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1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92/1964


张希孟微微一笑,“主公所言极是,只是臣以为除了石碑之外,能不能再加一样东西?”
“什么?”
“一驾驴车!”
朱元章一怔,竟也忍不住大笑起来,“好,就按先生的意思,这个驴车也用石刻,放在这里,能长久保留下去,让后世永远铭刻肺腑!”
镇子他们君臣聊着,在另一边,钱唐看着高粱河水,凝视良久,恍然大悟。
“我懂了,我真的东西!什么孔孟之道,什么朱子理学,全都是假的!唯有疆土才是真的,唯有九州一统,才是最重要的。”
这一刻的钱唐,宛如一个悟道的僧人,脸上是难以抑制的幸福笑容。
稍微回忆张希孟所写的书稿,钱唐更加清楚,自己不该以个人的好恶,来评断这本书的好坏,也不该随便质疑张希孟主张的对错!
只有站在这里,站在燕云之地,才能明白张希孟主张的可贵,才能明白大明北伐的意义所在。
而为了这一次北伐的成功,不管做出什么改变,都是值得的。
“时至今日,大明为天下正统矣!”
这一次不需要辩经,不需要怀疑。
已经打到了燕云之地的大明,就是天下正统。
“钱唐这人,还是挺有趣的,认死理,但是一旦醒悟,未必不能做更大的事情。”张希孟笑呵呵道。
朱元章懒得管钱唐,说到底,他还是不太信任此人。
“先生,咱一直在想着,大明为正统,史册该怎么写赵宋呢?”
乐文
===第五百六十四章
痛饮燕山===
要如何书写赵宋?
自然是不能和汉唐并列,要说一无是处,也未免太过武断。
而且张希孟已经通过划分历史的方式,把赵宋归入了衰败周期,想给个客观的平定,似乎不难。
“主公,当下该思考的是,如何写元史和蒙古史。”
朱元章一怔,“元史?蒙古史?有区别吗?”
张希孟笑道:“主公以为,您这位天子,有什么不同的身份?”
朱元章再度吃惊,什么身份?咱是大明天子,还是你的主公,救命恩人,你要是愿意,咱们两家还是儿女亲家……
“别难为咱了,你就赶快说了吧。”
张希孟笑道:“臣以为主公在应天登基,只是成为大明天子,北伐燕云,恢复华夏,重塑中华,主公可为华夏之主!”
“华夏之主?听着好像比天子更大气啊?”老朱斟酌道。
张希孟笑道:“主公,其实历代有为天子,多数都有这两个身份,其一,他们统御中原王朝,身为九五至尊,乃中原天子。其二,四周蛮夷归附,纳贡称臣,此为融入中华体系,华夏秩序。天子居于秩序中心,万邦来朝,故又是华夏之主。譬如隋文帝,就有圣人可汗之称,唐太宗更是被尊位天可汗,比起成吉思汗,这个像大海一样辽阔的可汗还要辽阔高远。”
朱元章稍微思忖,就道:“过去史册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先生这么归纳,也是破有道理。只是眼下仅仅光复燕云,所谓华夏秩序更是远远没有建成。咱也就不吹牛皮了,不过这倒是接下来咱要做的事情。”
老朱目光闪烁,有了更远大的目标。
但是很快他听出了张希孟的意思,“先生是说,元朝皇帝,也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大元皇帝,一个是蒙古可汗,所以写史书,也要两部?”
张希孟笑道:“主公睿智……自从蒙哥汗之后,蒙古帝国名存实亡,忽必烈登基并未得到所有蒙古诸王拥戴。他另建元朝,彷效中原模式,以大元朝统御中原。同时忽必烈又以实力号令蒙古诸国,令西部蒙古诸藩国归附大元,承认他的地位。大约就是号令一致,上下一心的蒙古帝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大堆蒙古王公建立的国家,其中大元最强,是大家承认的盟主,却不是真正的可汗。”
朱元章耐心听着,随后道:“先生如此较真,其中必有深意!”
张希孟道:“主公英明,如今光复大都,很快就能收取山西,关中之地。大元朝已经是亡国了,修元史时机成熟了。可要说修蒙古史,那就太难了。”
“难在哪里?”
“蒙古诸藩国尚在。而且这些国家数量太多,地域辽阔,向西能一直推到欧罗巴,不同的文明,不同的语言,甚至是不同的人种……想详细修一部蒙古史,就必须囊括所有的资料,可问题是这一百多年下来,那些地方的蒙古人都变了许多,他们融入了当地,说起了当地的语言,遵循当地的习俗,皈依了当地的教派……主公请想,这部蒙古史能容易修吗?”
老朱面色凝重,蒙古史确实不好办。
但老朱何等敏锐,他听出了张希孟的话外之意。
“先生怕是要说,希望咱把这些地方都拿下来,彻底将蒙古诸国结束,放入史册当中,然后方便先生盖棺定论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92/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