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第4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0/433


朱祯也无暇顾及,只是点了点头,吩咐大伙儿继续冲杀、确保把焦光启的部队彻底杀散四逃,他这才收拢兵力,重新整队集结,有序地朝着正南方追去。
朱祯还没忘,他今天这一战,目的并不是把焦光启的部队杀掉多少人,而是要告诉巴陵城内的守军、大明的官军援军已经到了,好鼓舞他们坚守下去的勇气,不至于被流贼诈骗直接投降。
流贼那边,随着焦光启的崩溃,其实不到半刻钟,李定国、白选也都得到了逃回的败兵骑兵的飞马急报,知道了情况的严重。
但是他们再想组织堵漏,也已经来不及了。
城陵矶到巴陵城本来就只有二十多里路,加上战场离开城陵矶就有几里,所以当焦光启崩溃时,朱祯距离巴陵城北门已经不到二十里了。
这点距离,对于骑兵来说,一刻钟是绝对可以赶到的。
所以当李定国重新派出白选拦截时,朱祯早已杀进了巴陵城北城楼守军的视野范围内。
“北面来了一支骑兵!人数还不少!看起来就很有气势!”城头守军一开始就惴惴不安,将士们也都纷纷朝北瞭望。
他们原本还不确定这支部队的身份,但当他们看到前方有更多溃散的士兵胡乱奔逃而来、而白选部似乎也分兵去拦截,他们多多少少也猜出来的是官军的援军了。
“朝廷的援军来了!巴陵城肯定能守住!不用理会李定国的屠城威胁!”大伙儿心中,都升起了这样一个念头。
随后,城北明军看到了他们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幕:迎击拦截的白选部,很快也被来袭的那支骑兵,在马背上用火光缭绕、巨响轰鸣的连环火器所击退。
重新装填完毕的一千杆双管卡宾喷、三百杆转轮手枪喷,对于那种机动拦截的敌人,简直是摧枯拉朽。白选连列阵都没列,当然是一触即溃。
朱祯好整以暇冲到城下数百步,这才让全军大喊:
“城上守军听着!沉抚台援军十万已到城陵矶!今日远来劳顿,暂时不与李定国决战,只让我等率骑兵破围报信。尔等自当奋力,击退李定国后沉抚台给人人都重重有赏!”
“是武昌沉抚台的援军?不是江陵方抚台的援军?”一些思维老派的将士,还在那儿懵逼。
但更多想法灵活的人,则是欢呼雀跃起来:“你傻啊!沉抚台的援军有什么不好!谁不知道沉抚台算无遗策、富可敌国、兵马也都甲械精良!就是要沉抚台来救,我军才必胜百胜万胜!”
一群消息灵通的将士,已经吹得唾沫横飞,
似乎只是“沉抚台”三个字报出来,军队的士气就瞬间拉满了,那效果堪比听说诸葛亮再世显灵来救。
PS:战争戏可能废话解释有点多,所以我给大家七千字大章。今天一万一千字了。
===第115章
互相欺骗===
“怎会败这么惨?不是说官军只有数千骑兵?你们有一万多人,列阵而战,也有骑兵押阵两翼,怎么会被这么快冲垮!”
李定国和白选仓促收拢起焦光启部溃散回来的残兵后,立刻就开始怀疑人生了。
为了尽快吸取教训,搞清楚状况,李定国也顾不得亲自过问那些重新整编溃兵的杂务,只是把这些日常工作交给先锋潘世荣处置。
他本人则跟白选一起,紧急商讨了一下,仔细盘问退下来的溃军部将。
因为焦光启已经被官军阵前击毙,活着回来的军官里,级别最高的只是几个掌旅。李定国也只好亲自跟这些中层军官聊。
注:在李自成、张献忠军中,部总上去是掌旅,再上去是都尉。死了的焦光启是都尉,相当于明军的游击,掌旅相当于守备,部总相当于千总
一群掌旅们为了推卸责任,自然也是拼命描述官军的装备犀利:“二将军!不是我等不死战,实在是官军甲械精良,我们的火铳弓箭射上去,都没射死几个!
官军骑兵却有一种从没见过的马上火铳,骑兵冲锋就能边冲边开火,甚至是接敌前五六步才连开两次!把我军枪阵打得七零八落,这才趁机砍杀!
咱除了一些临时装备了大木盾的将士之外,没人能抵挡住这样的轰击。连穿了棉甲的前排老营弟兄、原本都是军中中坚,也都直接被击毙了!”
李定国听得一个头两个大,但还是很快总结出了几个官军能大获全胜的关键点。
他觉得这种“马上火枪”的存在很不可思议,所以多问了一些细节,这才确认了“官军为了配合马背上用,把枪管截短了很多,还有两根管子”等几个特点。
至于“这种火枪是从后面装填的”这个技术特点,李定国当然问不出来了。他的部队也没缴获实物,战场上血腥厮杀之间,谁能远距离看清这些细节猫腻。
李定国暗忖:“看来,沉树人这是改良了官军原有的三眼铳了,减少了一根管子,但是比三眼铳的铳管至少长点。
但三眼铳应该是开完三次火,在马背上无法重新装填的。看来官军还有别的秘法,至少能确保马背上再次装填。”
不过,对于官军仅仅是靠火器犀利,就取得那么大的胜利,他还是有点不敢置信,所以又细心多问了一些,主要是针对官军的士气、军纪、后续近战冲杀肉搏的表现,问得非常仔细。
几个掌旅也有一说一,很快拼凑出一幅战场真实形势的复盘。
李定国也算有点名将天赋潜力,他闭上眼脑补了一番,竟然能把那场景想象出来,随后叹道:“听你们这么说,这些骑兵不似是湖广本地招募的士卒能训练出来的。
能够临战不怯,冲锋到距离长枪阵列前五步还有暇开火铳后换马刀砍杀,冲阵后依然令行禁止,并不过于分散混乱,这怕是关宁铁骑才做得到吧。”
听他这么说,一个十几年前在明军中干过、后来才从贼的陕西掌旅,也不由附和道:“二将军所言极是!刚才末将还没想到,您这么一说,这些骑兵还真有关宁铁骑的影子!
崇祯二年的时候,末将还在官军中,也跟着去京城打过从蓟门扣关的黄台吉,也就是袁崇焕被剐的那次。当时就见过关宁军的骑兵跟鞑子对冲,就是这股气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0/4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