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6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22/1964


他这番话,等于是打开了大家伙的话匣子。
罗复仁随即也道:“这些年来,户部也一直希望盘点各地仓场,风清弊绝,结果每一次中书的清查,都是走走过场。不堪仓库,只看账目……试问那账目都是人记的,查来查去,又能查出什么来?”
紧随其后,刘伯温也开炮了,就拿吏部尚书吕本的任命来说,其实论起他的资历,远不够吏部尚书的位置。
在门下省这边,吕本的考核结果,仅仅是中等。
在吕本前面,至少有几十个人,更适合这位置。
但是李善长这边,并没有尊重门下省的意见,而是非要任命此人,结果他并不适合。
众人不断站出来,指责李善长的失误之处,炮火猛烈,震天动地。
面对此情此景,就算是傻子也知道了,朱标是准备拿下李善长了。
身为众人当中的异类,胡惟庸是惶惶不安,心惊肉跳,万一老李撑不住,只怕他也要跟着倒霉!
这可怎么办?
正在胡惟庸举棋不定的时候,朱标笑着开口了,“胡尚书,你看大家伙所言,是不是确有其事?他们有没有胡说八道?”
朱标这问话很有意思,面对一堆人,胡惟庸哪敢直接说你们都是瞎讲的,人家李相公是十足的忠臣好人!
胡惟庸无可奈何,只能道:“各种传言,层出不穷,未必都是空穴来风。”
朱标点了点头,“很好,既然大家都这么看,那就跟我去见见李相公吧!”
这是要摊牌了吗?
众人都是浑身凛然!
虽说私下里议论,说说李善长的过错,这没什么。但是要面对这位身居中书,执掌相权十多年的韩国公,还是让人胆战心惊,不寒而栗。
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如果是有人吆喝着,去对付张相公,那么大家伙只会觉得你疯了。脑子不正常了。
李善长的威望人品自然不及张希孟,但是跟他硬碰硬,那也是要拿出胆气的。
如果失败了,李善长能让你生不如死。
说实话,确实有些困难。
也幸好是朱标带头,跟在储君后面,不至于一点勇气都没有。
就这样,十余位朝廷重臣,簇拥着朱标,来找老李。
此刻的李善长,还在跟徐达扯着闲篇。
其实李善长若有所思,似乎感觉到了氛围不对劲儿。
但他万万没有料到,朱标竟然敢向他发难。
李善长也是耳聪目明之辈,朝廷的风吹草动,他全都知道。
但是李善长也有个判断,就是和大多数人一样,张希孟不回来,朱元璋不点头,就算有人想拿下他,也不可能成功。
说到底,李善长也是过分托大,低估了朝局变化。
其实这些年,原来的六部格局打破,补充了许多新的官吏,这些人或许还尊着李善长,但绝不会唯命是从。
而且侍郎、郎中这一级的官吏,不少都是张希孟大力兴学之后,才读书识字,通过科举,进入朝堂的。
这些人虽然年纪轻,资历浅,但胜在人多。
他们对于老李的用人,普遍有些看法,觉得李善长不够公平。有很多时候,他为了方便控制,故意提拔一些不是那么恰当的人。
反过来,这些有毛病的人,心里发虚,上去之后,就要加倍尊奉老李的指令。
这也是李善长多年积累的小技巧,屡试不爽。
只是他到底是老了,迟钝了。没有意识到,那些他看不上的小人物,凑在一起,也是能形成一股风潮的。
这些日子,朱标严厉惩办官吏,不许结党营私,也不许变着法子结社……他这一举动,确实让许多年轻官吏看到了希望。
随后彻查仓库,拿下了好些贪官污吏,又让大家伙倍感振奋。
太子殿下,论手段,不弱陛下。惩办贪官,整顿朝政,又有自己的风格。
朝堂上下,已经十分认可这位太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22/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