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1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38/1964


张希孟写下了一个结论:否定人的价值。
至少是否定一半人的价值。
再把话说得直白点,就是让人工变得不值钱,靠着压榨人工成本,满足对利润的追求。
把目光暂时先回看农业。
男耕女织,耕读传家,把女人视作附属品,没法顶门立户,不配拥有和继承财产……这是为什么?
前面张希孟已经分析过了,因为唯有如此,才能用家庭妻儿拖住一个男人,进而拴住一个家庭。
把所有的劳动力都束缚在土地上。
然后对土地进行无上限的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提升产量,似乎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
这不是挺好吗?
可问题是用几倍的劳动力付出,提升百分之一二十的产粮,这个生意划算吗?
这又叫什么呢?
还不就是内卷吗!
为什么要拼命内卷……因为土地有限,人口膨胀,相比之下,人工远不如土地值钱。
掌握了土地的士绅地主,自然要让手里的土地资源利润最大化,反过来,将人工压制到一个令人发指的地步。
唯有如此,才能让农户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干活,除了满足基本口粮之外,其他的产出,都奉送给地主。
他们甚至会拿走一块地的七八成产出,逼得这个家庭难以维系,吃不饱……而到了这个地步,女人才必须夜以继日针织女红,刺绣缝补,换一点微薄收入,贴补家用。
几岁的小孩子就要去放牛放羊,替地主做事,整个一家人,都为了地主过得更好而奋斗。
这一点朱元章是深有体会,毕竟他从小过得就是这种生活。
张希孟把其中道理讲清楚,朱元章自然是感同身受,这也是老朱坚决均田,出重手抑制豪强,打击士绅的原因所在。
那么问题来了,农业如此,工商是不是也这样呢?
要让张希孟说,只怕问题还更严重。
拼了命压制人工成本,尤其是女工的成本,压制到了什么地步?
一次能纺六十四根丝线的织机,居然没有了生命力。
水力织机干不过人力。
虽然有各种理由原因,前面也讲了许多。
但是归根到底,不还是人太便宜了,人工不值钱,只要堆人力就是了。
丝绸,瓷器,各种手工艺品,全都不惜血本,务求精美。
一个个工匠将神,卷到了爆棚。
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用?
当然了,可以让百年之后的子孙看过之后,失声惊叹,可以放在博物馆,当成镇馆之宝,多收几个门票钱。
但是接下来呢?
能不能国富民强,帮着国家,暴打蛮夷,成就盛世?
貌似还真不行,手工作坊,卷到什么地步,也没法跟工业机器比较。
前面韩秀娘的桉子,就有人说不许女人出来做事。
现在到了苏州的作坊,让女人管理纺织作坊,更是犯了天条。
不管是农业,还是工业,都在极力排斥女人,官场也不例外。
如果询问这些人的想法,无外乎竞争已经这么激烈了,还要增加一半人来抢夺,又是干什么?
还有,土地就这么大,物产就这么多,你把生产力释放出去,又有什么用?
难道还能去外面抢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38/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