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第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433


沈树人笑了,两手一摊:“我亲手试过啊,我们沈家在苏州,庄园千顷、海船百艘,苏绣丝茶、松江棉布,都是我家做得最大宗的生意。
我当初一读到《天工开物》里这一段,就立刻让庄子里的家丁试了,当年果然多收了两三成棉花,生长期反而还缩短了。我家一年就靠这条多收了几万匹棉布的棉花,多赚了几千两银子,你说我的证据够不够铁?
后来我推而广之,还发现其他农作,有不少可以触类旁通,套用宋长庚这个发现,把顶尖的芽掐了、不让秸秆一直长高,水肥养分就专注到灌浆果肉谷穗上了,能吃的部分产量反而上升。”
方以智彻底愣在了原地,他没想到沈树人是这么直接的实干派。
什么理论都能骗人,唯独实打实赚回来的银子不会骗人。沈家能靠摘心白白多收那么多棉花,可谓铁证如山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诚不我欺,贤弟雷厉风行,愚兄佩服。”方以智也不管自己是解元了,坦坦荡荡起身一揖,算是服了沈树人。
沈树人打蛇随棍上,趁机劝诱:“那不知方兄此番乡试之后,久留南京可还有别的事务要办?还是就在南京等到年底、届时直接北上参加会试?
若是有暇,小弟愿请方兄去苏州游历数月,我们一见如故,也好切磋一下天文地理、工农机巧。”
沈树人对于拉拢这个时代的科学家和理工人才,向来是不遗余力的,既然遇到了方以智,没有放过的道理,哪怕只是交个朋友先义务切磋一下也好。
将来等他官做得大了,肯定要把宋应星也挖过来。
方以智想了想,后续三四个月在南京也没什么事,就答应了。
沈树人还有些不好意思,善意提醒一句:“方兄,八股文章还是不能丢,否则明年春闱要是过不了,可别怪我。”
方以智被激发了傲气,傲然道:“我今科能考解元,就算四个月不写文章,明年春闱照样过!
我如今算是看出来了,这两届的乡试会试,八股文章的重要性是越来越低了,原先拉不开差距的时政策论,反而值钱起来,要不然,我这种学问驳杂之人,也考不了解元。
贤弟,不是我说,你虽然八股文章不太好,但时势造英雄,如今的抡才标准,渐渐也对你有利了,明年春闱,你也该试试,既然捐了监生,不考白不考。”
方以智说的都是事实。
历史上,明年春闱最后是魏藻德为状元,按《明史》的说法,这个魏藻德的八股文章也不算出众,但是他的时政策论比较对崇祯的口味,就脱颖而出了,还在短短四年之内当到了内阁首辅,堪称升官神速。
可见在大明危亡的最后两届,崇祯在科举上也不得不做出重大让步和改革。
沈树人如果真想去考考,只要稍微恶补一下八股基础,也不是完全没机会。
毕竟沈树人看过《明史》的魏藻德列传,而崇祯十三年会试殿试的时政策论题考什么,就在这篇列传上写着,无非是一些如何平定流贼的策问,沈树人等于是开天眼泄题的。
如果让他考乡试,绝对毫无希望,谁让乡试级别太低,考题不会写上《明史》。而更高级的会试,却反而有可能出现反转。
不过,沈树人也不刻意追求这些,他眼下的目的,只是劝诱方以智先跟他回去游历切磋一阵子,别的以后再说。
两人彻底把话说开,方以智也回去收拾了一番行李,说走就走跟着沈树人一起上任游历。
一旁那几个歌舞助兴的花魁,看到顶级大才子方解元竟能被这位土豪沈公子折服,也是啧啧称奇。
===第22章
朱大典也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沿着长江顺流而下,船总是开得特别快。
从南京回苏州,不过短短两天半,五百多里的水路就走完了。
沈树人拐到了方以智这个通才,跟自己同游赴任、盘桓数月,也算是意外之喜。
船队刚到太仓刘家港,提前得到了消息的沈廷扬,就亲自到码头接儿子。
他已经两个半月没见着儿子了,也知道儿子这次是在为家族的利益奔波,为杨阁老办差,心中很是感慨。
谁能想到,那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家伙,第一次出远门办正事,竟能办得这么干净。
沈树人一下船,自然免不了上前行礼,还跟父亲介绍了方以智的身份。
听说方以智是今科解元后,沈廷扬立刻肃然起敬,还颇有几分窃喜。
他虽有五六品的官身在,但也知道自己的斤两,不过是个秀才买监生再捐官的履历。论学问,一个解元就足够他仰望了。
“久仰方解元之才名,方解元竟肯折节与犬子下交,实在是我沈家之幸。”
方以智也连忙谦虚:“实不敢当,久闻沈家一门皆有实干之才,树人贤弟的博学广识,方某这些日子也已领教过了,着实受益匪浅。”
沈树人也居中解释,说方以智兴趣广泛、交友不看八股学问,沈廷扬这才恍然。
沈家有的是钱,招待客人自然不遗余力,方以智等人被让回府上设宴洗尘,海陆鲜汇毕集。方以智虽是官宦人家之后,也着实看得眼花缭乱。
宴席之间,沈廷扬问起正事,让儿子说一下新买到的官职职责如何,可需要家里帮衬。
沈树人也一五一十说了:“……这官职,在管河道曹振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4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