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第2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2/433


但崇祯还以为是自己英明神武、皇权威势导致的这一切。觉得早知道南方人这次不敢剧烈反抗的话,他早几年就该征这个厘金了!
虽然收上来的厘金,北京这边的朝廷一两银子都没拿到,但至少可以填补南方剿贼军费的开支。京城这边可以少往外拨很多银子了,节流下来也等于开源。
整个过程中,崇祯唯一明显察觉到的抵触和不爽,只是来自北京这边的户部系统、及其裙带关系网——
原本朝廷的军费都要统征统发,所有军饷户部都能过手,而一经手就意味着沾一手的油水。
现在地方上收上来直接发,经手倒腾环节省掉了很多赚差价的中间商,于是中间商们就怨声载道,没得贪了。
但是,被收税的地方的老百姓都没叫唤,户部的人要越俎代庖叫苦,肯定是不合适的。
这种情况下谁敢跳出来为地方利益请命,摆明了就是承认谁才是原先发军饷过程中贪得最多的元凶巨恶,那就是在嫌崇祯杀贪官的刀子不够锋利了。
而且,如今主持户部日常工作的蒋德瑾都还有点护着沈廷扬,其他人想单独扳倒沈廷扬,难度也大了点。
于是,那些京中负责发军饷的利益集团,在四月份的短暂蛰伏、试探后,终于在五月中旬,找到了一个很好用的、新颖的弹劾角度——
他们不再讨论“厘金是否盘剥地方百姓,是否与民争利”这个点了,这个点没法说,“民”都没喊你喊个屁。
他们改为集中火力喷“厘金制度会导致地方军饷由地方自行发放,导致有重回唐朝节度使制度藩镇割据的风险”。
这一点喷起来确实理直气壮,因为这些京城贪官说的都是事实,南方确实有可能出现军阀割据的趋势——
历史上清朝为了对付太平天国开了厘金,后面不就出现“东南户保”了么。等八国联军打进来的时候,东南都可以有独自不同于北京的对外态度了,甚至还能请求洋人“只对北京朝廷宣战,别跟东南户保的各省打”。
这一切虽然如今都没发生,可混老了官场的人精们都是会推演的。
从五月中旬开始,二十几天之内,喷沈廷扬“未来有可能导致军阀割据”的折子如雪片一样飞进内阁,飞进皇宫大内。
崇祯看了,也是冷笑不已。
他已经想明白了:如今喷沈廷扬“未来可能造成的危害”的人,其实还是那群之前负责收发军饷满手沾油的狗官!巨贪!
他们哪里是为了朝廷才弹劾的!真实动机当然是因为他们经手分钱的中间商地位被绕过了!
崇祯的内心已然开始积蓄杀意,对于这些弹劾者,每一个都记在心上,只想以后找到借口就狠狠屠戮!
当然,崇祯想这么做,绝不是为了保护沈廷扬,或者帮沈家出气,他没那么好心。
他只是在为朝廷这些年里、被“军饷中间商”们贪走的银子而愤怒。沈廷扬只是恰好扮演了崇祯钓起大鱼的诱饵。
“沈卿是公忠体国为国聚财的好官呐……可惜他现在招惹了这么多人记恨,怕是不好处置。偏偏那些贪财狗官写的奏折,每一个字明面上都大义凛然、挑不出错处,要驳回也不太可能。
看这样的架势,就算想把沈卿调到南京去、明升暗降,怕是那些反对的人都还会不依不饶,他们要的恐怕是‘明实都降’,才能平息这群人的愤怒……
要是开征厘金之后,南方战场上有点军事成绩,倒是好找到借口堵住那些言官的嘴,证明‘厘金开征后,对南方自筹军饷各省的战斗力也确有提升’。但是没有军事胜利的话,只有‘省钱’这一个功效,怕是难以服众……”
崇祯看着眼前一堆堆的弹劾奏折,也陷入了痛苦之中。半晌拿不出个处理意见,不知不觉就靠在御案上睡着了。
估计今晚又是一个白白浪费时间的勤政之夜,搞得那么辛苦,却什么事儿都没办成。
许久之后,还是周皇后听说陛下今晚又在书房睡着了,才带着宫女提着夜宵过来安慰,想喊醒了皇帝回床上睡。
崇祯被喊醒,内心颇为懊恼,觉得自己又什么都没干,白白苦恼了一晚上,很有一种挫败感。
他只觉得太阳穴都一跳一跳的,很想找个犯了错的宦官或者宫女呵斥一顿。
好在宦官宫女都伺候了他十几年了,知道这位天子对政务束手无策时、起床气都特别大,所以这时候都特别小心,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让崇祯也挑不出毛病来。
崇祯愈发郁闷,都要憋出内伤来了。
好在便在这一刻,宫门外忽然传来一阵阵急促的脚步声,似是有传讯的宦官飞奔而来。
崇祯眉毛一挑,脸色一喜,还没等宦官入内,就主动起身往门口冲去,还亲口训斥:“大晚上的跑什么跑!不怕惊驾么!”
旁边的宫女宦官都是一阵兔死狐悲,知道那个跑步传讯的人怕是要倒大霉了。
果不其然,那传讯宦官被皇帝的呵斥、吓得直接在门槛上绊了个狗啃泥,门牙都磕掉了一颗,却还要连忙爬起来,用漏风的声音一边含混请罪,一边解释:
“陛下恕罪!奴才不敢惊驾啊!实在是前方有四百里加急的军情捷报,想让陛下早点听到,也好开心一下。”
崇祯跳动的太阳穴,终于随着“捷报”二字平静了下来,头脑上的血压也是忽高忽低,脸色忽而苍白忽而涨红。
“何处捷报!拿来我看!”崇祯一边厉声追问一边伸手,身体都有些恍惚摇晃。
周皇后在旁,她太了解丈夫了,连忙上去一把抱扶住,以免崇祯站立不稳。
感受到妻子的慰藉,崇祯总算缓了口气,一边展开捷报,一边听宦官口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2/4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