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6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05/1964


张希孟怔了下,难道不是吗?
“这钱是不该花的时候,坚决不花,到了该花的时候,也,也要斟酌着花!要花在刀刃上,不能乱来!”
朱元璋果然斟酌了一会儿,在张希孟看来,他完全是心疼钱,不愿意掏腰包。
好半晌之后,老朱才咬着牙道:“呢绒衣料,确实非常重要!绝不能吝啬,不能吝啬!所有文臣,从九品以上,每人赐呢绒大衣一件。所有百户以上武将,赐呢绒披风一件。宫中宿卫,大汉将军,着红色呢绒披风,内衬飞鱼服。”
老朱连着发话,张希孟听得大惊失色,朱元璋这是真的大出血了,光是订购这些大衣,披风,就不是个小数目。
往后锦衣卫的招牌,就不光是飞鱼服和绣春刀了,还要加一件呢绒披风!
而且老朱还没有罢休,“再有所有学堂,自小学以上,由朝廷统一采购衣料,制作呢绒短衣一件。大学毕业的诸生,优秀者,赐大红呢绒外衣一件!”
老朱又道:“以上所有衣物,尽数从开平毛纺工厂采购……怎么样,老四还有什么说的?”
没等朱棣开口,张希孟连忙拦住,“主公,采购呢绒衣料即可,万万不能指定作坊!”
朱元璋一怔,反问道:“除了老四的,还有别人的作坊不成?”
张希孟道:“主公订单出来,很快就有了。燕王已经抢占了先机,如果指定这家作坊,到时候产出的呢绒质量不好,主公就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老朱深吸口气,突然对朱棣道:“咱是要给你的,可张先生不让,如之奈何?”
朱棣这回也顾不上哭了,咧嘴大笑道:“父皇恩典,孩儿感激涕零。先生所虑也是为了北平好。别人开毛纺作坊,有了产出,不还是要给北平纳税吗!孩儿心里有数!”
(本章完)
===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孙染病===
张希孟对朱棣的反应,还是很满意的,来自老朱的订单,代表大明朝……说白了,这就是倾全国之力,来供养北平的毛纺织业。
这不是父亲给儿子的便宜,这是大明百姓的心血希望。
如果这点事情都拎不清,也想着独吞,那朱棣这小子就连最后的底限都突破了,接下来的,就是张先生的雷霆之怒了。
朱棣倒也能猜出老师的心思,但是朱棣却有自己的一番道理,我才没有那么傻呢!全都自己干,一来没有那么大的产能,我一时也投入不了那么多钱。
二来在赚钱上,大缺大德的人多了去了,不止我朱棣一个人,如果全都是我一个人再干,骂名岂不是都让我担了。
但如果多些人进场,很快人们就会发现,其实我朱棣还是不错的,只要参考的目标变了,有朝一日,我也能成圣人的。
毕竟朱棣从蓝玉那里学来了一个经验,一个国家,尤其是那些小国,往往是没有下限的。
当然了,这是蓝先生的教导,朱棣还是不打算告诉张先生了。
一番谈话下来,父子高兴,君臣尽欢。
张希孟也返回了住处,只是他刚赶到,就接到了一封来自应天的信,是夫人江楠写的。
自从张希孟北上讲学,和夫人之间,时常通信,这也没什么。可他现在来了开平,如果是一般的家书,送到北平就行了,等他回去看也是一样的。
毕竟都老夫老妻,用不着这么着急。
可既然送了过来,那就不是一般的事情。
张希孟连忙展开,仔细看去。
江楠直接告诉张希孟,当下应天等地,已经有天花流行,不少孩童感染,她已经让夏知凤关闭了皇家图书馆,谢绝访客。
同时她还谏言李善长,是不是要关闭学堂,防备天花蔓延。但是李善长觉得学业为重,而且天花流行的规模还不大,尚且可以控制,如果出现大面积感染,再关闭学堂不迟。
李善长的反应,也不算意外,而且这事还要归功于张希孟。
老朱起兵的时候,所到之处,就不时出现天花病人。
这主要是因为黄河泛滥,灾疫横行,别说天花了,还有许许多多,知名的,不知名的病,有浑身出血的,有身体寒冷的,有感染后脑子变得特别大的……反正稀奇古怪,什么情况都有。
有的时候,几千人,几万人的兵马,十几万人的城池,没有被敌人打败,先因为瘟疫流行,而自己崩溃了。
这种事情在义军中,屡见不鲜,毕竟蒙古人就是制造瘟疫的高手。
但是老朱这边,几乎没有受到瘟疫的困扰,也没有多少将士折损,这个功劳,就要记在张希孟的头上。
他在军中鼓捣的卫生条例,良好的生活习惯,喝热水,完备的饮食,算是给朱家军建立起了强大的安全屏障。
另外他多少也知道一些天花的情况,哪怕到了后世,也没有专门针对天花的特效药,唯一的办法就是提前预防。
如何种牛痘张希孟还是知道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05/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