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5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71/1964


短暂沉默之后,宋濂开口了,“启奏陛下,臣以为陛下未必能下这道旨意。苏州丝绸作坊果然重要,新的机器也是个宝贝,但毕竟各地有百万织工,牵连到无数个家庭,他们衣食所系,陛下如何能痛下杀手,断了他们的生路?”
朱元璋再度无语。
默默思量之后,朱元璋意识到,这些情况,其实张希孟也都说过。
这就是一个庞大国家,想要发展工商的困境。
要想追求效率,就要减少工匠数量……这话说起来容易,可实际上关系到了家家户户,关系到了地方官吏。
层层叠叠,根本做不下去。
不是不想发展,是根本发展不下去。
老朱越发烦躁,忍不住道:“这么说,当初鼓励苏州丝绸业发展,竟然是无用功?”
李善长连忙咳嗽,“上位,算不得无用功,要不是当初的整顿,每年也不会多几百万贯的关税!”
老朱一怔……朱标也弱弱补充道:“还有个机器!”
机器!
朱元璋突然意识到了什么,连忙问道:“这机器怎么回事?为什么跑到了北平?”
朱标道:“这个机器本来是用来织丝绸的,后来用处越来越少,整个苏州,也就只有几台。是四弟那边要发展毛纺,这才买了过去,又从复旦学堂请了几个人,花了半年多时间,重新造出了能纺织羊毛线的织机,这才重新活过来。”
老朱大为惊讶,居然还有这么一层?
“咱问你们,朱棣那边,会不会也重蹈覆辙,和苏州一个样?”老朱看着众人。
别人不好回答,还是马皇后轻声道:“看样子暂时不会,毕竟北平那边缺少工匠,雇工可不便宜。”
随后朱标也道:“不光雇工很难,而且四弟手上很有钱,可以拿来买机器!”
老朱这才一怔!
朱棣四处敛财,什么钱都要,算计三哥也不手软,但不管张希孟,还是朱标,都很容忍他,竟然是这个缘由?
老朱思量片刻,又问道:“苏州的织机,最初用的很好,可接下来生丝供应不上,北平那边呢?有办法吗?”
朱标点头道:“有!”
“什么办法?”朱元璋追问。
“就是从辽东征集,从蒙古人手里弄……再有,可以从三弟那边购买!”朱标说到这里,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
真的不是他偏爱朱棣,也不是非要放任朱老四欺负人,而是想养活机器,就必须集中资本,还要集中原材料,全都灌注到北平!
苏州已经失败了,如果北平再做不成,这条发展工商的路,就走不下去了……
===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国===
“咱现在想问大家伙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发展工商,这条路能给大明带来什么好处?”朱元璋插着手,皱着眉头问道。
众人微微发怔,什么意思?我们讨论了这么久,陛下连这个最基本的问题都不知道?
不会吧!
就在大家伙陷入震惊的时候,朱标突然道:“回父皇的话,不走工商的路子,依旧是男耕女织,手工作坊,不过是把生丝织成丝绸,能增加些收入,贴补家用罢了。可如果能使用机器,一台织机,顶得上六十四台,数十倍增加,从一个作坊,就能收取几十倍的赋税,税金充裕,朝廷才能做以往做不到的事情,成就前朝达不到的功业!”
朱标说完之后,老朱微微点头,他扭头又看了看李善长,“李先生,你看太子所说,是不是有道理?”
李善长连忙回答道:“上位,现在遍地作坊,家家户户,税务部这边,确实不好征税,宛如一头乱发,怎么也抓不起来。朝廷管不到,地方衙门就会插手,中饱私囊,盘剥百姓,又会如历次贪墨大案一般,后患无穷!”
这也就是今天这个环境,朱标又提前保证过,老李也算是说了实话。前面已经设立了税务部,为什么还没有起到作用?水师走私,还会那么猖狂?
问题就在这里,设立一个部之后,就要有相应的财力,人力支持,税务部收钱的,还会缺钱吗?
没错,毕竟征税也是要成本的。
这些年来,税务部能管得了的,就是几条水道,几个关键的税卡,也包括应天,苏州几个大城市,别的地方,根本管不到。
让税务部去追查税赋,大约就会出现以下场景……想要收税可以,但是请增加办事人员,配属足够的官吏,然后才能征税。
可增加人员,配属官吏,就要花钱,朝廷缺钱,才要征税,你们不征税,朝廷哪来的钱?
你们不给人,我们怎么收钱?
伱们不收钱,我们拿什么养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71/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