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第2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5/433


如果现在贼情被评估得比较弱,当明年沉树人接过这个曾经属于史可法的巡抚位置时,还能不能把长江南岸的池州、太平府(芜湖、马鞍山,都在南京上游附近了)都纳入自己的巡抚范围,就不好说了。
毕竟沉树人跟史可法不同,他起家的地盘在湖广,如今依然以襄阳-武昌一线为核心势力范围。
如果升巡抚时,原有核心势力范围继承不变,再给他加上长江以北的大别山区其他府,那地盘就已经不小了,作为一个巡抚的辖区完全够格。再想把九江、池州、太平府也加上,没点理由是很难做到的。
哪怕已经是崇祯十五年,官场极度糜烂、肯花钱就能办很多事,你也得师出有名。
现在,郑成功把盖子接了,搂草打兔子,证明江西九江府、南直隶池州府,至少都有人通贼,还有人渎职。
而且,沉树人把手上的证据控制好,把那些罪人分化成两波:
一波是同时在江西和湖广交界、江西和南直隶交界,都有不法商路的。
另一波是只在江西和湖广交界有不法商路、没能量捞到江西和南直隶交界去的。
沉树人就只盯着第一波罪行更重的打、却拉拢稳住后一波罪行相对较轻的,同时想个妙计暗示他们:只要他们帮着沉树人一起,打第一波罪行更重的豪绅,那么对他们自己的问题,就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沉树人这个许诺,正常情况下未必有人敢信,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会担心这只是沉树人的缓兵之计、将来要被这个把柄吃一辈子。
但问题是,沉树人还有后手——他有把握把蔺养成彻底迫降。
等蔺养**诏安投降之后,有些事情该揭过就得揭过。
蔺养成都洗白了,曾经跟蔺养成做过生意的人,也不好彻底揪住不放是不?否则,这不是刺激蔺养成么?难道就不怕蔺养成第三次反叛?
所以,沉树人对那些被他威胁的人的威胁材料,是有一个保质期的。
沉树人不能靠这个威慑吃人一辈子,他只能选择要么在蔺养成投降之前换点官场筹码,要么就直接引爆。
反正只要不给沉树人好处,那他肯定会选择引爆,这点威慑力还是有保证的。
如果给了好处,熬过这段时间,也就过去了。
===第67章
我插队是因为我没素质啊===
其实,严格来说。沉树人前世读史,却不知道崇祯末年、江西豪绅与鄱阳湖对岸的流贼之间的贸易。这并不能怪史书没有记载,只能怪他读书少,不详细。
他前世作为一个国际关系智库的工作人员,读史只需要读跟军事外交有关的大部头,而对那些皓首穷经的细节,则没必要多考据。
所以他对明朝的一手史料研究,只是大略读了《明史》,剩下都是一些现代人的分析解读文章。
但如果他前世还仔细读过这些地方的地方志,那他就会看到一条记载:
在九江府的地方志上,就写着崇祯十四年之前,九江知府是周璜,而周璜就是因为任内不能禁绝治下奸商“交通流贼”,最后被朝廷处分,于崇祯十五年换上了新知府史惇。
史惇到任后,“严保甲,勤哨探,贼不得渡。隔绝黄梅、广济等处贼”,算是让九江当地通匪的情况大为改善。但最后,这个史惇也因为在此事上“刚直不阿,得罪乡党仕宦”而被排挤、去职归乡,回了常州金坛老家。
如今,一切都因为蝴蝶效应而稍有改变,可以被江西豪绅奸商“交通”的流贼大大减少了,只剩下一家蔺养成,而原本“交通”的大头刘希尧已死。
但是,周璜等人的秉性却是不会变的,江西豪绅的吃相也是不会变的,无非时间上拖延、程度上减轻,最后兜兜转转还是阴差阳错撞到沉树人和郑成功手上。
……
因为要跟郑成功重新处理证据,沉树人不得不多耽搁了一天,拖到次日、腊月二十九一早,他才让郑成功派出心腹勇士,去距离湖口不远的九江府治、德化县城送信。
一大早,点卯的时间刚过不久,也就辰时左右,知府周璜刚刚开始办公,就听到府衙外面一阵喧闹。(点卯是卯时三刻点的,也就是早上六点半。不是卯时初,卯时初才五点)
周璜官威还挺大,立刻厉声呵斥手下的衙役速速前去查明,不一会儿,衙役就慌慌张张地跑来回报:
“回府台,是湖广盐法道衙门、厘金稽查司的人,说是佥都御史沉树人位临九江,得了下属汇报,说咱九江府等地有人通匪,沉道台大怒,让你速速去湖口镇拜会澄清。
城外湖边的码头上,有湖广盐道的缉查战船停着呢,听巡防水师的人说,船上似乎还有红夷大炮!”
“有红夷大炮战船?这沉树人想干什么?他目无王法的么!”周璜这才心中一惊。他虽在江西做官,却也听过沉树人的威名,知道他这两年崛起之速、风头之劲。
治下几家后台硬的豪门与蔺养成刘希尧做生意,周璜是一贯知道的,他也没办法。
江西从来都是大明南方、关系户盛行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有明一朝,因为江西籍的进士数量很多,朝中很多大老的家族留在本地,沾亲带故,以至于来江西的地方官,压根儿谁都不敢得罪。
他周璜区区一介知府,哪怕九江是上等府,他这个知府有正四品,也依然没多大能量。
所以还不如跟那些人同流合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周璜自己虽然从未沾染过那些生意,但他也收受过那些家族的好处,每年总能例行分润到几千两银子的打点——
这些送银子的大户,也是比较有艺术的,不会直接明着说为了哪件事儿才送,免得落了下乘,似乎是为了托抚台办事才送的。
体面人,都是不管有事没事,一年四时过节,都有例行的人心孝敬,多事之秋,无非是年节随礼多一点。
这样就绝对不落把柄,永远让人说不清是为了什么事情而送,可以一直和稀泥和下去——具体不好多说,但凡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多看看罗张三的行受索贿桉例法条辨析,懂的都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5/4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