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5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26/1964


不用说了,这也是朱棣的鬼主意。
“同学们,这所学堂能够顺利筹备成功,燕王朱棣,厥功至伟!我提议大家先谢过燕王。”张希孟这一句话,把朱棣都闹愣了。
怎么还有我的事?
说话之间,一千多学生,齐刷刷向朱棣深深一躬。
朱棣的喉咙涌动,情绪激昂,一股强烈的成就感,弥漫心头。
他脱口而出,“只要有俺朱棣在,学堂的费用,俺全包了!”
===第七百一十三章
来自张希孟的报复===
许多年之后,面对负债累累的藩库,燕王朱棣将会想起,他师父张希孟带给他的满满成就感!
“殿下如此豪气,想必体会到了天下英才入我彀中的豪迈吧?”张希孟笑呵呵问道。
朱棣刚想要点头,但他到底还没有彻底昏了脑袋,毕竟这是皇帝才能说的话,虽然这位皇帝发动玄武门之变,干掉了兄弟,囚禁了父亲,拿下了皇位,但朱棣扪心自问,自己和人家还有那么一点点微小的差距,这种话是万万不能答应的。
“先生,北平偏远贫瘠,乃是公认的文化荒漠,这些学子,只怕距离天下英才,还有差距……当然了,本王坚定认为,北平大学堂还是天下第一的学堂!”朱棣义正词严,毫不动摇,学校是好的,学不好都是学生的事情,跟我朱棣有什么关系?
“燕王殿下说得没错,北平的条件的确不如别的学堂,但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加倍投入,奋勇争先。北平的学子,需要拿出十倍的辛劳汗水,才能超越别人,立足天下。”
张希孟笑看着所有的学生家长,朗声道:“我在济民学堂,讲的第一课是师德。到了这里,只怕要讲勤奋了!”
他的话音刚落,胡大海、朱文正这帮家长都跟着大吼,“请张相放心,我们一定加倍努力!”
那些学生脸都黑了,上学吃苦的人又不是你们,跟着乱吼乱叫什么!
有句话怎么说,崽卖爷田不心疼。你们是爷卖崽不心疼!
瞧着吧,等你们躺在床上动不了的时候,咱们再算账!
这帮小兔崽子,可都有个孝顺的劲儿。
好在张希孟不是要教训他们,因此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对朱棣道:“燕王,学生们尽力,自然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还要咱们舍得投入才行!要给他们最好的条件,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人才。”
朱棣略怔了一下,话当然是没错,可他怎么都觉得有点不对劲儿,张先生的话里,似乎藏着刀子。
我这个小体格,可架不住他的刀啊!
“先生说的是,我,我会竭尽全力的!”
张希孟淡然一笑,“不是竭尽全力,而是必须成功!北平大学堂,担负着无与伦比的使命……燕云之地的教化,北方边疆的安全,数十万将士的殷切期盼,还有北平周围百姓的未来,全都系于这一所学堂,也都落到了燕王肩上。纵观几位藩王之中,唯独燕王的担子最重啊!”
朱棣傻愣愣点头,心怎么越来越凉啊!
先生伱坑人也要有个限度,我好歹也是你不知名的弟子啊!
很显然,张希孟可没有手下留情的意思,而是继续说道:“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北平的盛衰成败,关系到整个北方,关系到大明的生死存亡!以目前的情况为例,南方的官员数量,超过了七成,如果不是有复旦学堂撑着,北方的局面会更加凄惨。现在的压力落到了北平大学堂的身上。”
他那个张希孟这话,所有人都不由得为之一振。
这不是单纯的南北分隔的问题,而是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危及大明根基。
因此要迅速让北方发展起来,尤其是北平,商贸繁荣,文化兴旺,人才云集……只有在一二十年之内,做到这一步,才能真正赢得人心,安定边疆。
如果做不到,那就只剩下一个办法,那就是迁都!
历史上,就是朱棣完成的迁都,而这一次,他却要为了不迁都而奋斗。
张希孟的恶趣味,又岂是一般人能理解的!
“方才燕王说,要包下学堂的费用……我以为还远远不够!首先第一条,学堂要有足够优秀的老师,是那种长期存在,能够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了教导学生,不惜一切的优秀老师。我希望燕王殿下能够拿出三倍的薪俸,招揽名师。并且帮他们解决居住问题,婚姻问题,以及其他一切的花销。毕竟有了好的老师,才有一切!”
朱棣怔了怔,如果没理解错,这一番话,翻译过来,就是俩字:要钱!
而且朱棣突然意识到了,朱元璋管他要钱,张希孟只是指点了他几招,让他控制住高丽人的存款,又是买国债,买船厂。
这些举动看起来,是要朱棣出钱,但却是对他有好处的,甚至是赚得更多。
朱棣还真以为张希孟良心发现,心疼弟子,舍不得让他出钱呢!
可现在朱棣似乎明白了,这位根本是欲擒故纵,他有更大的坑在等着呢!
先生,你可真行啊!
朱棣切齿咬牙,却又无可奈何,谁让他的功力还不够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26/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