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公务员第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1452


大英帝国在这件事上没有责任,这是美国的问题,苏联可以保留追究的权利。但大英帝国愿意为此努力,让团结的同盟国不要因此互相指责。
至于艾伦威尔逊的处理决定,就是由他和美国方便保持联络,协助后续的处理。
“这不好吧!”艾伦威尔逊在被亚历山大卡多根点拨了之后,心里也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这和让狼看着羊群有什么区别?他其实心里明白难民越境的后果,心里和明镜一般。
正是因为明白这件事的后果,他才要这么做,一方面是激起苏联的敌意。但好像没什么作用,苏联已经传来消息,要在波茨坦会议上提出抗议。
另外一个方面,就会是南斯拉夫的问题了,有这么一群强大的反对者在国外。铁托不管是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必须向苏联靠拢。
这么做的原因只有一个,目前的苏联还过于弱小,而且原本的欧洲冷战对峙,苏联阵营确实是被美国阵营包围的,甚至就算是南斯拉夫加入华约,也只是将地缘上的劣势拉平。
这会让苏联有了一个进入地中海的通道,严格来说还没有全部拉平,毕竟南斯拉夫,面对被美国影响的意大利,就如同波罗的海被掐住的苏联一般尴尬。
苏联没有表现出来巨大的敌意,只是要说在波茨坦会议上提出交涉,虽然这会是会议上苏联发难的一个借口,但会议如期举行还是让伦敦方面松了一口气。
七月五日就是英国的大选了,如果波茨坦会议不能如期召开,对这一次的大选可能会造成重要影响,不过知道历史的艾伦威尔逊,估计波茨坦会议也救不了丘吉尔。
历史上这一次大选,根本不是什么势均力敌的选举,可以说保守党输的底裤都没了,别工党一路吊打,就算波茨坦会议已经比历史提前召开,保守党也救不回来。
没有被波及到的艾伦威尔逊,正在向伦敦写报告,自然也重复了关于内阁秘书和外交部常任秘书,关于这是一次孤立事件的论述。
然后提及了关于波茨坦会议的准备工作,以及苏联方面的态度,确保会议可以如期进行。为此外交部秘书亚历山大卡多根,已经和苏联方面沟融完毕。
这一次的南斯拉夫难民越境事件,苏联方面保持了惊人的克制。对此英国当然是表示欢迎的,除了南斯拉夫的铁托难受之外,另外一个难受的国家是美国。
美国首都华盛顿,白宫的新主人,罗斯福病逝之后接任总统的杜鲁门,正对着艾森豪威尔发来的电报拧着眉头,巴顿在他的这个新任总统的眼中,不吝于一个问题将军。
在波茨坦会议即将召开的重要时刻,竟然在各国中间制造出来这么一个问题。
“巴顿将军对苏联流露出来不加掩饰的敌意,很多德国的前军人聚集在他的周围。”看着艾森豪威尔将军在电报当中的叙述,杜鲁门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现在眼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让苏联人加入到对日战争当中,彻底击败轴心国最后一个抵抗的国家,破坏这个前提的任何人,杜鲁门都不会给好脸色,而且这是他即将第一次出国参加国际重要会议,差点就被搅黄了。
这绝对不能被容忍!杜鲁门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将巴顿将军解职,电报迅速传到欧洲,到达了艾森豪威尔手中。杜鲁门表现出来的翻脸无情,巴顿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体会到的,几年后战胜杜威的杜鲁门,同样会让常公体会到。
===第八十三章
内阁秘书的担忧===
接到杜鲁门总统电报的艾森豪威尔将军,心中也松了一口气,他终于有机会解决这个桀骜不驯的刺头部下了,出于潘兴将军的关系,如果是平时的话,艾森豪威尔还真的对这个比自己军衔低的部下没什么办法。
从这一点来说,艾森豪威尔将军甚至觉得难民越境的事情,倒也不完全是坏事。只要保证之后的事情,不牵扯到自己身上。
所以对于英国方面对这件事的定义,纯粹是一个巧合的孤立事件,艾森豪威尔表示赞同,并且心里已经认定,这就是整件事的真相,不用也没有必要展开对这件事的调查。
把巴顿将军解职就是最好的结果,所有人都非常高兴!不得不说艾森豪威尔将军身上政客的一面起到了主导作用,非常理解总统杜鲁门的想法。
在杜鲁门到达欧洲之前,艾森豪威尔将军宣布了新的任命,以巴顿将军对内政不擅长的名义,解除了巴顿将军巴伐利亚州行政长官的职务。
美国第三集团军司令的职务得以保留,然而这只是一个暂时保留,等到适当的机会,艾森豪威尔会想办法让巴顿到一个养老的位置,没有机会再从自己面前添乱。
截止到巴顿将军被从巴伐利亚州行政长官的职务上解职,这一场因为难民越境导致的事端,各方争相参加的甩锅大赛,终于有了背锅之人。
从资历和名声上,巴顿将军都是当仁不让的候选人,谁让他碰上了一个政客属性浓厚的直接上级艾森豪威尔将军,还有一个迫切需要在一场重要国际会议上露脸,摆脱罗斯福总统影响的新总统。
新总统的翻脸无情,加上直属上司撇清嫌疑的举动,导致了巴顿将军成了背锅之人。
而且巴顿将军也是最合适的人,一般人是背不起这个黑锅的。就算是艾伦威尔逊愿意主动站出来承认自己渎职,苏联人也只会认为,这是英美没有诚意,弄出来一个临时工敷衍苏联,所以说有时候地位不高也不是坏事。
在伟大的首相和尊敬的外交大臣到达柏林之前,外交官们还在进行最后的准备,让大英帝国在这一场谈判争取自己的利益。
内阁秘书爱德华·布里奇斯在旁听,让外交部秘书亚历山大卡多根主持会议,他则在一旁给予指导意见,类似的会议在过去的历史当中,并非没有参照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美英法三国的巴黎和会,就和现在即将举行的波茨坦会议类似,听着亚历山大卡多根和众多外交官们对即将开始的会议展开讨论,爱德华·布里奇斯慢吞吞的开口道,“要找准大英帝国的定位,可以从巴黎和会其他两方的态度上,来判断美苏两国的态度。”
“那么现在和法国处境类似的是谁呢?”亚历山大卡多根转头看向等待的外交官们。
“在本土鏖战数年,国内遭到严重破坏,和法国情况类似的是苏联。”艾伦威尔逊回答了这个问题,停顿了一下道,“我们可以从巴黎和会上法国人的态度,推测苏联的态度。”
“巴黎办事处那边说,这几天巴黎报纸根本没有报道波茨坦会议的消息。”艾福尔提及了这个消息道,“有数的几家报纸报道了,似乎也并不友好。”
“法国人嘛,不意外!这一次的会议没有法国人的角色,他们心里可能不舒服了。”亚历山大卡多根把话题收了回来,“可以认为,苏联对德国的态度,和一战之后法国对德国的态度类似,而我们的态度,是不能让一战之后德国卷土重来的悲剧重演。”
说完之后,亚历山大卡多根把目光放在了爱德华·布里奇斯的身上,后者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表示这就是内阁全体成员的意思。
波茨坦会议面临的局面与巴黎和会有着极大的相似度,区别就是原来的法国换成了现在的苏联。由于前车之鉴,美国和英国都非常担心悲剧的重演。美国认为,一战后解决德国赔偿问题的方案存在严重问题。
“道威斯计划”虽然减轻了德国的负担,但是却忽略了英法也欠美国巨额债务的事实。
等于是美国为德国支付赔款进行融资赔偿给英法,英法再拿它来支付给美国。因此,德国赔偿丝毫没有帮助欧洲复兴,相反加剧了欧洲的政治动荡。
英国与美国存在着相似的看法,但是角度有所不同。英国的观点集合了经济发展和战略谋划,出于对苏联向西欧扩展的担忧,英国与一战后一样,不希望德国被过分削弱,因此重建德国势在必行。
就是说英国比美国重建德国的心情还迫切,只不过现在没钱。
“也就是说我们当初怎么对待法国,现在就怎么对待苏联。”艾福尔感觉自己已经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实际上美国是当初我们大英帝国的角色,苏联处在法国的环境当中,但在实力上可能我们这一次和巴黎和会的法国更加合适一些。”爱德华·布里奇斯摇头,指点着这些外交官,“这种情况下,平衡美苏双方的意见,是非常考验能力的一件事,好吧,先散会。”
会议室人去楼空,亚历山大卡多根陪同着爱德华·布里奇斯离开,亦步亦趋的跟随在后面道,“爱德华爵士,这些外交官头一次面对这样的重要国际会议,一些事情想的不周全也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可以理解!”爱德华·布里奇斯脚步不停,头也不回的道,“你认为我是担心他们经验不足么?那不重要,我担心的是我们的首相,还以为这不过是巴黎和会的简单重复,不顾国内现在的情况,一味的对苏联人进行逼迫。”
“你刚刚说的我们现在更像是之前的法国人,指的是首相?”亚历山大卡多根有些讶异,他还真没有想到这一层。
“不然呢?你不会认为巴黎和会是首相和外交大臣,每天从早到晚的开会吧。”爱德华·布里奇斯用一种你很不专业的目光回头道,“还不是我们这些外交官去谈的,只不过谈成了给了政客一个签字的机会。”
===第八十四章
是首相===
在白厅工作多年的爱德华·布里奇斯,对走马观花的首相们已经免疫,天纵奇才是根本不存在的,张伯伦首相养大了德国是错误,难道丘吉尔首相卖血抵抗都是正确的了?
“爱德华爵士,就算是出于正确性的原因,我们也只能认可丘吉尔首相的想法。”亚历山大卡多根苦笑一声,他心里承认爱德华·布里奇斯的想法正确,但不能说出来。
“是的,这就是我们事务官的局限性,我们只是执行,就算是反对也不能公开反对。”爱德华·布里奇斯无奈的道,“我并不是没有提醒过首相,目前大英帝国的情况真的很糟糕,可你也知道,首相是一个固执的人。”
如果不是丘吉尔的固执,在战争时期可能也不会让英国公民们团结一致,抵抗到底。可一直死硬到底下去也不行,爱德华·布里奇斯眼中,丘吉尔就是一个不懂得变通的人。
采茨利恩霍夫宫,已经被定为波茨坦会议举行的宫殿,虽然整栋建筑拥有一百七十六个房间,但是由外而观,几乎看不出来,确实像是一座乡村别墅,
进入塞西琳霍夫宫大拱门之后,首先见到的是地铺绿茵,中间有一外为白环五芒星形的大圆圈草地,右边屋顶上有五根红砖串联烟囱特别显眼,看起来巨大沉重,是塞西琳霍夫宫的建筑标志。正面有三角形结构屋墙的主体建筑就是被定为波茨坦的会议所在处。
看起来是稍微简陋了一些,但是在腓特烈大帝时期,这和柏林同等重要,夏宫,办公场所,朝廷驻地一应俱全。地位类似法国的凡尔赛或者枫丹白露。
宫殿规模确实和英美苏三国领导人不太合适,可这也没有办法,现在大柏林市市区被苏联红军重炮犁地,到处都是残垣断壁,用来阅兵式还行,但真的找不到一个完整的宫殿,来让三国领导人安静的畅谈了。
六月二十六日中午柏林机场,带着英国标志的飞机降落在跑道上,首相丘吉尔,以及现任英国外交大臣罗伯特·安东尼·艾登,联袂而来。
日前还对丘吉尔本人颇有微词的爱德华·布里奇斯,也在下方的队伍当中,带着标志性的斗牛犬表情,转行做黑帮分子可能大有建树的丘吉尔,以大英帝国首相的身份走了下来,一眼就见到了人群前方的内阁秘书爱德华·布里奇斯。
“爱德华爵士,都已经准备好了么?”丘吉尔带着刻意表露出来的强势发问道。
“是,首相!”爱德华·布里奇斯和之前同外交部秘书在一起的时候判若两人,带着温和的笑容介绍柏林现在的情况,以及多日以来的准备。
“那我们就和大英帝国的对手们,进行一次真正的谈判。”丘吉尔叙说着自己的宏伟蓝图,带着爱德华·布里奇斯和外交大臣罗伯特·安东尼·艾登,一起离开了机场。
艾伦威尔逊在负责波茨坦会议的外交官团队当中,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色,也跟在众人的身后,不过比起丘吉尔的经典形象,他的注意力更多放在外交大臣罗伯特·安东尼·艾登的身上,不出意外的话,自己接下来在会议期间,将会和这个保守党的二号人物常常见面。
“他就是苏伊士运河战争当中,被美苏羞辱的当事人?”艾伦威尔逊心中念叨着。
苏伊士运河战争,是权力棒交接的一个关键性事件,英法两国组成联军,联合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的领袖埃及大打出手,却最终被逼让步,从此在全世界眼中,不配再和美国和苏联相提并论。
就是从苏伊士运河战争之后,英国一步一步的放任殖民地独立,最终完全退回了英伦三岛,成了美国的跟屁虫。
因为柏林已经不负之前的繁华,为了避免耽误首相和外交大臣的好心情,内阁秘书爱德华·布里奇斯安排的车队,没有从柏林市区经过,绕道到达了波茨坦。
进入采茨利恩霍夫宫,爱德华·布里奇斯在丘吉尔面前诉说着现在的消息,“苏联方面已经发来电报,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本人以及莫洛托夫已经启程,苏联人是从陆上通道过来。”
“至于美国方面,美国总统杜鲁门将预计在明天到达,目前的消息国务卿应该是不会陪同!好像最近美国政府的人事方面经常出现调动。”
“杜鲁门明天到,这样也好,在斯大林到达之前,我要和我们的盟友先交流一番,这样在共同面对苏联人的时候,可能会更加容易一些。”丘吉尔点点头,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这是艾伦,会议期间,他会跟随外交大臣。”爱德华·布里奇斯挥手让艾伦威尔逊过来,冲着外交大臣罗伯特·安东尼·艾登介绍道,“艾伦有着海外工作的经验,在东方学院学习过,对远东、印度以及中东的风土人情都十分了解,对苏联也有一定的认识,是一个少见的年轻人才。”
罗伯特·艾登微微额首道,“海外工作的外交官,这和亚历山大倒是很像。”
外交部常任秘书亚历山大卡多根,曾经是驻中国大使,罗伯特·艾登对外交部的常任秘书履历还是非常清楚的。
“这些就是在会议期间,进行谈判工作的外交官们。”爱德华·布里奇斯面面俱到的介绍着其他人。
“我们一起维护大英帝国的利益。”丘吉尔昂着头,面带一丝强硬开口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14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