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第2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0/433


不过,就只宽限你这最后一年,明年你就十七了,你大姐当年熬到十七也嫁人了,明年你再搪塞,就给你随便找个人嫁了!”
方子翎无奈,也只能先接受了父母的最后通牒。
她忍不住思索,这沈树人身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奇怪的矛盾。
优点那么优秀,缺点也那么明显,浑身上下就没有哪方面是平庸中庸的,不是大贤就是大恶。
回屋之后,她行尸走肉一样,又无意识地翻出《日知史鉴》和《流贼论》,外加几卷工具书《资治通鉴》,开始对照着研读起来,不知不觉就到了半夜。
要解谜一个人身上的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他的书。
方子翎此时此刻,倒有点像后世的大学中文系教授、在通过鲁迅先生的著作、研究“鲁迅先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
沈树人完全没有挂心这些破事,他来江陵,只是跟方孔炤谈政治交易、要权力支持的。
数日的谈判、交流、私下利益交换之后,
双方就厘金用途、钞关设置、厘金税率的地方自行调整权限、其他日常民政政令授权……等等事宜,都达成了肮脏的交易。
那些武昌府、汉阳府对沈树人不服、觉得沈树人跋扈,而来方孔炤这里告黑状的人,也都被方孔炤压住,而且彻底出卖了。
搞定这一切,沈树人在武昌汉阳二府的民政改革和练兵徭役、以工代赈,就统统能大力贯彻了,再也没有人能阻挠。
沈树人一直在江陵盘桓到十月底,该聊的事情都敲定后,于十一月初二,重新踏上了顺江东下的归途。
方家人也全都到码头给他送行,方子翎也大大方方来了。毕竟两家也算是世交了,沈树人跟方以智的同年关系摆在那儿。
方子翎给“年兄”送行并无违礼之处,哪怕两人没有别的关系,也是应该的。
几天没见,沈树人看得出方子翎又瘦削了一些,应该是过于勤奋学习所致。临别时分,他也就礼貌善意地调侃了一句:
“怎么?担心自己忍不住会多嘴、跟人谈论我的计谋?怕违誓之后就要一辈子不许读书,所以才趁着现在抓紧读个够呢?”
方子翎脸色一红,这都什么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她羞恼地把手上的竹筒煲汤往沈树人身上重重一塞:
“谁怕违誓了?谁屑于谈论你那些妄言。我自己爱读书不行么?我向来就这样!”
沈树人得意一笑,把强弱拿捏得死死的:“一贯这么爱读书,怎么会越来越瘦?下次再见到你,如果比现在还瘦,那就说明你是担心违誓没得读书、才抓紧读个够!”
方子翎哑口无言,只能被言语调戏,任由沈树人飘然而去,气得她牙痒痒,看着孤帆远影落下泪来。
吴令仪知道女儿心思多,不想女儿吃瘪,等船走远了,她才开导劝解:“这有什么好生气的,不过两句玩笑话。
我看沈道台也不是想气你,就是想劝你好好养身体,别又瘦了,不好意思说出口,才拿话挤兑你。你要是不想下次再见时被他奚落,就要好好休养。”
方子翎这才好受一些,牙咬得咯吱作响:“我今天起就不挑食了!看他下次有什么借口说我瘦!”
===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
得到方孔炤的全力支持,回到武昌之后,沈树人继续推行民政种田的掣肘,也就基本上被扫清了。
他手下的心腹文官幕僚团队也不是吃素的,沈家那些善于理财和搞工程的家丁也都很尽力,被沈树人安插到了各个有实权但没级别的位置上。冬季的种子放贷、兴修水利、堆砌圩田深挖鱼塘……都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每日过手的钱粮都有数以万计,但在沈家的治理下,贪墨揩油的迹象竟比原先武昌等地地方官府自治时,还要好上许多。毕竟豪商出身的家族做账查账方面有天赋。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明年就算再有点水旱灾害,武昌、汉阳两府也能比较好地扛过去,新增圩田带来的粮食增产,估计也能达到粮食总产量的一成多,
再加上教百姓养罗非鱼清江鱼的补贴、和玉米土豆带来的相当于原本总粮食产量三四成的增收(南方种玉米的面积小,所以总量绝对值增长不会太高),
这两府做到百姓丰衣足食、再把流离失所的外来人口都整编当兵、服徭役,应该问题不大,甚至还能多存留一些粮食,充作将来大战的军粮。
崇祯十四年、十五年之交的武昌府周边,已经是北方南下流民极多的地区了。历史上左良玉后来能号称拥有八十万大军,主要就是武昌的地理位置九省通衢、又是长江汉水交汇的水运枢纽,
北方人活不下去要南下,到了这儿就会重新聚散寻找出路。如果在武昌当地能找到活路,一般就不会再刻意继续远走。
在这里掌权,只要有足够的粮食,就能拉起一支军队。再往后局势进一步恶化,流民越来越多,哪怕不给军饷,只要给口饭吃,都有大把的人愿意效力。
……
把农业和粮食的工作安排好之后,这个冬天的最后两个月,沈树人总算可以腾出手来处理工业、军工和外交谋略。
武昌全境安定下来、接收妥当后,好好开发大冶铁山,全面提升军工产能,补足产业链上游的钢铁煤炭供应,这些都是必须做的。而且优先级还在打造新式火枪、火炮之上。
有了工业基础,有了更好更足量的钢材,才有更好的枪炮。否则单纯在机械结构上动小聪明优化设计,终究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何况沈树人还有时间,如果你是没有发生改变的话,距离崇祯之死还有两年零五个月。今年冬和明年先注重冶金发展,算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0/4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