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5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32/1964


可时至今日,还有人提粮食银行了吗?
没了!
为什么没了?
因为官吏反复说,粮食银行是采取一种存粮有息的手段吸纳粮食。朝廷替老百姓保存粮食,还要多给他们。
朝廷亏的太多了,而且地方这么大,要建立仓库,核查粮食数量,实在是太麻烦了。
更何况还有常平仓,有各地的仓库,完全可以取代粮食银行。
老朱倒是没有听他们的鬼话,但是随着天下太平,老百姓也不那么把粮食看成生命……而且户部又把粮食银行的利息压到了百分之三,远不如普通银行的百分之五。
既然如此,存宝钞多好,还存粮食干什么?
粮食银行这种成功的模式,渐渐被废弃。
而过去张希孟主张所有账目往来,都要经过银行,不管是朝廷衙门,还是各地商贾……结果这一项一直被拖延,借口也都是事情繁琐,南北往来,长途贩运,朝廷根本有心无力。
反正在这些事情上,朝廷的官吏总是有灵活的道德底线。
有些事情,比如关系到均田,张希孟可以据理力争,而有些执行上面,确实未必妥当的事情,张希孟就不好去争。
堂堂张相公,不能成天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跟下面打成一片……其实老朱也面临着同样的状况,他不出手,有些事情确实在变糟,他要是出手,就不免尸山血海,人头滚滚。
其实老朱也很难,他选择的办法是培养锦衣卫,以毛骧等人为鹰犬,对付这个繁杂的朝局。
显然,锦衣卫并不是完美的工具,张希孟把注意力放在了朱棣身上。
他收朱棣当徒弟,并不是闲着没事干,或者说投资未来的永乐大帝!
没有那回事,有咱张相公,你还想靖难吗?
你想屁吃呢!
张希孟希望的是,围绕着朱棣,构建起一套和应天那帮人全然不同的队伍,就比如方孝孺这种,一往无前,一无所惧。
当这种人足够多的时候,也就是彻底革新朝政的时机。
只不过张希孟似乎是低估了靖难四天王的实力。
方孝孺只用了不到十天的功夫,就抓了一千多人,愣是把朱棣的一座军营给填满了。
而这里面,就有燕王府的人!
“怎么回事?”朱棣打猎归来,破口大骂,“怎么连咱们的人也抓?方孝孺昏头了?”
葛诚无奈,“殿下,方孝孺说,往后咱们燕王府的采购,也要走银行账目,不能私下里买卖,以免出现逃税的情形。”
朱棣愕然良久,摸了摸鼻子,无奈道:“那就烦请葛先生,去把王府的账目交给方孝孺吧!俺朱棣听他的还不成!”
这下子轮到葛诚目瞪口呆了,殿下竟有如此心胸?
眼瞧着葛诚愣住了。
朱棣急了,怒吼道:“还听不明白?我都得罪了宗正寺,要是燕王府例外,宗正寺要守规矩,我这个燕王府还比宫里更大不成?你莫要害我!”
===第七百一十六章
水师猖狂===
多年来的惹祸经验告诉朱棣,有些事情无所谓的,挨一顿打,第二天也就过去了。根本不用怕,但有些事情却是碰不得的。比如老二和老三,听了那些翰林师父的鼓动,玩起来夺嫡争斗的把戏。
结果不但老二和老三倒霉了,这几位师父也在北平放马呢!
这就是教训。
同样的,既然决定了征收商税,供养学堂开支,那就必须立身正直,铁面无私,绝对不能有两张面孔。
不然的话,满世界的神仙,就能把自己撕碎了。
朱棣想得明白,却让葛诚很是赞叹,甚至钦佩。小小年纪,能想明白这层道理,已经很不错,还能身体力行,当断则断,毫不迟疑,就更让人欣慰了。
这位皇四子,还真有些不凡之处。
葛诚手上早有完备的账目,事情办得很顺利。他在北平银行开户,从今往后,凡是王府的金钱往来,都要纳入税务司的监管。
如今北平有两套体系,一是朱棣留守司,班底,监察北平各处。
朱棣新成立一个税务司,挂在了布政使棣手上的一柄利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32/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