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第1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433


张煌言素有勇气,还精通骑射,即使近战武艺不行,依然有胆色带着接应人马跟左子雄加急。
刘熊压根儿没想到官军今天一个个都那么有勇气,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随便挑一个方向突围。
“放箭!”张煌言看着刘熊轻视于他,两军逼到百步之内,张煌言就带着属下一起弯弓搭箭,不管命中率如何,气势上先要压倒对方。
贼骑有铁甲护身,对普通弓箭倒是丝毫不惧,但战马却不行。
缠斗之中,张煌言连连猛射,用掉了大约三分之一壶箭矢,竟亲自射倒两匹贼军战马,把上面的贼人摔得头破血流。张煌言身边其他骑兵,也奋力搏杀,捅倒射翻数十敌骑。
乱战之中,刘熊本人的战马,也不知被谁射出的流矢接连射中,仰天悲嘶把他甩下马来。
刘熊有精良铁札棉甲护身,倒是没有受外伤,却也摔得晕头转向,脏腑受损,呕出一口老血来。
他还没恢复神智,背后左子雄已经拍马赶到,长刀一舞,将内伤的刘熊一刀枭首。
“贼酋已死!降者不杀!”
===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随着左子雄突袭阵斩了刘熊,流贼骑兵很快陷入了全面崩盘。
左子雄亲率的官军前军如狼似虎,追亡逐北,打起顺风收割仗来不要太积极。
这一切,也都落在了城头观战的几个文官武将眼中。
虽然战场距离城门至少还有五六里远,普通人看不真切。但沈树人身边的心腹都能轮流使用望远镜,实打实全程目睹了一场精彩的击溃战。
看到兴奋之处,几个文官还差点儿为抢夺望远镜互相推搡起来。被沈树人喝止之后,他们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连忙转为恭喜道贺。
“天佑我大明啊!恭喜同知大人,我军大胜!”赵云帆和顾炎武都是感慨不已,顾炎武还忍不住即兴作诗一首,歌颂此次大捷。
“快开城门!迎左将军凯旋!”沈树人自己也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表情都憋得有些狰狞了。
他想过左子雄能胜,这也在他的计划之中,自从诱敌计策成功的那一刻,胜利就是大概率事件。他只是没想到,左子雄能随机应变用这样的方式来取胜,赢得这么漂亮。
在城楼上摩拳擦掌地等了小半个时辰后,完成了追击的明军终于陆续集结完毕,来到蕲州西门外集结。城门立刻打开,迎接王师凯旋。
沈树人出于谨慎,倒是没有下城楼,但是已经让人在城楼上摆下了酒水,请所有参战军官上楼,他亲自给众人敬酒勉励。
“左将军真是勇冠三军,我军都没有成建制的骑兵,你最后竟敢如此突施奇兵、出敌不意,以寡击众,一战功成。
来,请满饮此觞。本官定会上奏朝廷,先把黄州团练转为正式卫所,待再击退刘希尧后,便表奏你升任游击。”
沈树人也不藏着掖着,当着众人的面,就把给左子雄议赏的草案说了。
众人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副将、参将以下的武官升迁,本就是兵部武选司即可核定。
如今是战时,为了响应迅速,督师在外的兵部尚书杨阁老,可是随身把武选司的一些办事机构带在身边的。
黄州这边的基层武将立了功,都不用报到北京,只要去襄阳杨阁老那审批一下,就能走战时简易程序升迁,连省都不用出,最后再把结果送到北京备案即可。
左子雄听了,也知道同知大人对他非常看重,极力美言,这样的升赏,已经很不错了。
他如今这个都司看起来级别不低,比之前的千户算是越级升迁,可毕竟是团练的都司,实际地位也就跟正规卫所的守备差不多。
团练转为正式卫所后,都司的地位也相当于高了半级。将来再升游击,不但待遇提升,还能有离开卫所防区、配合友军越境追击敌军的权力了。
“末将谢大人赏识!实在愧不敢当!”左子雄连忙道谢。
沈树人意气风发:“有什么不敢当的,先统计一下此战战果吧,说说斩获俘虏多少。”
左子雄也拿不出具体数据,毕竟才刚打扫战场,还在统计数据,折腾了好一会儿,
“禀同知,此战又毙伤贼军七百余人,俘虏六百余人,连带今日清晨之战歼敌四百余人,伤敌数不明,最终预计贼军只剩三四百骑溃散逃窜。斩杀贼将刘熊,另有贼将一斗谷在贼军前军覆灭后、率残部逃亡。”
沈树人大致算了一下,这几个数字加起来应该都超过两千了,但考虑到“伤敌”是可以重复的,倒也正常。
毕竟从没规定一个伤兵两场战斗只能受一次伤,而且轻伤员也可以被俘虏,数字还会叠加。
沈树人摸清情况后,略一分析,便喜上眉梢:
“能斩杀刘熊,实是意外之喜,战前我根本没敢指望。今日之战,我原本就不担心,以逸待劳有心算无心,取胜是应该的。
我所虑者,只是刘希尧那一万多主力赶到后,不敢攻城,又祸害四野,烧杀掳掠,抢割成熟秋粮。我原先还设计了不少后手计谋,就是为了随机应变,到时候想办法吸引住刘希尧。现在有了杀子之仇,这事儿倒更简单了。
我们绝对有把握逼着刘希尧被血海深仇所激、不顾一切来攻城,对我黄州各县的破坏,也能尽量降低——对了,你们应该已经拷问过俘虏,刘希尧的主力什么时候会到?”
左子雄应声回答:“说是今日傍晚便能赶到黄颡口镇,如果再加急行军到蕲州县城,应该是深夜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4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