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第3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4/433


万一能接应到洪督师那边突围的人马呢?反正对我来说是无本生意,多守一会儿损失也完全可控。”
曹李二人一想也对,确实这一战阻击打完之后,全军的精气神都回来了。大家对于去年在笔架山这儿淹死杀死两三万明军的心理阴影,也都揭过了。
阿济格这次轻敌,其实是一个败笔,反而帮明军把最重要的士气值给续上了。
曹李二人没再多说,把最新一战刚刚产生的伤员也全部载上,就登船由着沉家的舵手施为,沉家舵手说去哪个港口就去哪个港口。
估计两天之后,他们就会回到山海关后方。
而张名振郑成功,也算彻底腾出手来,可以一边做假账帮沉抚台多捞一点私军,还可以趁机小赌一把,接应更多跑散了的部队,万一接到洪承畴的突围部队呢虽然他们现在连洪承畴那边到底什么个情况,还完全一无所知。
而另一边的清军,其实也没有闲着。阿济格改为封锁之后,也开始下一步的调兵遣将,试图给张名振郑成功更多麻烦。
陆军部队阿济格现在没法调,一切要以松山战场为重。但他很快想到,自己还能调动大清的水军力量水军在松山城决战中本来就没法上场,闲着也是闲着,那不如用来围堵明军!
要是对面的明将真的贪得无厌,想救一些松山那边的突围部队,那么,到时候就在海面上直接把已经满载了南蛮子的运兵船干沉!让他们直接下海里喂鲨鱼!那样杀起来反而更便捷!
考虑到这支明军船队有红夷大炮,阿济格倒也没觉得大清的水师能正面硬战。
不过,总有天黑的时候,总有大船不够灵活的时候,大清是内线作战,便于调集小船,甚至便于临时部署火船,这些都是办法!
想到这一切后,当天午前,笔架山攻营战刚刚败北后不久,阿济格就给后方的济尔哈朗送去了一封信,恳求他把如今还在锦州以西大凌河口驻扎的大清水师孔有德部,赶紧偷偷调来增援。
毫无疑问,清军当中水上作战打得最好的,都是汉奸部队。这也深合一贯以来游牧明入主中原时的历史惯性。
因为满清八旗水性和技术兵器的使用,本就不如汉人。当年蒙古海船水师要靠汉人,如今满人也要靠汉人。
而清朝汉人水师当中,表现最好的,当然是东江镇出身的、将来会被封为三顺王的那几个降将,
外加崇祯五年在山东登来、因为吴桥兵变而降清的汉人水师将领。
阿济格第一个就想到了驻地距此不远的孔有德,也算是题中应有之义了。
当天下午,在锦州城西大凌河口、如今正在负责掐断锦州城内祖大寿水路出入的孔有德,就接到了济尔哈朗的调令。
了解了敌情之后,孔有德也非常果断,立刻要求全军加急准备尽可能多的小船、临时改装成纵火船,以便半夜火攻大明水师。
===第87章
洪承畴降清===
作为把全部身家性命都压在“我大清”一边的铁杆汉奸,孔有德对于任何一位主子的调遣,当然都是不敢有丝毫犹豫的。
他很清楚,要是哪天真被大明翻了盘,那他这种人绝对会被挫骨扬灰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接到命令后,孔有德立刻秣马厉兵,精心准备,确保当天就能出击。
当然,孔有德并不弱智,他只是贪功和敢卖命,不代表他作战上不谨慎。
一边准备,他也不忘一边向传令信使了解前方军情:“敢问上使,不知此番明军水师大约有多少人马战船?何人为将?”
使者是阿济格派来的,显然已经初步了解过敌情。他倒也不是故意骗孔有德,便按照阿济格部的理解,如实说道:
“明军水师约有大海船一两百艘,至少能运下两万人!不然不可能撤走曹变蛟和李辅明的残部,恭顺王可不能轻敌呐。
此番还是以袭扰围困为主,无法强攻也就算了。只要能偷袭其薄弱,打击南蛮子的运兵船,两位王爷必然会念您的大功。”
原来,阿济格派部队到笔架山强攻的时候,郑成功部一部分的海船,都还在外海漂着,至少离开岸边几十里,阿济格也就不可能瞭望发现。
这倒不是郑成功有意避免泄露真实实力,主要是是防止发生意外、比如被风浪吹得靠岸太近、船上近战兵力太少被鞑子夺取。
所以只把需要装运李辅明曹变蛟部人数所需的运输船、加上装有红夷大炮的那十几艘炮船,留在了码头附近。
这也是深谙海军战术的将领的一贯基本操作,没必要让只有几个水手的大船轻易离岸太近,只会添乱。
阿济格不知道这一层因素,所以也就把明军的海船数量报低了一半,并非坑孔有德。
饶是如此,孔有德听说对面有一两百艘海船,还是稍微吓了一跳,他内心也几乎同时做出了一个决定:确实不能跟明军的主力硬碰硬!尤其要避开炮舰!应该悄咪咪偷袭,专挑运兵船烧!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问道:“如此,小王心中便有数了,不过,上使还没回答,此番明军究竟何人为将?莫非是仓促不曾打探得?”
对这后半个问题,使者倒是回答得很爽快:“已经打听出来了,明军战船都有打旗号,今日上午的血战中,也多有抓获曹变蛟麾下战俘,拷问出些讯息。
这支明军水师的主将是海道副总兵张名振,不过船队中还有一个官,名叫郑成功,虽然年仅十八,却已身居高位,做到了海道提举、南京户部主事衔,听说是福建总兵郑芝龙的长子,深得家族栽培。
张名振应该就是来给这位公子哥保驾护航的,郑家应该也是看在这层关系上,才给了张名振这么多红夷大炮,为的就是让张名振带着他家大公子立功!”
孔有德听完后,立刻脑补了一个吃喝漂堵的膏粱纨袴子弟形象。
一个十八岁的乳臭未干刚入仕少年!居然就做到六部的六品主事、海道提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4/4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