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6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9/1718

贾芸走了。
他来永平府的目的当然不是单单看望冯紫英,海通银庄京师号为永平的这个煤铁复合体建设提供接近十二万两银子的贷款,其中也包括榆关港码头的建设。
这样的投入也使得他这个京师号的大掌柜要亲自带人来看一看,不实地看一看,他心里也不踏实。
京师是海通银庄募集资金最多的所在,除了股东数量大,股金多外,吸收的存银也是数量最大的,无他,首创的存款计息足以让所有的非专业性银庄为之侧目,甚至无法效仿,这个时代的银庄存银都是不计息甚至还要付保管费的。
看书还可领现金!
再加上京师城无论是官员还是商人都首屈一指,其背后就意味着丰厚的资产,便是扬州或者广州都无法比。
只要能赢得这些人的信任,那么存银便会源源不断而来,而以忠顺亲王为首宗亲作为大股东,与户部的合作,也让海通银庄的信誉度受到了天家和朝廷的隐形背书。
正因为如此,京师号这边和扬州号、广州号那边都还有些不一样,那就是存银根本不愁,反倒是放贷还需要好生谋划才能放得出去,北地的工商业氛围远不及江南和广州那边。
所以当永平府这边冯紫英牵头的这样一个煤铁复合体外加榆关港的建设打包项目,自然就是最好的放贷去向了。
但不管怎么放心,作为京师号大掌柜,在前期的风险审评人员来核实调查过后,贾芸仍然还是要坚持自己来亲眼看一看。
对此冯紫英倒是很赞许,起码这种作风值得提倡,你一个二十岁的掌柜,如果连这点儿作风都无法维持,那么也就难堪大任了。
进入六月收割季节之后,整个永平府的局面终于开始趋于平静下来了。
随着廖家的全数打入大狱,尤其是牵扯到勾连关外异族,贩卖违禁物资的罪行敲定,而充当蒙古马贼的内应这一罪名也在查获大量贼赃之后得以落实,相比之下什么藏匿隐户,贪没屯田这些事儿都不叫事儿了。
而廖家一些人开始撕咬毛家和简家也让卢龙士绅猝不及防,甚至还牵连到另外几家,这让整个卢龙士绅群体顿时大乱,再也无法建立起统一战线。
不过冯紫英倒也没有过于紧逼,在卢龙士绅主动交出了隐匿的军户,并主动表示愿意就这么些年来这些军户因为逃避了劳役而需要向官府做出的役金补偿后,关于清理屯田的事情虽然还在继续推进,但是力度和态度却没有当初扬言的那么酷烈激进了。
陆陆续续清理出来并来府衙兵房报到的军户共计二千八百多户,还有部分尚在辽西大宁、宁远那边,但是也基本上能在六月底之前报到。
“这就是炼出来的焦炭?”冯紫英饶有兴致地看着这眼前堆砌成小山的焦炭,说实话,他虽然在工艺上出过大力,但是纯粹就是嘴炮专家,真正实践出来,还是全靠这些匠人匠户们没日没夜的操劳尝试。
“对。”庄立民颇为自豪,“其实我们之前尝试过几次,窑炉都垮掉过两次,好在大家经验越来越丰富,后期便基本上没有大问题了。”
“冯大人,这边高炉也已经建好,就等你来点火开炼了。”王绍全搓着手,满脸兴奋和期待。
不得不说选择了一个很好的合作对象就是要方便许多,有了大量匠户帮助,从开矿到修建高炉,包括石炭炼焦,都远胜于从本地招募的农户来做活儿,其效率和进度都大大提升。
拜完神,各种仪式走完,随着一层层的矿石和焦炭铺设进炉,冯紫英和身旁的庄立民、王绍全以及其他几个晋商代表都是神情紧张的注视着,反倒是周围的匠人们显得要镇静许多,或许是见惯了这种场面,所以都是有条不紊。
不过冯紫英却相信,一旦这一次试炼成功,将真正改变历史,甚至改变大势,一个崭新的钢铁时代即将呼啸而来,当然这可能还会有一个几十年的过程,但是这个洪流却再也无法阻挡。
伴随着点火一起,整个炉子里红光四射,烟火大起,匠人们都是识货的,明白火有多旺,练出来的铁水就会有多好。
经过多次尝试的烟囱,火道,利用水力动能设计的鼓风机,还有专门设计的预热室,可以将空气在预热室中加热到一定温度再鼓入高炉中,使之温度提升到最高,这几个月来的没日没夜的尝试,都是为了今日这一刻。
簇拥在周围的匠户匠人们多达数百人,他们都清楚,一旦这一炉铁水炼出来能够达到预期,那么这样的高炉就绝不会只建这一座,甚至连带着炼焦窑都一样要大规模扩建。
伴随着炼铁高炉的日夜燃烧,冯紫英和庄立民、王绍全等人都索性就守在了炉子边上,对于大家来说,这太重要了,可以说关系到大家日后的命运。
到第二日,随着温度达到极致,负责掌控火候的匠人一声喊叫,几个人猛然用力拉开机关闸门,火红的铁水滚滚而出,一小部分引入了旁边的铸槽中,经过冷却变成了生铁,而另外一大部分则是直接推入了在一旁的平炉。
随着平炉点火,第二轮也是最关键的炼钢才正式进入了高潮。
这一炼却远比这炼铁更为漫长,足足有三四日之后,才算大功告成,将钢水从炉中放出,直接注入冷却铸槽中,冷却水灌入,伴随着白气升腾,水雾缭绕,一直等到钢水冷却下来,一干匠人们这才蜂拥而上,捧起按照铸槽规制铸好的钢坯,忍不住热泪盈眶。
这种生铁直接炼钢便省却了传统的反复锻打而直接成形,可以说冯紫英这种工艺指导直接使得大周炼钢技术跨越了一个时代,实际上这种技术并没有太高深的原理,但是如果你缺乏足够的科学引导,而只是通过简单反复摸索来操作,也许百年也未必能真正找出其中奥妙。
最兴奋的莫过于庄立民了,做出冶铁炼钢的老手,他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
这意味着焦炭冶铁到炼钢这一整个工艺流程已经没有了桎梏,只要有足够的矿石和石炭,那么就可以通过这种流程源源不断的练出来,你想要生铁便有生铁,你想要精钢便有精钢,而且这种生铁和精钢的质量神仙之远胜于之前的设想。
这个时候庄立民甚至有些后悔从佛山带来的制铁匠师太少了,这种成本起码要比佛山下降五六成甚至更高的冶铁炼钢技术一旦出来,将直接把佛山的铁料钢料行业杀死。
可以说现在唯一制约永平府的冶铁业的因素就是运输了,但是在如此规模如此成本的冶炼工艺下,区区运输上带来的影响可以说几乎不足为道了。
要知道这个时代对钢铁需求有多么巨大,而生铁和精钢的价格更是让民间连菜刀、柴刀、铁锅这些物件都称得上稀罕物,有时候连一大家子都未必能齐全。
对于冯紫英来说,他能贡献的就是这些了,这已经掏空了他脑袋中所有一切。
相较于其他穿越者精通各种工艺的本事,他自己都感到有些羞愧,或许自己能做到就只有不断的催促庄立民去招募西夷匠师来弥补自己这个低能的罪过了。
“庄先生,我做到了我承诺的,现在就该是你们表现了,记得我们之间的约定。”冯紫英背负双手,平静地道。
“大人放心,第一炉的钢料已经出来了,现在匠户们数量充裕,这些人虽然没有制作火铳的经验,但是他们都算是熟手,稍稍教授一下,基本上就能上手,加上我这边带来的匠师,一个月里产出一二百支火铳应该是可以达到的,只不过前期的质量可能未必能让人满意。”
庄立民拍了胸脯。
“这我管不着,我这边的军户抽调出来的民壮已经组建起来了,而很快家父从辽东调过来的火铳手也会到位,我需要足够的火铳来装备这些民壮,我要在最短时间里让这些人熟悉并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火铳手,嗯,时间只有三到四个月!”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九十月间察哈尔人可能就要寇边南侵,眼前这一切都可能被毁灭,可冯紫英又无法等到今年察哈尔人入侵退去之后再来做这一切,所以他就只有押注搏这一把。
庄立民沉吟了一下,“那我就只能从广州那边先运一批火铳过来,有从西夷进口来的自生火铳,也有我们自己制作的火铳,,样式就未必一致了,价格上也恐怕有些昂贵。”
这批自生火铳庄立民也打算是要择机卖给辽东的,如果辽东不要,他也打算出售到日本去。
冯紫英一听,心中便踏实下来:“没有问题,自生火铳越多越好,我有足够的银子支付。”
才从廖家这几家那里捞了一把,正好可以派上用场,物尽其用。
===己字卷
第一百一十八节
钢铁时代的开启(第二更)===
当经历司知事将这等情况告知朱志仁时,朱志仁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是说五日之内便产出了生铁八千余斤,而且还有五千斤练成了精钢?”
朱志仁哪怕再不通时务,也知道从生铁到精钢这一步的差距。
生铁易炼,精钢难成,这是冶铁行业公认的规矩,要讲生铁化为精钢,就需要大量的人力,铁匠的反复锻打,而且还要受生铁质量的限制,而永平府这边各种冶铁作坊并不算少,但是要说将生铁炼成精钢,那却是闻所未闻。
“嗯,这只是他们所说的一套流程所成,如果按照他们的设计,还要在迁安这边建成三套相似的流程体系,也就是说如果不出意外,四套流程炉子建成,每月便能产铁和钢二十万斤,当然同知大人也说了,这只是理想状态,实际上这中间还需要检修,而且也会出问题,但是如果四套建成每月十五万斤是应该没有问题的。”
“谈之,这可不是开玩笑,月产十五万斤,那就意味着年产接近二百万斤铁了,咱们北地最大的遵化铁厂,在元熙初年的极盛时期,也不过年产百万斤,现在就这一家就能年产一百八十万斤?”朱志仁难以置信。
“不仅仅如此,卢龙这边也一样都进入了最后阶段,这边只建了三套,如果按照同知大人所言,基本上情况类似,那么这边也能月产十二万斤左右,这一年下来也应该有一百四十万斤,这意味着我们永平府一年的铁钢产量就能新增达到三百二十万斤左右!”袁谈忍不住舔了一下嘴唇,“大人,这三百二十万斤,如果是铁,对于咱们大周来说不算什么,咱们大周一年据说光是广东就能年产四千万斤,但是这都是生铁啊,其中精钢十不足一!”
朱志仁也在盘算着,以广东来计算是不合适的,广东年产铁占到了整个大周五分之一弱,而整个大周年产铁也不过两亿多斤,而其中钢产量恐怕也不过一千万斤上下,其中主要都是用于制作甲胄、火铳和刀枪。
其他朱志仁也懒得多想,但是单单是开矿所需要收取的矿税,虽说是入工部节慎库,但是这却是能直接进入皇上眼帘的,这一项就足以让朱志仁不遗余力的去支持,这是难得的博得圣眷的机会。
而这些生铁也好,精钢也好,一旦外运出首,又意味着又会有一大笔商税入账,这对于整个永平府的商税收入都是难得的。
“咱们永平去年年产铁在多少?”朱志仁问道。
“咱们永平境内有大小冶铁铺七十余家,总产量约摸八百万斤左右,但其中精钢产量只有三十万斤,可大人,这兴隆迁安铁厂就能产出四千斤精钢,一月可产十万斤,加上兴隆卢龙铁厂精钢产能也差不多,单这两家年产精钢就可以达到二百四十万斤以上,相当于我们原来的八倍啊!”
袁谈是朱志仁的心腹,经历司知事实际上相当于永平府办公室副主任,什么事儿都要管,什么事儿都要做,冯紫英也清楚袁谈和朱志仁的关系,袁谈的一个妾室和朱志仁的第六房妾室是堂姊妹,有这层关系,朱志仁待袁谈自然就不一样。
对于大周来说,铁和钢都缺,但缺钢的程度远胜于铁,其原因就在于从铁到钢这一关是在太难,工艺上如果得不到根本性的改进,就难以实现,坩埚炼钢其实在大周也已经出现,但是其产量实在太低,成本过高,而现在冯紫英的“指导”下摸索出的炼钢新技术,其实就是贝塞麦的转炉炼钢法,通过吹入空气,耐火材料用白云石,然后混杂了石灰、石英石作为造渣料,这些东西在永平这边都很常见,根本不缺。
只不过冯紫英只知道大概原理和工艺,究竟叫普德林法还是贝塞麦法,他自己都记不清楚了,但到现在他也就堂而皇之的命名为永平炼钢法,他还真没好意思命名为冯氏炼钢法,因为这其中的逐步摸索和建设都是其他工匠们做出来的。
朱志仁也明白了,这意味着只要愿意,通过这种新式炼钢法,可以轻而易举将原本是变成生铁的铁水经过再炼一次将其转化为钢水,冷却后便可以得到精钢,这种工艺的革新,即便是朱志仁也清楚其中意义有多么巨大。
“谈之,此事不能外传,恐怕紫英也和你交待了,一旦外人知晓,恐怕关系国运。”朱志仁叮嘱着袁谈,“难怪紫英要求必须要用军匠,这等秘密的确要用家人性命来作保才行,倒是那些晋商是否可靠,我还得提醒一下紫英才行。”
“大人放心,我看同知大人在之前都要求所有人都签了一个什么保密协议,一旦违反协议,那就是要吃官司的,同知大人把这事儿看得比什么都重。”
袁谈自己都签了这个协议,但是作为补偿,他此番出去一趟,也得到了百两银子的馈赠,而实际上他也就老远站着看了一下,具体这工艺流程,也是半点也不清楚。
广个告,
\\app
\\
真心不错,值得装个,毕竟书源多,书籍全,更新快!
“另外同知大人和那帮晋商以及广东商人还准备将火铳作坊建在卢龙县城里,现在也应选址齐备,工匠也陆续补齐,只等钢料一到便能开工,而且还有三个西夷匠师在其中,”
袁谈絮絮叨叨的把他这一趟的所见所闻全数向朱志仁作了一个汇报,这也是冯紫英的要求,也好让朱志仁放心。
“唔,这事儿我知道,紫英现在去了哪儿?”
“同知大人去了榆关港,那边也在大兴土木,不过属下就没有跟去了。”袁谈实在是来不起了。
这一趟出去,东奔西跑二十日,从矿山到工坊,而且还要守着第一炉铁水,第一炉钢水出来,然后还要看这些匠作坊用这些铁料钢料打造蹄铁、犁铧头、柴刀、菜刀、铁锅,五花八门,见识倒是长了,也累得够呛,他何曾尝过这种滋味?
也不知道这位小冯同知怎么会这么好的兴致,愣是在那些荒郊野地里呆得住,难道回来抱着小妾睡不香么?
不过此时的冯紫英的确觉得这滋味比起骑着女人身上的滋味不遑多让。
迎面而来的海风让冯紫英觉得这股子咸湿味道都格外舒服。
榆关港的进度很快,很显然迁安那边的顺利极大刺激了榆关港这边的建设,一旦榆关港建成,广州的海船便可直抵榆关,而大量铁料、钢料便可在这里装船直接运回广州。
在佛山那边的铁作规模根本不是这边能比的,那边的铁匠人数比起这边百倍还有多少,一月消耗几十万斤铁料钢料不在话下,正因为如此,榆关港的尽早开港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按照目前进度,七月底之前基本上就可以开港了,这一片码头和仓库都差不多了,但光是开港作用不大,关键在于要从榆关港到驿道这一段还要把路修好。”王绍全是陪着冯紫英过来的,这边的建设主要是山陕商会在组织安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9/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