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5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01/1964


劝人往庙里捐香火钱,破除妖魔邪祟,祈福消灾,度化先人……总而言之,是用尽了各种骗钱的方法。
多少人家,被她们害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想要对付她们,这帮老虔婆子就是自己是说媒接生,都干的是好事,她们往往会收一些干儿子,有这帮人鼓噪,放在以往,很难给他们定罪。
可是自从张希孟给这些人定性之后,事情就变得容易了。学生,老兵,还有地方衙门,以及那些受害者,联合起来,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力量。
作恶多端的坏人,相继落网。
那些四处生事的婆子,一下子都老实起来。
而且还有许多被拐带的孩子,找到了父母,家人重新团圆。
社会风气,为之一清。
作为这件事情的倡导者,方孝孺非常满足……他现在每天睡不到两个时辰,经常天不亮就爬起来,踏着泥泞的山路,前往村子。
有时候一天能去十几个村子,等他返回的时候,已经是满天星斗。
等返回之后,还要读书做题,忙碌异常,便是通宵达旦,也是寻常。
但他丝毫感觉不到疲惫,反而总是斗志昂扬。
这一天方孝孺刚在村子里讲授知识,准备前往下一个村子,突然有人跟了出来,追上了方孝孺,告诉他一件事。
“就在这里不远,鄱阳湖中,有人面南背北,登基称帝!宫殿娘娘,什么都有!前些天还派来了钦差,告诉我们,要给皇帝缴纳田赋。我们琢磨着,这大明朝,还有两个天子吗?”
方孝孺一怔,很显然,大明朝只有一个太阳。
不用问了,这就是个冒牌货!
方孝孺立刻返回,调集人马,探查情况,经过了七天的准备,终于一举擒获。
总计抓获皇帝一人,右相公一个人,皇后一人,妃嫔七人,皇太子一人,皇子两人,其余侍卫三人……没有太监,也没有兵马。
另外还有戏服改龙袍一套,印章石抠出来的玉玺一枚。
看到这个结果,大家伙也是哭笑不得,但既然冒充天子,就是欺君谋逆的大罪,奏疏迅速送去了应天,请朱元璋定夺……
(本章完)
===第七百零一章
圣明的老朱===
没有了张希孟在朝,怎么形容李善长的日子呢?
那是三餐都是薯片,只有乐事了属于是。
朝局的关键在于平衡,张希孟的问题就是他太强了,强到了陛下都要回避三分,应天哪能允许这么厉害的人存在啊?
他这一走,再看看各个衙门,瞬间都太平了。
李善长稳坐首相的位置,朱升因为老病,离着辞职归乡也不远了。吏部尚书汪广洋失去了张希孟撑腰,也老实下来。
原来的礼部顺利分成了学部和教化部……学部主要负责管理各级学堂,督促义务教育法落实。
而教化部则是宣扬国政,教化天下。
再加上之前分出去的外务部,礼部总算是寿终正寝。
而且随着尚书数量增加,李善长这个首相地位越发突出,门下省那边,没了张希孟之后,也只是尽职尽责,监察考核百官,掀不起更多的风浪。
朝局就跟西湖的水,那叫一个波澜不惊。
舒心的日子,让人沉醉,李善长都忍不住想唱两句正在城头观山景了……对了,三国演义已经正式成书,刊发流传。
老罗还想请人题一首诗词,最好是张相公能帮这个忙,奈何张希孟没在京城,只能留白一页,恭候张相垂怜。
朝臣没有什么争斗,皇帝陛下也没有什么发挥的余地。
老朱这些日子除了立国十年的阅兵庆典之外,就是督促儿女们写作业……但是有一个很不幸的问题,朱元璋遇到了和大多数家长同样的问题。
孩子怎么都学不会,这可怎么办?
而且还有个更尴尬的事情,孩子不会也就算了,有些题目,连他这个当爹的也不会!
咱可是大明天子啊,九五至尊!
咱居然也有不会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01/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