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第1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6/433


方孔炤倒是一点都没跟他见外,说话语速很快,一溜烟先问了一串问题。
沈树人刚要陈述,却有点发不出声音来,原来是赶路太急,喉咙干燥如冒火,刚才还不觉得,现在一口气缓过来,反而撕扯难耐。
他连忙要了一碗温水,被方孔炤拉着边走边饮,到屋内坐定,这才喘息匀了开口:“贺锦、贺一龙联手来犯!下官来求援时,已经聚集了两三万兵马——
并非虚张声势,实打实交过手的就有两三万!后续还有流贼援军沿着桐柏山信阳道不断南下,怕是用不了数日,便能凑齐五万大军!
下官在孝感,只有五六千士卒固守,若是攻打太急,只能是徐徐退却,退入孝感县城死守了。还请抚台大人拨给援军,救黄、随二州军民!
原本若只是面对贺锦一家,下官绝不怕他,但贺一龙驻地在信阳府,居然都翻越桐柏山来随州助战,下官实在难以抵挡。
而且下官有一事不明,为何朝廷在河南的官军不抄他老巢呢?贺一龙难道不怕被围魏救赵、丢了信阳?”
方孔炤听得很仔细,越听也是眉头皱得越紧,最后才长叹一声:“原来如此……贺一龙原来也是被你那边牵制了,贤侄此番,倒是为朝廷承担了不少压力。
可惜,本官这里,眼下也没有援军可以派给你——实不相瞒,就在两天前,杨阁老在襄阳,行文非常紧急,把我这儿的兵马,一半多都调走了!
我原本据理力争,说我在荆门、当阳、夷陵等地,要封堵张献忠,如果调走,绝对会导致张献忠冲出荆山、再次为祸的。
但杨阁老依然不从,他派了万监军亲自来调兵,还带着陛下的旨意——三月中,黄台吉再次入寇,已经围了锦州祖大寿。月底时,消息传回京城,陛下便把洪承畴全军,及蓟辽、宣大八总兵,全部调去辽西,与鞑子决战。
又十日之后,也就是八天前,陛下的旨意送到了杨阁老处,让杨阁老抽调荆楚河南之兵北上填补。左良玉又不可能被调动,杨阁老只好先把本部人马交了出去,又从我这儿调了万余人,到襄阳周边布防,对付李自成。
另外,原本在郧阳的袁继咸,如今已经直接被调走北上了,他的兵一个都没留下,郧阳那边的罗汝才,也要靠杨阁老手头这点人马撑持了。
我手头现在只剩下八千人,还要堵住西边荆山里的张献忠,如何能去黄州救你?但凡再少一点人,我自己都随时可能被张献忠包围破城!
你那儿,我估计杨阁老原本也是想通知的,可能就是因为贺锦、贺一龙南下,汉水下游道路不便,杨阁老没直接跟你联系,而是先送来我这儿,让我设法走长江水路转送给你——
杨阁老下令时,应该也还不知道你的窘迫,我看那贺锦、贺一龙敢动手,多半也是发现了朝廷兵力被调走,河南也空虚,才敢把信阳之兵南下。”
沈树人听到这里,饶是他心理素质再好,也不由脑瓜子嗡嗡的。
梳理了半天,他才捋清现状:湖广战场上,杨嗣昌本部的嫡系人马,就这么因为黄台吉的压力,被调走了大半。袁继咸的人马,全军被调走。
等于是湖广战区要靠方孔炤的部队,加上沈树人自己的部队,还有杨嗣昌的少数亲兵,来撑住全局了。
沈树人忍不住抓耳挠腮:“陛下怎么能这么病笃乱投医?我们就剩下两万官军,怎么可能同时面对革左五营和张献忠罗汝才、甚至还包括李自成的一部分偏师?”
方孔炤把杨嗣昌给他的公文推过去,让沈树人自己看,一边跟他分析:
“在陛下眼里,左良玉那号称十万之众的人马,不也算‘官军’么?陛下这是对于养寇自重调不动的人马,都留下,心怀忠义调得动的,全部调走。身为人臣,我们有什么办法?”
沈树人气极反笑,冷冷叹道:“方抚台,有些大逆不道的话,也就是现在没有外人,下官才敢跟你说。陛下如此调遣……怕不是掩耳盗铃了。
左良玉素来保存实力、追而不击,天下谁人不知!张献忠来势汹汹他就躲,张献忠每每抢完退走,他就鼓噪尾随捞个功劳!
唉,照此说来,这湖广战场,难道就没有别的援军可以指望了?还是说,陛下欺软怕硬,凡是流贼反正,或者拥兵自重,他才不调?”
方孔炤初听沈树人的忿忿之言时,也有些皱眉,怕对方太过不尊朝廷。但随后见沈树人说得句句在理,他也懒得计较了。
大家都是一样的遭遇,何必见外呢。
彻底听完沈树人的分析之后,方孔炤倒是受到一些启发,提醒了一句:“贤侄刚才这番话,倒是提醒了我,如今在鄂豫战场上,倒是还有一支名义上算是官军的队伍,至今没有被陛下或杨阁老调走。
那就是在信阳西北,位于信阳、南阳、开封三府交界的叶县、郾城一带的刘国能。刘国能原本是跟随李自成一起起兵的流贼,后来张献忠、罗汝才等就抚时才归顺的朝廷。
张献忠罗汝才复反后,他倒是没有再跟着反,但朝廷对他一直也有些忌惮,这次应该是怕让他移防会刺激到他,就稳住没调动。
贤侄如果没法请左良玉增援的话,如今唯一指望得上的就是刘国能了。而且刘国能位于信阳府西北,如果他肯出兵,是可以抄贺一龙的信阳老巢的。
只可惜,过去三年,并没有朝廷官员能调得动刘国能的人马,他始终是固守地盘,做好本分,让人难以揣测其真心。”
方孔炤说着说着,也有些惋惜,但沈树人的眼神却越来越亮。
其他人怀疑刘国能的忠诚度,沈树人却是知道刘国能忠义的,历史上他最后死磕李自成,兵败后父子一起被杀都没投降。
而且去年沈树人科举殿试之后、崇祯召他们问对时,沈树人就拿刘国能举例子、想让崇祯千金市骨稳住其他降将,还帮着说了很多好话——也就是崇祯后来下旨“杀张献忠者封公爵”那次。
只是不知道刘国能自己知不知道、这一切都是沈树人在帮他说好话。
稳妥起见,沈树人还得想办法提醒一下。
当然,去南阳、信阳等地的路太危险了,都没有水路可走,这个求援沈树人肯定不能亲自去。
最多派个有点勇武的将领、带着些精锐骑兵去送信。书信的内容,以及相关的秘密、善意条件,倒是可以沈树人自己亲笔写。
想到这儿,沈树人想起刚才严格把门的那俩守备、千总,便建议道:“方抚台,下官倒是有点把握向刘国能求援。不过此去路途艰险,下官不可能亲自去送信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6/4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