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第1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5/433


蒋德璟不放心:“他就从不给家里写家书、说些在黄州遇到的难处?”
沈廷扬想了想:“这倒是有,对了,一个半月前,我收到一封家书,里面就聊到了一些公务,也算跟我们户部管钱有关。
他说,在黄州时,发现英霍、桐柏山区诸营流贼,因道路不便,多依靠水运与外界互通有无。因商路隔绝、官府盘查,贼区某些物资价钱腾贵。可惜偏偏有些唯利是图的奸商,为了这个差价,铤而走险,做资敌通贼的生意。
他上任之后,在黄州段的长江江面上,临时组织水师船只给合法商船护航、并暗中监视其行止,抓捕通匪奸商。官府因此也会有些开支,就问商船收去护航抽成,价钱也不多,每过州府只有一厘。
他建议我等年底漕运改海试点结果出来、陛下喜悦之时,趁机建议在南方沿江收取厘金,作为商税的补充,也好让农商分摊朝廷三饷,防止农民被盘剥过重——难道,是这个建议泄露了,得罪了人?”
蒋德璟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事儿,一时觉得有些鸡同鸭讲。他不耐烦地挥了挥手,焦躁地说:
“我也不知具体是为何,是这样的,听陛下身边的人说,昨日武昌左良玉来了奏章,不知内容,反正就是说令郎的事儿的!
据说,左良玉越级上奏,还涉及到湖广巡抚方孔炤帮忙遮掩,引得陛下多疑,还以为湖广剿贼诸臣串联一气、欺上瞒下。
我是今日午后才得到的消息,陛下好像还特地把侯恂从诏狱里提了出来,问了一些关于左良玉的事情——要是陛下真觉得左良玉才是‘忠良’,敢于跟其他湖广文武划清界限、当个孤臣,这水可就被搅浑了!”
沈廷扬听得提心吊胆:“那……可有下官能做的么?我儿远在千里之外,到底发生了什么,仓促间我也没处问呐。”
蒋德璟先问了一个他最关心的问题:“贤弟你实话实说,你和湖广巡抚方孔炤之间,可有深交?你们两家到底有没有官官相护?”
沈廷扬愕然:“怎么可能,属下职位卑微,怎么高攀得上与方巡抚结交?我根本就不认识他!”
蒋德璟居然还有点不信:“真的?他儿子方以智跟令郎可是同年同榜的好友,而且高中之前私交就挺好,你们两家居然没有交情?我还以为方孔炤都要把他女儿嫁给你儿子结亲了呢。”
沈廷扬无奈苦笑:“真没有,如果这次真是方巡抚为犬子遮掩,实在是惭愧。”
蒋德璟无奈地摇摇头:“罢了,没有串通就好。季明贤弟,以后你这家教可得严些!地方上出了什么变故,就该让他及早汇报!哪有敌人都知道内幕了,你个当爹的还蒙在鼓里,搞得我们大家都被动!
左良玉如何我不管,但绝不能因为左良玉,让侯恂重拾陛下的信任!这样吧,明日你想个办法,先把令郎前两个月跟你说的那个‘厘金’的想法,简单写个折子。
后日我们就借口向陛下汇报户部对未来商税厘金改革的事儿,求见探探口风。如果令郎真惹了大事,陛下肯定会连你一起数落,你就赶紧请罪让陛下消气!”
沈廷扬一想,果然是这个道理,该认怂还得先认怂,让皇帝的气分几次发泄,总比一股脑儿喷出来要好。
崇祯这人,如果怒气值憋久了一次性爆发,那绝对是要大臣人头落地的!
“属下明白!”沈廷扬连忙领命。
“记住!厘金改革的奏折要写得像模像样一点,虽然只是个幌子,但也要演得逼真,就好像我们真是为正事求见、别的什么都不知道!
否则,以陛下的多疑,肯定会怀疑你我结交内官、这才对他的喜怒如此消息灵通!”
蒋德璟最后补充了一条推心置腹的细节,这都是伴君如伴虎多年总结出来的。
崇祯太多疑了,最痛恨身边宦官结交外臣、传递消息。
……
两天之后,蒋德璟和沈廷扬,总算是写好了奏折、找好了借口,求见皇帝讨论厘金改革。
崇祯正在气头上,立刻就在文华殿接见了沈廷扬。
沈廷扬咬着牙,还得先假装不知道有人弹劾他儿子,一板一眼把厘金改革的好处坏处分析了一遍。
崇祯其实一个字都没听进去。
只是听沈廷扬转述时、提到这一切都跟沈树人在黄州为民间商人护航、打击稽查通匪奸商的实践经验有关、因此才总结出这套法子,崇祯就开始积攒怒气值了。
听到一半,崇祯终于忍不住拍桌子爆发:“沈廷扬!亏你还有脸介绍你那逆子在黄州的治理经验,你看看他都干了些什么!”
说着,崇祯直接把左良玉的折子往沈廷扬脸上一丢,沈廷扬只能跪下认错,连忙接过来仔细看。
看到一半,沈廷扬就脸色苍白,拼命为儿子解释,还说其中定有误会。
蒋德璟在旁,了解完内幕后,也稍稍松了口气。看来左良玉指责的具体罪状也不是很严重,皇帝生气,主要是以为地方上出现了官官相护。
所以蒋德璟也壮起胆子,颇有担当地帮沈廷扬求情,说他可以作证沈廷扬跟方孔炤素无交情,多半是误会了。
崇祯对蒋德璟的印象还不错,知道这个臣子一向勤勉。他作为局外人都求情了,崇祯才暂时收起了怒气。
局面刚刚僵持了不久,崇祯身边的宦官王承恩忽然上殿,手上拿着一封加急的奏折。
崇祯见状也没好脸色:“没看到这儿正在议论国政么?”
王承恩低眉顺眼,也不喊屈,只是低声说道:“陛下,是杨阁老从湖广发来的奏折,涉及左良玉、沈树人案的。陛下前日说过,最近凡是有杨阁老的奏折,都要第一时间呈上。”
崇祯这才换了个表情,清了清嗓子,接过杨嗣昌的急报,还没展开,口中先自言自语:“沈廷扬,你且等着,杨嗣昌这封奏折,少不了跟你儿子还有左良玉的纠纷有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5/4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