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6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5/1718


冯紫英目光落在了这个赤面浓须的男子身上,这就是前世大明的帝师孙承宗,一代战神?“冯铿见过孙大人。”
“冯大人不必客气,我也是久闻小冯修撰大名,一直无缘相见,今日才算是得偿所愿啊。”孙承宗性子豪迈坚韧,欣赏他的人很多,不满他的人也不少。
“好了,稚绳,日后有的是机会。”柴恪摆摆手,“紫英,这是职方司郎中袁大人。”
袁可立,又是一个前世中明代有名的将臣,冯紫英不敢怠慢,也是一礼。
“呵呵,小冯修撰之名,袁某和稚绳一样久闻,子舒兄也经常推崇紫英之才,我就和子舒兄说那就该把紫英留在我们兵部才是,如何能放到下边去荒废光阴?”袁可立性子刚直清正,话音也很有金属质感,铿锵有力。
“柴大人抬爱,紫英如何当得起?不过紫英也不认为在地方上就是荒废,礼卿公在苏州担任推官时可是以贤达闻名于世,紫英不才,也想效仿,……”
冯紫英的话让袁可立哈哈大笑,捋须摇头不已。
而一旁孙承宗也忍不住挑眉,难怪这位小冯修撰能脱颖而出,这可不仅仅是治政才能了,这是为官处事的本事,简直犹如三四十岁的官场老手了。
不动声色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而且还把袁可立推崇了一番,袁可立这种不太好打交道的人都忍不住眉开眼笑。
柴恪也是微笑,他何尝不想把冯紫英留下来?但是冯紫英那时候风头太盛,已经引起了北地士人的不满,出京暂避风头是明智之举,等到在地方上做出成绩来,在回京也不过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现在看来这家伙在永平府折腾得天翻地覆,也足见他的雄心,柴恪甚至能隐约感觉到冯紫英似乎是在配合着蓟辽那边的一些作为,但作为兵部左侍郎,他乐见其成。
“好了,稚绳,礼卿,张大人马上就过来,午间张大人和内阁诸公已经就蒙古左翼、西南军情进行了一个商议,一致认为目前形势严峻,需要认真应对,兵部这边要立即拿出对整个大周,包括但不限于关外和西南形势的一个整体研判分析,除了总体的,还要对每一块也要有详细的解说,然后再是整体和分部的应对方略,这个方略最迟后日就要拿出来,可能大家这几日就要辛苦一些了,……”
柴恪环视了一眼周遭,“紫英是我请来的,可能大家或略感诧异,但是礼卿、楚材和兵部职方司的人可能略知一二,四年前,也就是宁夏叛乱之前半年,紫英就向我和楚材谈到过宁夏情况,认为如果宁夏镇如果不从人事和粮饷上予以根本调整和补充,肯定会出乱子,他还特别点到了外族将领和汉族将领之间的矛盾,将官与下边军士之间的矛盾,认为会是爆发的焦点,半年后,大家都知道了,……”
“这一次西南杨可栋叛逃,播州局势急剧恶化,而紫英在一年多前就和还在兵部观政的非熊、大章等人提及,二人也向楚材、礼卿汇报过,我知晓后也和张大人计议过,说来惭愧,我们觉得可能有一些风险,但是还不至于……,但现在……”
===己字卷
第一百四十二节
军议接近真相===
柴恪脸上露出一抹惭色,摇摇头,当初提及西南可能会生变时,他和张景秋其实并不太在意。
因为西南方向本来一直就不安泰,从郧阳一线开始,到云贵川三省,没有一处可以说是清静之地。
其中目前相对稳定但实际上却是最大隐患的还不是播州或者贵州的这些土司辖地,而是郧阳巡抚辖地。
流民在郧阳、安康、汉中、夔州、安陆诸府日多,日益膨胀,让朝廷一度揪心不已,好在孙应鳌在元熙二十年起担任郧阳巡抚十年,对郧阳治理颇为得力,整个郧阳巡抚辖地状况开始好转。
但是自打孙应鳌在任上去世之后,后续的几任巡抚,要么就贪暴之徒,要么就是平庸之辈,使得郧阳巡抚辖地诸府局面又开始出现不安迹象,好在孙应鳌在留下的底子还不错,现在暂时还能勉力维持。
可郧阳诸府正好在湖广的东部,距离播州不远,一旦播州生乱,会带来什么?
之前柴恪和张景秋一直对郧阳诸府十分关注,播州当时觉得杨可栋在手,而且杨应龙表现得十分温顺,所以他们不认为短期内就会有什么问题。
虽然那边流土之争很激烈,但是流土之争激烈的地方也不止播州一处,水西、保靖、永顺、永宁等地也都一样,无外乎就是播州杨应龙名气最大罢了。
没想到杨可栋叛逃,而且从户部和职方司调取各方面的消息显示,播州方面应该是持续在进行粮食、物资的储备,而且袁可立和耿如杞他们都怀疑可能还不止是杨应龙在囤积粮食和各类物资。
因为重庆府、叙州府、顺庆府等周边地区的这些粮食物资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涨,单单是杨应龙是做不到的,他没有那么大的资本来收购屯储而导致几个府的粮价上涨,应该还有一些其他人也在参与。
当然不排除是一些粮商看到粮食上涨而跟风,但是更大可能是杨应龙还有同盟军。
问题是播州那一片宣慰司、宣抚司太多了,土司们星罗棋布,而且准确的说和朝廷的关系都不是太好,而且大周在那边的控制力一直都很可疑,只能听当地流官们自说自话,内里底细究竟如何,谁都说不清楚。
只有当真正战争打起来了,才能看得清楚谁忠谁奸。
“大人,这些都不过是我的有些臆测,说实话,我当时也只是一种猜测,就算是到现在,也不能盖棺定论了,杨可栋肯定一直想逃回播州,不管杨应龙有无反意,肯定都不愿意自己儿子一直被扣押在京师,现在要判断的还是杨应龙什么时候反,会不会有其他人策应。”
冯紫英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下去了,过去的就让他过去,说一说实际的更有意义。
其他一干人也都是点头,多说冯紫英如何眼光超群现在也没有意义了,现在是该讨论如何应对了,孙承宗和袁可立对冯紫英的印象也更深一层,觉得此人的确知趣会做人。
之前冯紫英名气虽大,但是不过是在年轻一辈士子中罢了,真正像孙承宗和袁可立这些成名已久的,并不是太在意,但现在他们也开始承认冯紫英绝非浪得虚名,已经有资格和他们在军务这一块上探讨了。
伴随着张景秋的到来,一行人各自归位,目前除了张景秋和柴恪外,兵部右侍郎暂时空缺,武选清吏司郎中孙承宗,职方清吏司郎中袁可立,车驾清吏司郎中袁应泰,武库清吏司郎中丁元荐。
袁应泰也应该是有些印象,冯紫英估计在前世也应该是一个有名有姓的角色,但丁元荐却完全没印象了,估计应该不是什么人物。
但实际上熟悉《明史》的人都清楚,前世中,袁应泰固然担任过辽东巡抚的大人物,丁元荐一样不简单,与东林党魁首顾宪成、高攀龙相熟,当过中书舍人和礼部主事。
耿如杞、杨嗣昌、郑崇俭、王应熊等人也都入座。
论品轶,冯紫英现在已经在耿如杞和杨嗣昌之上了,加之他又算是外客,所以便让冯紫英坐了丁元荐之下。
职方司先后介绍了西南方面获得的情况,气氛逐渐凝重起来。
尤其是获知川南重庆府、叙州府、顺庆府、潼川府等一带粮价相比往年贵了两成,这种情形在夏粮收割之后很不正常,按照常理夏粮收割之后粮价便会下跌,但现在看来毫无这种迹象,而像一些军资如牛皮、铁料、竹木等物资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上扬,这说明川南一带的确有人在囤积收储这些物资,而毫无疑问这就是为战争而准备。
“礼卿,你的判断呢?”柴恪目光投向袁可立。
作为职方司郎中,袁可立需要做一个总结性的介绍。
“张大人,柴大人,诸位,从职方司获得各方面情况来看,尤其是非熊在去年就已经通过其在老家亲眷做过一些了解,杨应龙实际上从去年就有这种不稳迹象,但是这种迹象却不能说明什么,只有当杨可栋叛逃,结合起来,才能映证其心怀叵测。”
袁可立一边思考一边道:“现在基本上可以确定杨应龙有反意,杨可栋的逃回使得他更无顾忌,但是不是西南这边就只有杨应龙呢?我觉得恐怕不仅止于此,我们需要做更坏一些的打算,像紧邻他的永宁宣抚司,宣府使奢崇明其实比杨应龙野心更大,只是实力远不及杨应龙而已,一旦杨应龙起事,奢崇明很大可能会效仿,……”
“除了永宁宣抚司,还有其他么?”张景秋皱起眉头问道。
“不好说,水西,还有湖广施州境内土司众多,流土之争素来激烈,眼下没有人点燃这根火引子还看不出来,但是一旦杨应龙和奢崇明生乱,保不准这些人也会群起效仿。”袁可立说得很谨慎,“另外也需要考虑播州生乱之后会不会波及到郧阳襄阳这一带的流民,近年来郧阳巡抚易人频繁,人走政息,而且多有庸碌之辈,其间流民多有不满,……”
袁可立说得不太客气,在座众人却是都默默点头,郧阳巡抚五年内换了两任,这种高频率换人,的确会给治政带来巨大负面影响,尤其是流民群居的荆襄之地。
“礼卿的意思是……”张景秋直接问道。
“恐怕要早做准备,防患于未然,避免波及荆襄流民,这一二十年来好不容易安顿下来,若是因此而波及躁动,那就真的是要天下大乱了。”袁可立语气沉重。
兵部几个人对播州杨应龙等人的威胁还是不太看重的,他们更担心的是会不会波及到荆襄之地。
要知道一百多年前前明成化年间荆襄流民造反,波及数省,附贼者号称百万,四处出击,给四周之地造成极大破坏,后来大周沿袭明制成立了郧阳巡抚,负责管辖包括郧阳、襄阳、汉中、安康、夔州等地。
但各府分属陕西、湖广、四川,巡抚只是负责监督,而且其中也一度裁撤,而且所用巡抚德才也是参差不齐,所以导致荆襄之地局势又有恶化趋势,所以这也是兵部最担心的。
“礼卿的意思是先把篱笆扎好,嗯,把荆襄之地局面稳住,然后再来对付播州?”张景秋捋着胡须问道。
“恐怕需要双管齐下,荆襄之地为根本,断不能乱,播州是脓疮,须得要用猛药,也不能缓。”袁可立表明态度,“单单依靠湖广、四川和陕西都司兵力,恐怕很难一击必杀,而一旦时日迁延,只怕朝廷粮饷又有些接济不上,因为可能还会牵扯到其他方向。”
袁可立这是大实话,无论哪里叛乱,只要朝廷粮秣饷银跟得上,都不是问题,实在不行,把边军抽出一两部来,都能解决掉。
关键就在于一旦要调边军,千里迢迢,这就是涉及到大量的粮秣饷银,九边边军现在哪个镇不欠粮饷?多少而已,宁夏镇不就是所欠粮饷实在太多,才酿成兵变叛乱么?
目前朝廷财力从去年开始因为开海之后略有好转,开始逐渐把原来所欠粮饷慢慢填补,但是仍然窟窿巨大,九边各镇边军现在都只能稳住局面。
可你要让他们离开驻防之地进入内地来平叛,不把他们所欠的粮饷补齐,这帮大头兵能干?
便是现在控制力最强的辽东军,恐怕都做不到这一点。
“礼卿,你所的其他方向可是指蓟镇和宣府?”柴恪皱起眉头。
“宣府、蓟镇、辽东,我可不认为察哈尔人和播州这边如此巧合,察哈尔人这边陡然转变态度,诸公难道不觉得奇怪么?冯大人去年还能让察哈尔人帮着辽东压制东虏,怎么今年就要南侵了?”袁可立态度鲜明,“如果说这里边没有努尔哈赤这个老贼作祟,打死我都不信!”
“这就意味着察哈尔人南侵,播州生乱,可能会是同一时间节点,那么东虏会袖手旁观么?”孙承宗冷冷地道:“努尔哈赤设了这么大一个局,必有所图!”
===己字卷
第一百四十三节
良言难劝入彀===
孙承宗的一句话让在场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虽然大家都早已经有这种预感,但是看到号称兵部双壁的孙承宗语气如此肯定,大家心里都还是禁不住一沉。
袁可立沉吟着道:“稚绳说的也是我的观点,林丹巴图尔年龄甚小,纵然有些野心,但论谋略智慧喝心胸城府恐怕还达不到这种程度,察哈尔人内部也无甚杰出之士,我们觉得这中间穿针引线之人,恐怕就是努尔哈赤!”
柴恪微微颌首,“东虏,蒙古左翼,播州杨氏,也许还会有其他我们现在预测不到的鬼祟冒出来,永隆八年不好过啊。”
“大人,行人司那边传来的消息,科尔沁部有意要和努尔哈赤联姻,双方近期往来十分频繁,职方司已经将消息传递给了蓟辽总督府。”耿如杞沉声道:“现在科尔沁部中最为倾向于倒向东虏的是左翼后旗旗主明安,据说努尔哈赤已经向明安提出了要纳其女博尔济吉特氏为妾,明安大为心动,但现在还没有做出最后决定,我们的意见是让蓟辽总督府全力阻止此事,不能让科尔沁部和东虏结成稳定同盟,否则叶赫部和乌拉部就危险了。”
海西女真仅存叶赫部和乌拉部,其中叶赫部实力尚存,而乌拉部已经是苟延残喘,如果不是叶赫部和辽东镇全力支持,只怕已经烟消云散了。
可乌拉部位置太重要了,正好处于建州女真和东海女真之间的联络节点上,一旦乌拉部湮灭,那建州女真便可全力图谋北面的东海女真,未来对大周的威胁会急剧增大,这是大周不能容忍的。
“你们说努尔哈赤是不是就要图谋海西女真?”张景秋突然问了一句,“又或者是舒尔哈齐父子?”
厅中一片寂静,都在掂量和思考。
海西女真在西面,靠近科尔沁部,而舒尔哈齐扛起的建州右卫指挥使所招募起来的残部,却分布在浑河以北,小清河、柴河之间的区域,正好在开原卫右侧的庇护之下,与广顺关、靖安堡、松山堡、柴河堡毗邻。
现在建州女真势力已经从鸭绿江边的宽甸六堡一直延伸到了辽河套地,甚至将察哈尔和内喀尔喀诸部的势力都向西挤压了不少,正因为如此科尔沁部才会对建州女真如此畏惧。
“皆有可能。”耿如杞迟疑了一下还是说出自己的判断,“其实以东虏现在的实力,要一句灭掉乌拉部或者舒尔哈齐父子不是问题,辽东镇面对这种突然袭击,并不能做出太快的反应,可以说只能眼睁睁看着,来不及救援,关键在于努尔哈赤愿不愿意冒彻底与大周决裂,甚至成为不死不休的局面。”
“也就是说,一旦努尔哈赤认为条件成熟,那么他会毫不犹豫的一举灭掉舒尔哈齐父子和乌拉部?”张景秋悠悠问道:“那什么时候才会是努尔哈赤觉得条件成熟了呢?”
“大人,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耿如杞苦笑道:“但是属下以为这一次会非常危险,一旦努尔哈赤觉得大周难以应对几方面的危局,恐怕就会促使他下定决心,彻底和大周开战。”
张景秋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也是这种判断,他怀疑努尔哈赤可能就是运作一局大棋,这一步走出去,恐怕就会惊天动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5/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