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第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33


罢了,这些都是小事。唉,原本收到国子监邀请,要送你去南京。如今只好先慢慢养病,真是耽误大事!”
这已是沈树人第二次听人提到国子监。
他心中暗忖:既然如今是崇祯年间,时间已然不多了,要拯救汉人文明,他肯定得尽快往上爬。
去国子监读书纯属浪费时间,但如果作为一个买官布局的跳板,占着茅坑不读书,倒是可以考虑。
沈树人便试探着表明心迹:“孩儿这病好得快,耽误不了。”
沈廷扬倒没拿儿子当外人,毫无防备地长叹:“晚了!”
沈树人不由暗暗警觉。
刚才他便觉得沈廷扬行事透着一股怪异,比如他和那访客看似称兄道弟,但仔细揣摩两人的潜台词,不难听出其中暗藏的交锋。
他眼珠子一转,问道:“父亲,不知刚才的贵客是何人?”
这个问题没什么好隐瞒的,沈廷扬就直说了:“那是福建来的郑鸿逵郑都司。知道福建海防总兵郑芝龙吧?郑都司就是他四弟。”
沈树人沉吟道:“父亲刚才说‘晚了’,莫非是那位郑都司阻挠、不希望父亲送我去南京么?还是说,是郑芝龙在背后阻挠?”
“你听出来了?”沈廷扬略感意外,不过也没多想。
沈树人见猜中了,连忙追问:“我们沈家的事,与他郑芝龙何干?父亲为何要怕他?”
沈廷扬下意识自辩:“我怎会怕他!我是担心一时不慎误了大事!算了,国家大事和你说了也不懂,你先好好养病吧。”
沈树人知道信任不是一下子建立的,便暂且退让一步:“既如此,那封国子监的书信,我想亲自看看,这总可以吧?这关系到我将来的学业。”
沈廷扬转念一想,这倒是无妨。
送儿子去南京这件事,他前后收到了一暗一明两封信。
暗的那封是杨阁老送的,已经被他烧了。
明的那封是南京国子监司业寄的,纯粹公事公办,没有任何见不得人的阴谋。
于是他随口答应:“既然你想上进,一会儿我让沈福送到你书房来,你先歇着吧。”
说罢,他就要转身离开。
“父亲,孩儿还有一事相求。”沈树人连忙喊住他,趁机提最后一个要求。
沈廷扬回头:“又怎么了?”
沈树人:“我虽尚未及冠,但既然要入国子监,还当有个表字。刚才思量了一番,以为‘树人’不错,还请父亲赐予此字。”
沈廷扬想了想,点点头:“你既名林,取这字倒也贴切。管子曰‘十年树木,终生树人’,望你好自为之,对得起这个字。”
===第2章
刚来就被逼到了死角===
父亲离开后,沈树人倒也不急着做事。这具身体才大病初愈,欲速则不达。
他先在侍女青芷的服侍下把晚饭吃完、洗漱收拾一番,从头到脚换身干净衣服。
同时见缝插针,不着行迹地向青芷了解更多近况。
比如,自从刚才他回想起父亲的身份后,心中就有个疑问:父亲既是户部的主事,按说是京官,怎么会在苏州老家呢?
若是因公还乡,具体因的什么公?
还好青芷对自家的事情倒也清楚,就一五一十说了:
原来,沈廷扬上个月又给皇帝上了一次奏章,内容依然是建议“漕运改海”。
这类奏章沈廷扬已经上过好几次了,原先都会被漕运总督朱大典阻挠,说海上风高浪急不可控、百万漕民衣食所系云云,皇帝也不便强推。
但最近山东地界也有流贼出没,皇帝不得不考虑运河被掐断的风险,就批准沈廷扬先回乡调研、小范围组织试点。如果明年能确认海运效果更好、也更省钱,再大规模推广。
沈树人听完,跟脑子里那点《明史》知识一印证,也就释然了——明末确实有过“漕运改海”这档子事儿。
看来沈廷扬还乡,确系正常户部公务,与国子监来信事件没有直接关系,只是时间上巧合撞一起了。
排除这一干扰选项后,沈树人也歇息够了,就让青芷领他去书房。
而他的新跟班沈福,也早已按老爷吩咐,把那封国子监来信,送到了少爷案头。
还有一些近日的朝廷邸报,也是沈树人刚才吩咐的,都准备好了放在一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