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5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18/1964


张希孟呵呵道:“那么多聪明人,如何学不明白这个!我的意思是这套东西,未必直至核心,不能帮你搞懂经济。”
“那,那这东西有什么用?”
“可以让你以为自己懂了经济学啊!”张希孟笑道:“我就这么问你吧,现在的长城,真能处处严密,防备住蒙古诸部进入抢夺吗?”
朱棣摇头,“除了山海关等处,防备严密,其他地方远远做不到。”
“那我们为什么要修长城?”张希孟笑道。
朱棣怔了怔,突然低声道:“先生,我听蓝玉讲,是让我们的老百姓以为自己得到了保护了。唯有如此,他们才能来到边疆,安心种田,好好做生意。总不能等长城都修好了,万无一失,才能百姓过来吧,而且也不可能万无一失!”
张希孟脸上微笑,并不多言。
……
朱棣从张希孟这里出来,抬头望了望天,发现世界都不一样了,这天怎么有点黑啊!
他用力甩了甩头,让自己清醒一点,果然,他的那点小聪明,放在张希孟面前,真的不够看。
这位才是真正大缺大德的祖师爷。
难怪一直以来,张希孟这个人都有点迷,推崇他的,将他视作圣贤,但是老朱就经常说张希孟太能算计,蓝玉更是直言不讳,张希孟一肚子坏水。
可是到了今天,朱棣才真的知道,张希孟那不是一肚子坏水的问题,是人家已经写成书了。
天可怜见,先生竟然把这套本事教给了我,这可是我爹都没学过的东西!大哥朱标,最多是继承父皇的基业,唯有我朱棣,才能将先生的这套学问发扬光大!
刹那之间,朱棣使命感满满的。
他回到王府,屏退左右,连手下的卧龙凤雏都给赶走了,他独自一个人,仔细读着张希孟的讲义,结合先生的指点,朱棣渐渐明白过来。
只要让那些部落头人认为,钱能带来一切,他们就会为了赚钱,役使手下部民,做最赚钱的生意。
眼下诸部,不管是养羊,还是伐木,采矿,确实能赚钱,但销售市场都在大明,只要捏住市场,自然而然,就控制住了诸部。
不管是辽东,还是漠南,这么多部落的威胁,就这么不着痕迹化解了……张先生啊,你简直是神仙中人啊!
第二天的朱棣,迫不及待下令,要求各个部族,挑选精英子弟,前来北平求学,谁敢不来,就是不服王化,等着蓝将军讨伐吧!
===第七百零九章
我们不会让父皇失望的===
朱棣下令之后,立刻就返回书中,开始重新研究张希孟的手稿了……朱棣如饥似渴,废寝忘食,这里面的东西实在是写的太好了。
难怪张先生不敢教给别人,只能托付到自己手里,也只有我朱棣能发挥出这部神书的威力!
渐渐的,朱棣明白了什么叫四阶段战术,知道了什么是转移成本和矛盾,知道了怎么驾驭供求关系……比如花云去了琉球,造成物价飞涨,粮食不足……该怎么办?开仓放粮?想什么呢!反正又不是在大明内部,把价格提上去,提到很多人都买不起,需求也就少了,这不又重新平衡了。
至于有人挨饿,那对不起了,我们可不管这事。想要从我们手里买粮食,没问题!
只是得加钱!
要不怎么说,凡事要讲究悟性呢!
朱棣看到之后,如获至宝,只觉得自己的境界一日千里,每天都有进步,回头看世界,天都不一样了。
像朱标啊、蓝玉啊、朱英啊、甚至是郑遇春等人全都学过一点张相的小技巧,奈何他们就是没法入门,只是在遇到了十分危险的情况,才能拿出来用用。等用过之后,又是一阵犹豫自责,根本没法发扬光大。
但是朱棣不一样,他现在不但学到了骨子里,还要推陈出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朱棣是越想越高兴,随即他就把黄子澄叫来了,顺便赶来的还有方孝孺。
这俩人来见朱棣,心情各异,黄子澄是一盆火炭,一心要把学堂办好。
可方孝孺不一样,他刚刚弹劾了朱棣,听说张相还把他叫走了。听说这位燕王心胸不怎么样,估计会报复自己。
但是大丈夫做事,敢作敢当,就算朱棣想杀,我也坦然面对。
只是方孝孺万万没有料到,朱棣把两个人叫来之后,直接对黄子澄发脾气了。
“黄先生,本王让你广开山门,招纳蒙古、女真的部落中人,是为了弘扬教化。替他们培养人才,也方便传播华夏文明。可你倒好,不分良莠,什么人都要!还有只能数五十个字的!你这是把北平大学堂当成了什么?笑话吗?就这么弄,还怎么和济民学堂争?你简直要气死我了!”
好家伙,朱棣直接痛骂黄子澄,可把黄子澄弄愣了。他是告诉过朱棣,不能把人培养成人才,可以按照纨绔子弟培养,也就威胁不到大明了。
但是收钱招人,这事是你朱棣干的,钱都进了你的腰包,你怎么敢怪罪到我的头上?
黄子澄有心争辩,但毕竟对方是燕王,又是自己办学的靠山,无论如何,也不能得罪朱棣!
黄子澄这么一怔,弄得方孝孺迟疑起来,难道自己误会了?不是朱棣干的,而是黄子澄唆使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18/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