才肯加入,但如果只是要想在永平府复制一个佛山庄记那样的冶铁工坊,这帮晋商认为在盈利上是很长时间内都是无法赶上佛山的。
很简单,单单是一个市场和运输问题,就会让成本大增,石炭炼焦,焦炭炼铁,这个流程练出来的铁产量和质量能不能达到冯紫英所描绘的那样美好,甚至连庄立民都一样心里没底。
若是炼铁成本和质量产量只是比佛山那边略好,那么一个运输和市场渠道问题,就会迅速把这样冯紫英心目中一个伟大的煤铁制造复合体的成本迅速拉到和佛山等地一样,甚至更高。
所以王绍全他们还是很敏锐的觉察到了这一点。
既然加入了进来,而且投入那么大,鸡蛋就不能单单只放在一个篮子里,好歹榆关这里是北地陆路进入辽东的咽喉枢纽,距离京师城不过几百里地,也是北地开海的一个机会,那么将其作为一个连通辽西走廊和京师与南方的物资集散地,还是大有可为的。
尤其是永平府的铁料产量如果能达到一定级数上,这个棋子就能盘活了。
“登峰,你说的我都清楚,王绍全他们这是想要规避风险,说来说去还是信心不足,加入进来只怕更多的是看好我这个人日后在仕途上的前途吧。”冯紫英笑了笑,“庄立民是觉得有我父亲蓟辽未来几年的订货作为保底,所以也算是押注我的这一场冒险吧,都盘算精着呢,但是我们不能抱着这种想法,永平的这个冶铁工坊,必须要建起来,而且会比他们想象的要好,而且好十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6/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