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0/1964


只不过一想到面对的是朱元璋,他们都老实了。
认命吧!
别挣扎了。
倒是老朱,他还真不是故意整人。
除了前面讲的那些理由之外,朱元璋还有一番道理。
“咱想请大家伙扪心自问,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咱不是什么有钱人,富家子弟,小时候也没读过书,你们大多数也是这样。咱们都是活不下去的人,为了这条命,咱拿起了刀剑,跟鞑子朝廷提着脑袋拼杀。说到底,咱们是一群穷苦人啊!”
老朱抬起头,对着所有人道:“咱不想让大家伙继续当穷苦人,但咱也想提醒大家伙,别忘了是从何处来的!如果有一天,你们忘了自己的出身,忘了那些穷苦百姓,以为自己和那些官绅一般,高高在上,鱼肉百姓,把人不当人看,予取予求。到了那时候咱可未必会手下留情,你们都小心着!”
众人不由得为之一振!
如果说老朱的这番话,就能解决问题,那是太高看老朱的本事了,就算请来了恒河沙数诸神佛菩萨,也不顶用。
但是这番话却给这一支特别的红巾定了调子。
这是一支穷人的队伍有了这句话,张希孟的教学工作就一马平川了。
抛开一切的花里胡哨,第一项任务就是识字。
而张希孟弄出来的,竟然是识字板!
制作起来也不复杂,就是一块木质黑板,每一块上面有十个字,然后
比如狗字指印的厚脸皮。
张希孟只是开了个头,他甚至鼓励学生自己制作,用大家熟悉的方式,标记一个个的字,然后在班上交流。
这种识字板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在训练的时候,甚至可以挂在后背上,后面的人一边跟着前面的人,一边盯着识字板上的字。
训练识字,两全其美。
这一项认字方式,在军中推广开之后,竟然也成了一个练兵的名场面。
被张希孟一弄,几乎所有学生都松了口气,尤其是郭英,更是兴致勃勃,他掰着手指算,才几天的功夫,他都认识好几十个字了,连名字都会写了。
上位说得真对啊,读书不难的!
只是郭英不清楚,得知张希孟的教学方法之后,老朱错愕了许久不对劲儿啊!貌似他当初读书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
张希孟直接给他塞了一大堆书籍。
刚开始的时候,他甚至不认识多少字,就只能硬看。
把一个字拆开,只读一半,然后推测字意,章的意思,这种情况持续了小半年,终于才认全了大部分的字,顺带着也读了不少章书籍。
“张先生,你当初在咱的身上,可没有下过这么大的功夫啊!”老朱幽幽道。
张希孟不慌不忙,“主公,这就叫因材施教,他们都是俗人,才不得不如此。”
“俗人?那咱就不是俗人?”
“当然不是!主公是天人,天下一人!”
朱元璋一皱眉,天下一人,那不就是皇帝吗?张先生还真是信心十足啊!感慨之余,也就自然忘了兴师问罪,甚至觉得张希孟对自己真忠心。
“本不该跟你念叨的,可既然说了,咱就想不明白既然天命在咱的身上,怎么就不让咱有个儿子哩!”
这下子张希孟无言以对了,他当然知道,老朱不但有儿子,还会有好几十个那么多!只不过如今的老朱虚岁二十七岁,放在当下,算是不折不扣的大龄青年,甚至能算得上中年了,毕竟在普遍寿命三四十岁的年代里,无论如何算,朱元璋也不年轻。
他跟马氏成婚也有快两年了,夫人的肚子也没动静。
这事老朱不急,手下人也着急啊!
大家伙跟着你朱元璋,万一遇上了什么意外,你突然没了,好歹留个备用的,也好让大家伙不至于无所适从。
继承人,对小门小户来说,都是顶重要的。
放在一个朝廷,会被当做国本。
为了争国本,那是可以闹一个天翻地覆,日月无光的!折腾几十年,前赴后继,那也是可能的。
“主公,我年纪还小,说多了似乎不太适合但我以为主公顺其自然就好,不必着急。”
朱元璋眉头紧皱,“先生,咱也不瞒你,就算真的有了儿子,也未必能顶门立户咱也没有别的亲人,倒是有一个侄子,咱让人去找了,如果他能平安来到,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0/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