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5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50/1964


虽然大明朝设立了税务部,但地方上还是缺少足够的官吏,通常情况,都是地方官负责收税,而御史台负责监督。
再有市舶司这一块,当初张希孟和朱元璋商讨,认为要保证货物价格,不能随便出口。大明商人互相竞争,岂不是便宜了外人?
按理说这个设想是很不错的,但总要有人落实。
除了市舶司之外,还要查禁走私,防止财税外流……结果这一项事情,也落到了御史台的手里。
正因为御史台有着把关的权力,他们才跟水师搅合在一起。
水师横行海上,基本不受任何牵制,唯独商品要下海,从外面弄来的东西要登陆,国门捏在御史台的时候,不给他们开门,是万万不行的。
这也是他们走到了一起的原因所在。
根据李善长的奏报,自杨宪以下,一共有四十多位御史,牵涉其中。
他们总计贪墨的钱财,足有一千五百万贯以上!
水师这边情况更糟糕,两位侯爷,他们的家人,麾下的将领,其中指挥使一级,就有八人之多。
牵涉进来的人员,超过两千。
可以这么说,整个大明水师,几乎被连根拔除了。
这还没完,他们走私往来,自然要有商人配合,被牵连进来的商贾,又有上千人。
别的不说,光是从廖家和俞家,抄出来的黄金,就有一百万两以上!
看着厚厚的清单,朱元璋好像要炸了一番!
蠹虫!
全都是大蠹虫!
咱辛辛苦苦治国,殚精竭虑,不眠不休……每年国库都有亏空,弄得咱不得不发债度日。
可这帮畜生倒好,借机敛财,无所不用其极!
他们一个个发了财,吃香的喝辣的,金银堆积成山,另一边,国库空虚,运转艰难,这就是大明的功臣吗?
“李先生,廖永忠和俞通海,他们当初帮着咱渡江,立下了大功!”
李善长一怔,心说陛下是什么意思?
就听老朱继续道:“他们两家之中,都有人为国战死,是拿命换来的爵位!”
李善长更加惊讶,难道说陛下要网开一面?
这不是老朱的性格啊!
果然,就听老朱冷哼道:“以朋友情义,投桃报李,咱该网开一面,给他们一条活路……无奈他们贪墨过千万贯!所作所为,简直罄竹难书。咱想饶他们,也没有道理。李先生,你立刻把他们的罪状写明白,明发天下,要让所有人都知道!”
听到这里,李善长微微一怔,“上位,此事能不能稍微缓一缓?”
朱元璋勃然,“什么意思,难道要咱包庇他们不成?”
李善长慌忙道:“上位,此案涉及文武官吏,差不多一千人。贪墨的钱财,足有两三千万贯以上……如此大案,别说大明朝了,纵观历代,也是空前的。老臣唯恐如实告知,有些人还是不信,会怀疑有意诬陷。老臣以为,是不是继续彻查,把所有案件查清楚,然后在公布天下,做到万无一失。”
一个案子,大到了让办案的人都怀疑人生,也是没谁了。
朱元璋一怔,也略有些迟疑,要不要缓一缓?
这时候毛骧突然道:“李相公,这么大的案子,如果不能尽快公布消息,人们也会议论纷纷,妄加揣测!”
李善长语塞了,虽说以毛骧的地位,跟他争辩有些不自量力,但毛骧讲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这案子竟然弄到了这一步,老朱心里头越发烦躁。如果把那些商人也算进来,这一次的金额绝对是几千万贯以上,几乎能占到大明财政收入的一半!
想想都觉得惊讶,老朱的脸也发烧了。
自己也算是励精图治,辛辛苦苦。
还觉得是大明盛世,君正臣贤,结果就出了这么个事,一个大比兜,结结实实,糊在了老朱的脸上。
真是太丢脸了!
想到这里,朱元璋更是怒不可遏,无论如何,必须把涉案的人,做成人皮枕头,不然没法吐出胸中的怨气!
身在北平的张希孟,得到消息也不比朱元璋晚多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50/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