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0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74/1964


钱用壬沉着脸道:“济民学堂,取救济斯民之意,又建在昔日天下第一书院之上,已经是天下仰望。如今又要利用孔府,筹建复旦学堂,究竟谁先谁后?”
宋廉觉得荒唐,立刻道:“学无先后,达者为师!”
钱用壬却道:“宋学士,你太书生了,济民学堂,秉承张相之学,天下仰望,官学独尊,不可轻易动摇!便是面对张相,我也是这话。”
宋廉立刻驳斥道:“张相在筹建复旦学堂的奏疏上,就讲了孔夫子有教无类的主张,我看你是曲解张相的意思!”
两个人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李善长渐渐的嘴角露出笑意,“你们争执不休,是不是要请张相给个公断?”
------题外话------
小的最近,的确有点卡文,不过不是什么要完本啊……应该还有很长的内容要写,主要是小的想寻找一些突破,写出更喜闻乐见的东西……相信小的,会理顺思路的。
===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饭的===
宋廉和钱用壬的争吵虎头蛇尾,朱元章给了三天时间,李善长去上奏了一次,竟然也没有了下文。
别说自大明立国以来,从朱氏集团成立到现在,也没有发生这种事情。
朝野噤声,人心惶惶。
哪怕是决心北伐,也没有这样过。
一个小小的复旦学堂,何至于如此?
朱元章闷闷不乐,马皇后忧心忡忡,庞大的压力,凝重的气氛,甚至能影响到太子朱标。很难得在上午的课程结束后,朱标没有跑去玩耍,而是留下来,以探究的眼神,盯着宋廉。
“殿下,你,你还是太小了,这些事情用不着知道的。”宋廉为难道。
朱标鼓着腮帮,气呼呼道:“那,那宋学士让我做个不孝之人吗?”
宋廉大惊,“何至于此?”
“父皇和母后都生气了,先生尚在山东,结果也被人嚼舌头根子,我还湖里湖涂,什么都不懂,不是不孝是什么?”
“有人敢说张相?”宋廉吃惊不小,忙俯身问道:“殿下,你可不能胡说啊!”
“我没有胡说,就是有人议论,说,说张相到底是济南人,要造福桑梓哩!我,我听得出来,他们是嘲讽先生。”
“啊!”
宋廉轻呼一声,整个人都恍忽了。他拉了把椅子坐下,深锁的眉头,紧握的拳头,透露了宋廉纠结的内心。
良久他才对朱标道:“殿下可是赞同张相主张的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朱标点头,“这,这也是父皇倡导的,谁不知道?”
宋廉苦笑道:“只怕有人就不知道,这事情牵涉南北,关乎新旧……蒙古人未去,内里就先起了门户地域之见,往后的朝局,波谲云诡,难以言说。我这个人确实是书生了些,我就是想不明白,大家伙一起复兴中华,难道不好吗?为什么要区分你我,迫不及待斗个你死我活啊!”
宋廉唉声叹气,万分纠结痛苦。
因为从设立复旦学堂的提议拿出来,宋廉就以为在山东办个学堂,大兴教化,培养人才,收拾人心,警示后人……怎么看都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甚至他都想去教书,争取桃李齐芳,名扬后世。
可宋廉万万没有料到,另外一些人算得根本不是这个账。
如今济民学堂设在了江西,人口众多,学风鼎盛,加上赣江航路畅通,财货云集,济民学堂能教导出来的学生,质量过人。
已经开始在各个地方的科举爆发出优势了。
按照这个态势下去,朝士半江西,也不会太远。
在当下,偏偏要在山东设立复旦学堂,而且还把规格拉到了这么高的地位,如何不让一些人惶恐不安。
礼部那边,迟迟不愿意答应,似乎也就情有可原了。
只是有些事情绝不是那么简单的,双方一旦开始争斗,只怕连张相都没法全身而退。
不说别的,首先就给张希孟贴了个标签,你是山东人,你要偏向自己的家乡。
好家伙,这个帽子够大了。
如果以出身而论,朱元章是濠州人,朝中那么多将领都是淮西人,是不是先要在濠州设立个学堂?
这是设立学堂,还是瓜分利益?
又或者说,学堂的背后,就是利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74/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