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8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2/1718


王熙凤似笑非笑地瞥了冯紫英一眼,大概是觉得冯紫英这是被薛蟠戳穿了事实而恼羞成怒了,她此时的心里却没有像冯紫英担心的那般觉得被构陷设计了,而是觉得自己能让冯紫英这般挖空心思地来把贾琏弄上套,也足以说明许多了。
现在的王熙凤已经算是把贾琏乃至贾家都看穿了,说来说去还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甚至连难都还没来呢。
贾琏的花花肠子她早就知晓,鲍二家的,多官媳妇,贾赦房中的秋桐,都早就和贾琏有一腿,她不是不知道,不过大凡男人都喜好这一口,睁只眼闭只眼罢了。
毕竟自己一直卡着没让他纳妾,连平儿都没让他得手,所以他在外边儿荒唐王熙凤也就不怎么管,但怎么都没想到对方会和自己和离,而且是那么不依不饶的决绝,这才是让她最为伤心的。
……
伴随着那一阵阵嬉笑挣扎,拔步床一晃三动,鲛纱帐摇曳不定,粗重的喘息声慢慢取代了先前的吚吚呜呜,……
只见那床边儿上抛出来的绣袄、长裙,翠绿绫绸裤儿,还有嫩黄的胸围子,乳白底儿夹杂着红梅花骨朵的汗巾子,乱七八糟地搭床头和靠近床头的椅子扶手上。
乳波浪荡,臀影生光,冯紫英只觉得自己是陷入到了一个潮热腻滑的泥潭中无法自拔又不能自已,只能不顾一切的奋勇向前冲刺,直抵彼岸,否则便只能淹没在无尽的中。
……
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冯紫英懒洋洋地靠在床头,瞥了一眼还沉醉余韵中的女人,背后的靠枕调整到最佳位置,这才支起身子,比起前世,似乎这会子就缺一支事后烟了。
先前还拿捏自己,不肯就范,非得要自己说清楚是不是在背后设计了贾琏,自己否定还不肯让自己上身,把自己弄得心浮气躁,不得不按照她的说法点头承认,方才得手。
想到这里冯紫英也觉得好笑,这女人的虚荣心一旦上头,那就真的是无解了,所有聪明智慧都能被压倒,变得不可理喻。
“铿哥儿,宫里大姑娘的事儿,你最好别掺和了。”
突然间枕边人幽幽地来了一句,让冯紫英吓了一大跳,猛然转头:“凤姐儿,你说什么?”
“那一日抱琴从宫里出来,一直等候着,不就是要见你么?”王熙凤一只手扯着锦被遮掩住那傲人的双峰,一边也坐了起来,蓬松的无法垂落在雪白的颈项香肩上,黑的更黑,白的更白,惑人心神。
冯紫英没有回答对方的这个话题,反问道:“你想说什么?”
“铿哥儿,你现在身份不一样了,你爹身份更敏感,连我二叔都不愿意去掺和大姑娘的事情,说那是一塘浑水,搅合进去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王熙凤这番话算是掏心窝子了。
冯紫英一时间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都说王熙凤小事精明大事糊涂,看样子也不尽然,或许是原来的环境限制了她,真正让她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她的眼界拓宽,思考问题的角度深度也就不知不觉的变得不一样了。
“你觉得我和贵妃娘娘不该有往来?你担心什么?”冯紫英用上了模糊语言。
王熙凤嗤笑了一声,“铿哥儿,我没说你和大姑娘有什么,她在宫中,你在外边儿,能有什么?我是说别的。大姑娘愿意入宫自然也是有些想法的,但是我二叔也说恐怕有些想法最初出发点是美好的,但是真正落到现实就未必像想象的那样了,甚至大相径庭背道而驰也未必,……”
“凤姐儿,你知道些什么?”冯紫英来了兴趣,看着同样有些慵懒迷离的王熙凤。
“我知道不多,但我知道我二叔是不赞同大姑娘进宫的,但也不知道那会子老爷是怎么迷了心,也许还有薛家的缘故,……”王熙凤似乎是在回忆什么。
“薛家?”冯紫英更不解了。
“你不知道宝钗之前本来是想要选秀女进宫的?”王熙凤嘴角浮起一抹诡异笑容,“这位二姑也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好不好,她和二姑夫也原来有过一些想法,想要振兴薛家的呢,……”
===庚字卷
第二百一十九节
交通内外===
薛宝钗最初进京据说就是要想选秀女进宫的,这事儿冯紫英当然知晓,《红楼梦》书中也提到过,只不过后来无果而终。
大周沿袭明制,宫中选秀女也好,封妃也好,一般说来都局限于民间身世清白的良家女子。
士林女子一般不屑去选妃,而武勋女子皇家又有忌讳,不太愿意选,主要是担心外戚日后尾大不掉。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要看当事人怎么想。
比如像永隆帝的最后这一次选妃就是明显采取了平衡妥协和稀泥的做法,既有武勋女子,也有一些京畿实权武将的女儿,带着很强的目的性。
不过这在随着京畿形势日渐明朗化之后,就无足轻重了,尤其是现在京营局面主动权被永隆帝掌控,那就更不用说了,所以现在永隆帝甚至连多花些心思在几位妃子身上的精力都懒得。
冯紫英却没有薛家那么早就打定主意想要让宝钗选妃进宫,宝钗父亲去世起码也有十年了,那时候宝钗不过几岁,就存着这心思,未免就有点儿夸张了。
“振兴一个家族如果寄希望于一个女子身上,未免也太虚无缥缈了,要么你能当上皇后,要么你就能当太后,否则几乎都只能是羊入虎口而已。”冯紫英淡淡地说了一句。
“一个女儿罢了,若是有希望让一个家族得以兴旺,何足道哉?”王熙凤一双羊脂玉般的胳膊环抱在胸前,压住盖在身上的锦被,同样报之以一种说不出情绪的感慨,既有些痛恨,也有些无奈。
冯紫英默然,的确如此,一个女儿的幸福和未来如何能和一个家族的命运相比,哪怕再是珍贵的嫡出女,那也只是一个女儿罢了,迟早也是外姓人,传宗接代延续家族的始终是男儿。
“也就是说政世叔和婶婶是感觉到了宝钗父母的意图,就先下手为强了?”冯紫英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他一直以为贾政对这等虚名不是那么在意的,未曾想到却会在元春的事情上做出如此决策,据他所知王子腾也是一直不支持元春进宫的,照理说以王子腾对贾家的影响力,贾政应该不会拂逆王子腾的意愿才是。
“你要这么说也没错。”王熙凤把脸庞慢慢靠在冯紫英肩头,“是不是觉得有些不符合老爷的为人?”
“嗯,照理说王公不赞同,政世叔和婶婶不会这般决定才对。”冯紫英点点头,还是说出了自己内心的疑惑。
“十多年前还是太上皇当政,贾家也没有那么落魄,我二叔对老爷他们也没有那么大影响力,大姑娘进宫也并非指望现在的贵妃之位,而是太妃有意提携,谁曾想几年间时移势易,却是当今皇上了,至于后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王熙凤对于贾府多年前的秘辛还是了如指掌的,有王夫人这个姑姑,这些对她来说都不是秘密。
“再说了,东府那边敬老爷当时在太子面前红得发紫,荣国府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贾赦只知道往自己腰包里搂银子,何曾管过府里事情?老爷当家,难道说会没有一点压力?他的性子你也不是不知晓,没有其他办法,太妃既然有意,府里边自然也就……,后来情势变了,但是答应了太妃之事,又岂能反悔?所以……”
原来如此,冯紫英这才明白过来,十多年前还是元熙帝,义忠亲王还是太子,永隆帝不过是几个亲王中一员,谁曾想风云突变太子再度被废,忠孝王摇身一变永隆帝,那个时候已经没有什么回旋余地了。
手环过王熙凤颈后,让对方臻首更舒服地靠在自己肩头,冯紫英细细品味着。
那现在贾家的局面算什么呢?贾敬依然站队义忠亲王,元春原本是可以作为一个棋子被太妃安排给永隆帝,这也算是两头站队?这也是大家族的惯常操作,都能理解。
只可惜现在永隆帝根本无心这些,而贾家的实力太弱孱弱,若是元春是王子腾或者牛继宗嫡亲女儿,或许永隆帝还要高看一眼,现在京营在手,永隆帝帝位稳固,本身就对这些站队义忠亲王的武勋十分厌恶,只怕连与贾家这些没落之家虚与委蛇的心思都乏乏了。
只可惜了元春,这般被家族送入宫中,却是连什么作用都没发挥上就被丢弃在一边,沦为弃子,天生丽质却落得个这样的下场,连冯紫英都忍不住黯然惋惜。
“你还没说大姑娘让抱琴出来找你做什么呢,这等事情可千万别去沾染,……”王熙凤见情郎心不在焉,用胳膊碰了碰对方。
贾元春想做什么?冯紫英忍不住摇摇头。
当抱琴单独见到自己把贾元春传递出来的话告知自己时,冯紫英都吃了一惊,这贾元春究竟想干什么?
裘世安,裘炳众?这二人有关系么?
起码冯紫英从没听说过景田侯裘家和这位现在宫中内侍的二号人物扯得上什么关系,这姓裘的多了去,哪里有这么巧的事儿?
再说了,这也根本不是赎金的事儿,而是要给裘炳众脱罪!
这完全是两个概念。
若是赎金多寡,冯紫英倒觉得简单,顶多也就是几千万把两银子银子的事儿,宰赛那边倒也还不至于不卖自己一个账,再不济王熙凤这边少抽点儿成,也能节省几个下来,算是有个交代。
可这脱罪就是两码事儿了,现在虽然朝廷一直没有论及如何处置陆续回来的这些京营武勋,但是一个很明显的征兆就是这些武勋几乎都毫无例外的被闲置在家,甚至还要随时接受龙禁尉的点卯,这就是要秋后算账的架势。
具体论罪的话,那也是三法司的事情,龙禁尉会把他们掌握的一些情况交给都察院,然后都察院的御史们会与刑部的官员加上大理寺的人,一并来研究商讨,如果认定其中已经够得上《大周律》法条,那么就要由三法司来会审了。
这其中起着主导作用的仍然是都察院,定性是他们来做出,然后具体细节要由刑部来调查清楚,包括把各项证据组合齐全,最后交由大理寺定案。
虽然看起来大理寺才是最后拍板定案的,但是谁都知道都察院对大理寺仍然有着监督权力,若是大理寺的定案让都察院不满意,都察院的御史们甚至可以弹劾大理寺的官员,所以如果没有特别的情况,大理寺基本上是不会违逆都察院那边的意见。
贾元春还是很聪明,只是把消息带出来,并未给出任何建议,甚至抱琴那丫头还很隐晦的表达了贾元春的一些猜测。
裘世安通过自己这个渠道带信出来,恐怕不仅仅是裘世安自己的想法,还有其他一些意图。
比如裘世安和苏贵妃以及其所生的福王礼王走得很近,与夏秉忠斗得很厉害,但现在夏秉忠却又和似乎最受宠的梅妃和禄王走得近乎起来了了,所以让裘世安感觉到了压力,另外那位苏贵妃是否有其他意图在里边,甚至裘世安有没有收到苏贵妃的一些授意,都不太好说。
就算是冯紫英一时间也无从判断裘世安的真实意图。
一个太监内侍,就算是内廷都检点太监,也还不至于狂妄嚣张到觉得可以直接交通外臣吧?
夏秉忠和裘世安都是永隆帝潜邸时候的老人,这一点上永隆帝还是比较念旧,所以这二人现在算是宫中最得宠的两位,但这并不代表永隆帝就对内侍有多么放手了,前明英宗时候的王振和武宗时候的刘瑾都有深刻教训,所以大周一朝对太监既用却也十分防范。
正因为如此,冯紫英知道从太上皇时代的戴权到现在永隆帝时的夏秉忠和裘世安,虽然都贪财,但是却鲜有传出插手朝务的传闻,所以抱琴带话给自己时,冯紫英才会如此惊奇。
不过抱琴提到裘世安和苏贵妃之间的“盟友”关系时,冯紫英也就回过味来,只怕这裘世安并非只是为其自身了,甚至其背后还隐隐有其他角色。
但冯紫英对这位苏贵妃不太看好,既无许皇贵妃执掌六宫的权力,儿子也非长子,却以为自己有两个儿子就觉得自己希望别家都大,这种推断未免太可笑了。
反倒是像梅贵妃和郭贵妃两人和她们的皇子不可小觑,当然那这一切都要建立在永隆帝的身体能支撑多久的前提下。
元春隐隐透露出也就是裘世安能比较精准的提供永隆帝的身体状况这层意思,似乎是在暗示自己和老爹应该需要这方面的消息。
这个判断也不算错,自己也就罢了,走了文官之路,层次也还不够,但是老爹却不一样,坐镇辽东,武勋出身,加上以文驭武的规制,皇帝的态度就很重要了。
没有皇帝支持的边镇总督、总兵,很容易就会被都察院的御史们扫落马下,老爹原来在大同担任总兵不就是如此,被人家都察院御史随随便便找个借口就迫使你辞职下野,否则结果还要更难看。
===庚字卷
第二百二十节
难题===
冯紫英最疑惑的是他现在有些搞不明白元春究竟想在其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或者说她想在这其中得到什么。
一个没有皇子的贵妃,面临着皇帝的身体欠佳甚至可能在不长久的将来某一日一命呜呼,难道他还想站队其中某一位皇子,从而为日后贾家来谋取一些利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2/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