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第1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3/433


……
此后两日,吴梅村倒也算信守承诺,顾及和沈树人的师生情分,到处帮着他奔走。
当然,该出钱的地方,肯定是沈树人掏。
吴梅村是那种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型清官,国子监这种清水衙门,手上也没有捞钱的权力。
这属于典型的“花沈树人的钱,办沈树人的事儿”。
至于国子监内部对监生的考评,这倒是不用花银子,吴梅村自己松松手就行。所以郑成功也很快被评定为“学业卓异”。
其中细节没什么好说的,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沈树人搭上了具体能负责安排官职的南京礼部侍郎徐石麒,路子也就越走越宽,逐渐发现了一些新的世界。
因为他发现,徐石麟手上,本来就有一项常年需要安排的工作,那就是“给南直隶周边被流贼侵害的地区,安排替补官员,顶替被害官员留下的缺”。
这事儿其实一年半前,沈树人就经历过了。只不过当时南直隶周边流贼还不严重,革左五营当时刚刚流窜到安庆、庐州,所以这项人事工作的选拔,也就没那么正式。
当时龚鼎孳、朱大典等好几个人,都对这事儿说得上话。尤其是朱大典,当时作为漕运总督,还事实上兼任了凤阳总督的职责,对安庆、庐州等府的地方官任用,有相当的话语权,史可法当时也算是被他节制。
但去年朱大典已经跟沈家就漕运改海之事斗争、被崇祯嫌弃彻底失势了。
朱大典留下的人事任命权力真空,也就收到了南京吏部手上,南京这边直接对安庆庐州地方人事任命说了算。
如此一来,沈树人倒也发现了一条培植自己官场下属势力的新渠道——只要他舍得花银子,并且确保他想拉的人才,都确有实干之才,不至于误了大事、给他招罪。
去年他还只是同知时,说培植势力还有点早,理论上府同知连对知县都没有绝对的管理权。
但今年他已经是正式的知府,很快还会得到兵备佥事。这种情况下,安插私人、建设根据地,就很有操作空间了。至少安排一堆知县级的下属,乃至守备级别的武官,已经绰绰有余。
思路打开之后,沈树人灵光一闪,结合自己对《明史》上那些南明时期比较能打的忠义之士的了解,很快秘密筛选出了一份名单。
又给徐石麒送了点银子,查阅了这些人如今的官场档案,觉得适合提拔的,就由沈树人买单,把那些如今还没露头的基层将才、义士,渐渐往自己手中网罗。
先安排到安庆府或者庐州府的出缺位置上,等回了湖广,再托杨阁老和方巡抚的关系,想办法调到黄州或随州。
黄州、随州和安庆、庐州本就接壤,前者是湖广最东边的两个府,后者是南直隶最西边的两个府,就隔着大别山山脊为界,操作性还是不错的。
===第4章
你想丢女人还是丢脸===
吴梅村和徐石麒那边的授官运作毕竟需要时间,三五天之内也没法有结果。
沈树人把自己能做的步骤部署下去之后,也只能静待收网。
忙碌了三天,每天跟人喝酒送礼套交情,混了很多脸熟,夜里回府已经累得像狗一样。
好在陈圆圆懂事,学来的新招也渐渐熟能生巧,让他晚上可以不用费力,完事后还给他按压揉捏。
算算日子,很快就到了媚香楼设宴、让宾客给李香君赎身的时候了。他也只好双线操作,先操心这一头的事儿。
青楼不会一大早营业,所以这天沈树人很低调地睡了个懒觉,用过午饭才去。
李香君本人愿意做他的内应,事儿就方便不少。其他一些当天捧场的客人,即使得到风声,听说沈大公子也会来参加,但多半也以为他就是来开开眼界。
毕竟常年在乡下做地方官,没见过南京秦淮河的花魁赎身,想见识见识也很正常。
沈树人申时来到媚香楼,只见楼内已是华灯初上,特地妆点了一番。
李贞丽见到他,也是点头哈腰,找了其他几个姐儿陪他坐坐,给他开了一个单独的雅间。
李香君今晚当然不能轻易露面,她得等客人们竞价完,名花有主之后,才好陪客。
好在其他姑娘的行动,倒是不受限制。
如今在媚香楼内名气仅次于李香君的卞玉京,原本也是众人瞩目的存在。今晚却稍稍清闲些,也不用登台唱曲,也不用陪客人纵论天下、聊历史兴亡教训。
她这才找了个机会,悄悄混到沈树人的隔间通风报信、避人耳目传递了最新的情况:
“你总算来了,倒也算守信。姐姐为了帮你,可是煞费苦心,连妈妈都骗过了,搞得妈妈都以为公子今晚只是来取取经,观摩一下,打算下次才出手。”
沈树人原本没期待今晚能有什么意外发生,都做好直接砸银子的准备了。听了这番话,倒是勾起了他的好奇心,叠起折扇,托腮认真问道:“哦?李姑娘如何说的?”
卞玉京不自觉地撅了一下嘴,下意识似有些委屈:
“姐姐和妈妈说,沈公子不是想给她赎身,而是想将来给我赎身,所以先来看看大致要多少花销,好心里有个数。妈妈也就没拿你当回事。”
这话让沈树人愈发奇怪:“这话她能信?我跟香君,好歹前年还有过一面之缘,跟你却是前几日才初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3/4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