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4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61/1964


老朱把眼睛一瞪,怒道:“是朝廷的规矩大,还是咱大?难道咱看中了庶宁,想要加恩给他,还不行了?”
张希孟道:“确实不行……陛下,朝廷推行义务教育之后,整个印刷行业都会起飞的。活字,雕版,排字,印刷,裁剪,装订,运输,售卖……这是多庞大的行业,多少工作机会!现在陛下一句话,交给了张庶宁,然后呢?凭着他们,能撑得起这么大的行业吗?又或者说,主公甘心把这么大的行业,交给几个孩子?”
朱元璋忍不住吸了口气,这一次他比刚刚沉吟的时间还长。
“先生,咱承认,你讲的对……那咱问你,要想让这个行业起来,咱该怎么办?”
张希孟道:“首先陛下就不能私相授受,商业是建立在竞争上的,陛下的一道旨意,很可能就造成了另一套的盐铁专卖,以前的盐法有多少弊端,不言自明。”
老朱长长出口气,“咱知道了,那咱到底要怎么做才是?”
“陛下可以公开招标,向所有符合条件的书坊、书局公开发出邀请,让他们一起出价,同台竞争。再有,陛下可以要求商业部提供便利,可以让银行借贷……但不管怎么样,都有一条,陛下不能指定某个人,这样就坏了规矩,乱了商业秩序。”
张希孟讲的很严肃,朱元璋也听得很认真。
因为老朱意识到,或许这就是他跟张希孟分歧的根本所在。
张希孟一直希望发展工商业,而朱元璋则是青睐农业。只要坚持农业,就没有这么多烂七八糟的事情,只要延续千百年的习惯就行了。
可是要发展工商就不行……这么多年,也没有一套完整的商业立法。
甚至许多工商业的发展情况,只能在食货志里找到一些记录,重视程度,远不如其他。
“这么看起来,除了教育立法,商业也要立法啊!”
张希孟颇为惊讶,没想到老朱的悟性提升这么快!
“陛下圣明,臣以为确实应该尽快完成立法,好让商业能有序发展。”
朱元璋没有立刻答应,而是仰起头,默默思忖了一会儿,才悻悻道:“是不是立了规矩,咱就不能胡来了?毕竟咱不能打自己的嘴巴!”
张希孟也是一怔,终于,老朱还是意识到了那个要命的问题。
“陛下,臣不敢欺君……在臣看来,能按照臣的希望落实下去,即便超出了臣的控制,臣也是欢喜的。就,就比如臣对庶宁这孩子!”
朱元璋眉头微皱,“咱还没问过你,你到底怎么想的……那是你的儿子,未来的鲁王,多少双眼睛都看着呢!”
张希孟微微一笑,“主公,说实话,臣也不知道他会走上哪一条路。他说想当教师,又想做医生,现在他跟一群同学,摆弄书坊,弄起了印刷……不管他干什么,只要是他选的,只要利国利民,对他自己也好,臣就支持。我不想给孩子限定某个座位,规定他必须干什么。我喜欢给他画个圈,这个圈叫做良知,问心无愧!”
朱元璋连声长叹,终于苦笑,“先生确实比起咱要看得开,境界比咱高了一层啊!”
是一层吗?
张希孟笑道:“主公坐在龙椅上,自然而然,就承担一份责任,主公有几十个孩子,也有几千万子民,该怎么选择,确实很困难。”
朱元璋沉吟了一阵子,并没有立刻答应什么……他还想默默观察一阵子,积累更多的经验,然后才好立法。
但不管怎么样,朱元璋决定多多留心商业,不能当个外行糊涂蛋。
老朱的态度变化,影响堪称巨大。
至少很快教化部就提出了一大堆的采购计划,落到了江西,千万百姓,两百万以上的适龄学童,一片巨大的蓝海,就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
张庶宁一如既往的敏锐,他把几个小伙伴叫过来,开门见山,“朝廷已经下令了,如果我们能拿下学堂课本的印刷大单,我们这个小小的书坊,就能一跃成为天下知名的大书局!”
胡俨几个咽了口吐沫,“你说的是真的吗?”
张庶宁很认真道:“我无比确定,一定是真的!”
“那……那还等着干什么!筹备起来啊!这一次志在必得!”胡俨挥舞拳头,很是激动。
张庶宁挠了挠头,“我还有个事情,就是咱们的书坊,要叫什么名字才好?”
许观立刻道:“对,要起个响亮的名字,叫天下书局怎么样?”
景清给他个大白眼,“你怎么不叫大明书局,或者皇家书局?”
许观缩了缩脖子,讪笑道:“我不是害怕朝廷不答应吗!”
张庶宁眉头微蹙,其实也未必会反对……
“我想了很久,还是叫华夏书局,你们看怎么样?”张庶宁说完,旁边的夏知凤就笑道:“这个名字好,华夏,有我一半!”
===第六百八十三章
我无所不能的二叔===
正在讨论问题的几个小孩子,突然听到了脚步声,这里是张庶宁的家,一向是没什么客人的,除非张家主动邀请。
而这个人就堂而皇之进来了,还大模大样走到了张庶宁的身后,把孩子吓了一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61/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