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之军工系统第2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3/1267


王学新不知道的是,孙铭其实在暗自心惊,他其实是按照王学新画的战术图以及写的要点按部就班的训练,在此之前他从没想过还可以用狙击手担任掩护单位。
此时用这战术一演练,就发现这是狙击枪远距弱火力与冲锋机关枪近距强火力的完美配合。
尤其是王学新强调的狙击战术,比如第一时间寻找制高点、离墙狙击,以及随时为自己准备退路等等,都让孙铭叹为观止。
只是以孙铭的立场,他觉得不适合在部下面前夸赞王学新……侦察连中有一半是晋绥军基层军官,孙铭认为不能让王学新比下去,否则会影响部下对晋绥军的信心。
同时孙铭也隐隐感到李云龙组织的这次训练似乎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孙铭不知道的是,王学新其实对这种训练并不满意。
这时期普遍使用的栓动步枪,比如三八大盖、中正式之类的,这些步枪其实都存在威力过剩的问题。
因为经过统计,绝大多数的战斗都是发生在四百米左右,所以应该在三百米到五百米间的射程上达到火力最大化,这样才能发挥最大战斗力。
而这时的装备,要么就是射程远至六百甚至八百米的栓动步枪,要么就是两百米以内的冲锋枪,两百米至五百米间就是火力和射程的空白。
这些枪其实都不科学。
更科学的是处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威力弹,射程也在两者之间,于是既有冲锋枪的火力,又有差不多的射程,这就是近现代突击步枪的概念。
此时的栓动步枪其实只要装上狙击镜就是狙击枪的概念,原本就更适合打狙击。
这也是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冷枪冷炮”运动能开展的原因……“冷枪”运动其实就是发动全军打狙击,集小胜为大胜。
这时代没有突击步枪,同时以八路军的条件也无法研发中间弹和突击步枪,只能将就着用冲锋机关枪代替了。
但突击步枪没法研发,其它没多少技术含量的东西就不一样了。
这天,孙铭正将狙击手与冲锋枪手两者结合训练。
这时孙铭发现一个难点,他在被用作办公室的一间土屋里找到了王学新,说:“王连长,恕孙某直言,你的战术在实战中似乎无法有效实施!”
“怎么说?”王学新问。
“狙击手的布署存在问题!”孙铭将草图摊开摆在王学新面前,一边指着图纸一边说:“如果敌我双方在乡村遭遇,我方狙击手需要寻找制高点并迅速布署,但这至少需要几分钟时间,这意味着我军在这几分钟内完全处于敌人远距火力的压制之下!”
王学新明白孙铭这话的意思。
这主要是因为狙击手进入狙击阵地抢占制高点,它往往需要爬上屋顶或是其它难以攀爬的地方,这些都需要时间。
而侦察连又是连级规模,这种近距离高烈度的作战往往几分钟内就能分出胜负,于是狙击手在这样的战斗中几乎无法发挥作用。
王学新想也不想就回答:“我们可以缩短布署时间!”
“怎么缩短?”孙铭反问:“让狙击手每人带上一个飞爪?”
飞爪是这时代攀岩爬高常用的工具,它一头是带倒勾铁爪,另一头连着绳索,可以旋转甩出或是用弩箭发射勾住树木、岩石甚至是土墙,是特工队常用的工具。
但王学新却知道这不可行。
原因是狙击手全副武装再加上食物、工兵锹有时甚至还要带定向雷……这时腰间再别着个体积大还吊着绳索的飞爪,行动上十分不便。
王学新没回答,他只是从旁边拿出一个工兵铲,前前后后的看了看,说:“孙副官,咱们要是……能把这玩意改成多用的,即可以当工兵铲又可以当飞爪,你看行不行?”
孙铭一愣,还有这改法?
如果真能把工兵铲改成飞爪,那倒是好事。
因为飞爪是每个兵都要随身携带用于构筑工事的东西,能两用就意味着可以少带一件装备,不仅减轻重量还少了个在丛林里勾勾绊绊的累赘,这对侦察连而言可不是小事。
没等孙铭回答,王学新又握着工兵铲挥了挥,说:“要不,咱们再给一边加上刃另一边加上锯,就可以当作刀和锯用!”
孙铭越听越心惊。
这的确是很实用的想法,侦察兵时常要深入敌后作战,在潜伏在森林里时不可避免的需要刀、锯等工具野外生存。
就算砍柴生火都需要斧子。
如果工兵铲同时有刀锯的功能,那是不是说又可以少带许多装备?
这时王学新又说:“万一要是子弹打完了,近身肉搏这工兵铲还可以当作大刀用,我看可以改一改!”
孙铭无语。
你还当这工兵铲是孙猴子呢,能七十二变!
想了想,孙铭就说道:“如果这么改,对钢材的要求应该比较高吧?贵军有这么好的钢材吗?”
王学新点了点头,回答:“如果装备全军可能不够,但是只装备一个侦察连……直接用铁轨,或者用火车车轴的钢,应该不成问题!”
王学新说的没错。
其中火车车轴的钢更好,八路军是用这玩意造鬼炮的,要将中间的钢挖空,这挖出来的碎钢用来造工兵铲,就再合适不过了。
===第101章
好钢用在刃上===
王学新所说的这工兵锹其实就是现代华夏使用的第三代Q3型工兵锹。
工兵锹的第一代,就是传统木柄型,它功能单一不便携带,战斗中会造成各种麻烦,许多战士都不太愿意带。
第二代则是可将手柄一次折叠的,它更方便携带但功能依旧较少。
第三代工兵锹就是可以两次折叠,折叠后的体积就只有锹面大小了,且功能居然有十八种之多。
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处于半折叠状态时可以当作飞爪使用,另一个就是可以做为一种强有力的肉搏武器……
这并非勉强为之。
事实上,在战壕和室内,工兵锹的肉搏杀伤力甚至比刺刀还要大得多。
鬼子的三八大盖全长1.27米,加上刺刀后将近1.7米。
挺着这么长的枪刺在战壕或室内与敌人肉搏,其结果就是刺刀根本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因此在狭小的空间里基本就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抛弃长枪直接用军刺。
但如果对方手里拿着的是一把短柄工兵锹……那手握军刺几乎就只有等死。
因此许多二战电影都有拿着工兵锹与敌肉搏的场面。
这并非艺术夸张,而是它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是备受老兵青睐的肉搏利器。
王学新首先联系了张万和。
他有些担心张万和已经把火车车轴钻下的碎钢用于生产其它东西或是把它埋了以后再用。
电话打通了王学新就放心了。
张万和回答:“这么好的钢材我哪能埋了呢?我这正打算用它们生产几台机床呢,全都带到大槐村了。别人想要,我是说啥也不给。但你小东北要……我哪能舍不得!”
“谢谢厂长!”王学新回答。
张万和嘴里是这么说,但心里却是一阵阵肉痛。
以至于他放下电话时还嘀咕了一声:“这个小东北,还真他娘的奢侈,整个工兵锹都要最好的钢,为了他那挖点土,我这都得少两台机床!”
不过一方面是小东北对兵工厂而言非同常人,另一方面则是独立团此时正组建的侦察连有总部的支持,于是张万和就算万分不舍同时兵工厂这还忙得火烧眉头也要硬着头皮应下来。
王学新那很快就派人把图纸给送到大槐村。
大槐村距离洪沟村有七十几公里的路程,为了能尽快拿到工兵锹,王学新派了一辆边三轮将图纸送去。
这边三轮对于八路军这种多山地形还真实用,七十几公里的路程而许多是山路,一个多小时也就到了。
张万和拿到图纸没有多想,转手就把它丢给了苏欣。
不就是一把工兵锹吗?
有啥好看的?
就算是村里铁匠也能整,让兵工厂整,无非就是想用好钢更耐用些呗。
但苏欣看了图纸后,第一时间就找到了张万和,问:“厂长,这工兵锹的图纸是小东北画的?”
“你咋知道的?”张万和有些奇怪,这心有灵犀都能看出图纸的主人了?
苏欣将图纸往张万和面前一摊,说:“厂长,您看看吧!”
张万和眼睛一扫,马上就知道原因了。
他娘的,居然能把一个工兵锹整成这样!
锹体的一侧是刀锋,另一侧是锯齿,手柄还可以折叠……小东北这是想干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3/12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