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0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2/1964


人家学问也的确好,咱们这点墨水,去教学生,还不误人子弟啊!
赶快跟人家学学吧!
就这样,钱用壬竟然在短短时间里,拉起来一伙人。
面对这么个不要脸的东西,同来的一百九十九位读书人都怒了!
你做初一,我们就做十五。
读的一样的书,不就是比赛不要脸吗?
谁又比谁差哪里了?
你能来,我们也能来!
他们凑在一起,商讨了几次,干脆鼓捣出了恢复夫子正统的观点……他们认为自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就偏离了夫子原意。
尤其是赵宋儒臣,皓首穷经,不但没有复兴华夏,反而弄得国破家亡,华夏沉沦,由此可见,需要正本清源。
重新找回夫子真意。
这一次在孔府建造复旦学堂,就是要纠正错误。
张相立意高远,堪称夫子在世。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天又生张子,华夏终复旦!
张希孟终于得到了文人的认可,至少是一部分文人的认可。
钱用壬拉着一些武人,另外一大帮文人凑在一起,区区四百人,就已经是泾渭分明,斗得你来我往,不亦乐乎了。
“张相,我现在后悔读那些书了。”
刘伯温气哼哼坐在张希孟对面,脸上的肉都抽搐起来,越看呈报,越是生气,堂堂读书人,何至于如此无耻啊?
“跟这帮虫豸,怎么能办好学堂?”刘伯温愤然骂道。
张希孟也很生气,不过他倒是有所准备,这帮人就是这个德行,你还指望他们能与众不同吗?
“伯温先生,其实说到这里,咱们也该想想,到底什么才算是人才,该怎么培养人才?咱们也张罗兴学好多年,除了让大家伙读书识字之外,似乎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也该及时补起来才是。”
刘伯温深以为然,“张相,我也想了不少,其实说人才要重德行,要把德放在才的前面,这话不错的。只是什么算德行,这才是根本!”
张希孟颔首,“果然高见……别看儒家一直讲究纲常,似乎把君父放在了最紧要的位置,可实际上,儒士更在乎师徒传承,更讲究知恩图报。结果就是形成了一堆朋党,彼此门户之见,新旧之别,斗得不亦乐乎,什么家国天下,都是内斗的工具罢了。”
刘伯温连连点头,“张相,既然如此,那咱们计将安出啊?”
张希孟笑道:“这一次主公派了不少武人过来,我看就是个好机会……我们把历史部分,抽离出来,编写成教材,然后由这些武人专门负责……学史,正人心,开智慧,明是非,辨对错,我们要把德行培养的这一块,收归朝廷。在教育当中,要多提倡忠,忠于君父,忠于大明,忠于百姓,要严厉批评门户之见,要防止师生门徒抱团,要真正让这个复旦学堂,面向天下,为华夏培养才俊!”
刘伯温欣然赞同,确实不能把学生完全交给那些文人摆布,要从他们手里,抢夺人心。
想把内斗的传统延续到复旦学堂,只怕是行不通了。
随后就是有关学生的培养,君子六艺是必须的。
不过却也不够。
“伯温先生,放眼天下,九成都是农夫,我们财税的七成也来自田赋,更不要说兵马,几乎九成五都是农民……我们的官吏,学生,如果丝毫不懂农业,那是行不通的。要开设农学课程,教学生怎么种田!”
刘伯温一笑,“张相,种田就要牲畜,是不是也该把兽医给学了?”
“对!要学,一定要学!还有水利,天文历法,凡是跟耕种田亩有关的,都该学!我们立刻拟一份奏疏,送去应天。”
张希孟说到做到,当真就跟刘伯温忙活了起来……
“张先生说得对啊!”朱元璋抚掌赞叹,“咱就是种田出身,要是当初还能种田,何至于今天?来人,快把太子叫来。”
不多时,朱标蹦蹦跳跳赶来,然后就发现了一把铁锹,一个锄头,还有两个竹筐。
再有一张朱元璋的笑脸,“走,爹领你下地干活去!”
朱标的笑容顿时僵住了……
===第五百一十五章
改变从教育开始===
朱元璋讲的种田,可不是拿着锄头,到农田上意思一下就完了。毕竟和后代帝王比起来,朱元璋是真的会耕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2/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