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9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9/1718


而通仓的管辖历来是漕运送到之后便是户部专门通仓大使负责,仓大使下边还有副使等一干官员,均是有品秩的官员,房可壮说漕运总督府一介书吏牵扯到通仓这边的官员,那就有些蹊跷了。
“嗯,这里边很复杂,而且牵扯面极广,据说都察院和刑部都觉得十分棘手,所以只想把事情局限于漕运这一块上,不愿意再扩大,……”房可壮叹了一口气,“但是谁曾想牵扯到的几个人自觉罪责重大,难逃一死,便想死中求活,不知道他们怎么在南京刑部大牢里有了联系,把他们自己知晓的一切包括一些他参与或者他见到的听说的都和盘托出,这一下子就捅了马蜂窝,除了漕运总督府外,还牵扯到户部、工部以及南京那边的兵部、户部、工部和都察院以及淮安府,……”
冯紫英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可真的是捅了马蜂窝了。
这若是一个人也就罢了,可以推到说是三木之下何求不得受刑不过的诬告,但是几个人的话只怕就能形成一个证据链甚至证据网了,谁也不敢再无视或者不理,也难怪会报到京中来。
“那京中都察院怎么说?”冯紫英紧追着问道。
“都察院那边自己也在查,但是也丢了一部分给顺天府,这不就扔到我这里来了。”房可壮叹了一口气。
“这我知道,我是说都察院的意思是要干什么?”冯紫英盯着房可壮,一字一句地道:“我不信你会没有去都察院那边打听,他们的想法是什么?和吴大人想法相左?”
房可壮瞥了冯紫英一眼,“这就是我来府衙里的目的,你问我,这该我来问你们才对。”
===辛字卷
第一百三十二节
蓄势待发===
“问我?我都不知道这桩事儿,你问我,我也只有拉上你去寻吴大人问个究竟了。”冯紫英耸耸肩,“不过在去和吴大人汇报这桩事儿之前,你先和我说个大概,以及和咱们要查事儿的关系,以及你下一步的打算,咱们合计合计。”
房可壮点点头,“若不是这桩事儿牵扯到通仓,我也不会如此着急,我们能得到消息,我估计通仓里这些人也一样会了解到这个情况,那我们该如何,是借势发力,重拳出击,就此挑开,好生折腾一番,还是暂时稳一稳,先观察形势,避免引起这些人的惊慌,导致打草惊蛇因小失大?”
“你先说说情况。”冯紫英摇摇头,“现在我什么都不知道,如何能遽下决断?”
房可壮也不再废话,把自己所掌握了解的情况一一道来,同时也谈到了府衙里传递过来的情况,给通州州衙的指示。
案情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复杂的是牵扯面太广,简单的是在通仓这边的情况就直指一个人,通仓副使许礼襄。
根据漕运总督府上吊自杀那名书吏留下的遗信,南京方面挖出了一系列在漕运水次仓中内外勾结,以次充好,以旧换新,甚至短斤缺两的多年积案,单单是在淮安的水次仓就查出了短缺的漕粮多达六万石,徐州那边短缺了四万石,这还没有算许多陈米陈麦置换了新米新麦的情形。
冯紫英脸色有些难看,单单是水次仓就查出来差这么多,那规模更大的临清呢?岂不是要短缺十万石?那规模不可同日而语的京仓和通仓呢?
想到这里冯紫英都不寒而栗。
这么多年下来,历届京仓和通仓大使都没有能把这仓储情形查个明白,盖因牵扯到里边的人太多了,不仅仅官员吏员军士,更重要的是他们和京师城中这些大粮商相勾结,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利益链。
这些大粮商在通州一样建有自己的仓房,说句不客气的话,只要提前得到消息,一两日内,他们便能轻而易举的调动上万石的粮食的运输入库,你要查出问题,除非获得内部人士的点破,而且还要几方同时开查,防止他们拆东墙补西墙,否则根本不可能。
见冯紫英脸色凝重,房可壮也轻叹了一口气:“紫英,不是我自弱声势,这一回咱们是撞上大事儿了,原本以为这通仓有问题,但是历年来,朝廷、都察院和户部也在情理,肯定有一些积弊,咱们清查一番,算是打扫屋子好住人吧?谁曾想,这屋子都快要被他们蛀垮了,真要出个什么事情,朝廷急需用粮的时候,打开仓库一看,要么没有,要么一堆难以下咽的混杂了沙石泥土的陈粮,你说固然责任在户部在漕运总督府,但是咱们算不算失职?关键不是谁承担责任的问题,那个时候该怎么办?”
房可壮这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语让冯紫英也忍不住轻轻点头。
他原来对房可壮没有太深印象,虽然都是北地士人,但是北地士人多了去了,房可壮也还算年轻,也没什么太特别,算少壮派都有些抬举了,但现在看起来,这个人才是真正做实事的,而且有些手腕。
他约莫回忆起来了,前世中好像在明末官员里边隐约听说过这个名字,因为这个姓很少见,能让他有印象的,不论忠奸,肯定都是有些能耐的人,这么看来这家伙应该是能力不俗,而且颇有抱负,现在更是和自己站在一条线上,那么就是可用之人了。
“阳初兄,那你的意见呢?”冯紫英再问。
“我的意见?哼,那要看咱们吴府尹的态度才行啊。”房可壮脸色阴沉下来,显然对这位吴府尹打哈哈推诿敷衍了事的态度极为不满。
“吴府尹看样子不太重视此事?”冯紫英已经猜到了吴道南的态度了,这再正常不过了,如果吴道南真的大感兴趣或者是想要大干一番,那才是奇哉怪哉了,又或者就是有特别利益牵扯其中了。
“岂止是不重视,府里移递过来的公文就是轻描淡写地要求核查,并未签署其他意见,我看了都觉得惊讶,如此严重的事情,怎么在吴府尹眼里就比不得一场诗会?”房可壮愤愤不平地道:“忙的忙死,闲的闲死,这可真的是各得其所啊。”
“吴府尹的性子就这样,阖府上下都知道,咱们就不去计较了,所以咱们得主动来推动去做,我们先商量到一条道上,待会儿好去向府尹汇报,……”
冯紫英话音未落,房可壮已经嗤笑起来:“那他还是推三阻四呢?”
“讲明利害,提出方案,具体我们来做。”冯紫英轻轻说道:“他只是不喜做事,并非不懂,我们愿意主动承担,他不会阻止,这不是他们的事,没准儿也还有些看热闹的心思呢。”
房可壮深看了冯紫英一眼,终于点头。
都是聪明人,江南士人里边也有派系,也有政治倾向,毫无疑问此番牵扯到的多是江南本土派的士人,和叶向高、方从哲、李廷机这些已经高居朝中的士人在利益态度上还是有些区别的,准确的说,牵扯到的人,和汤宾尹、谬昌期、顾天峻、甄应嘉、甄应誉这些长期盘踞南京的士人才有密切联系。
吴道南是叶向高的嫡系,属于福建——江右联盟中一党,和江南本土派那些人关系也比较淡,不可能掺和进去,坐观不好么?反正充当打手的是下边人,还都是北地士人,怪也怪不到他头上来,是都察院移交下来的嘛,左都御史张静秋也是江南士人嘛,当然他听皇上的。
二人便简单商议了一番,这才举步去向后堂的吴道南汇报。
吴道南得知二人求见,也听到了先前的情形,心中也是稍微一松。
冯紫英还是懂规矩的,不像房可壮这个愣头青,枉自年龄长一大截,还不及冯紫英这个生嫩做事老练,难怪人家都晋位四品大员了,房可壮还在从五品里打旋儿。
他也知道自己对移送下去调查的指示有些敷衍了,但是处在他这个位置上,有人打招呼要他不要让冯紫英插手,他本来也不愿意多管,所以也就是顺水推舟了。
其中情形他也知道,多半是有人担心冯紫英这条疯狗咬着就不松手。
苏大强夜杀案之后,引起了很大反响,现在冯紫英随便过问了一下西山窑的事情,便引来整个京师城震动,这份威势让吴道南都有些艳羡。
很多人也担心冯紫英一旦上手这桩事儿,只怕又要兴风作浪借题发挥,在上边还没有确定想法的时候,拖一拖搁一搁才是最稳妥之举,所以他才会这样处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9/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