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6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42/1964


这个结果倒也不让人那么吃惊,毕竟当初张希孟在制定分田办法的时候,就提到了,在十年,二十年之后,要重新划分。
就像府兵制一样,这也是历史已有的东西。
但是这位复旦学堂的先生,指出了一个问题,一个和以前不同的问题。
当初张希孟设置田赋的时候,采取的是梯次征税……也就是粮食越多,交的越多。
毫无疑问,这是个很公平合理的东西,哪怕现在看来,田多粮多,就多交税,乃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可问题也就出在理所当然上,因为一家五六个孩子这么生,人口的增加,远远超过了土地的上限。
也就是说,下次分田,即便一切都顺利,每个人头,能拿到的土地,都会大大减少。
譬如说原来一对夫妻,能拿到一百亩田,到了现在,他们生了四个孩子,一家的田,就要分到五家。
每家的田亩数量下降到二十亩,而按照梯次纳税的规律,实际上缴纳的田赋,会大大下降的。
这也不复杂,就是个简单算术,假如一家一百亩田,产粮一百石,采用梯次纳税,五十石以上,就要交百分之二十,甚至三十,朝廷能收到多少税?
可如果分成了五家,每家只有二十亩,税率又是多少?要交给朝廷的有多少?
这里面的差额显而易见。
也就是说,即便什么都不变,一切顺顺利利,在下一次分田之后,大明朝的田赋收入,也会急速下降。
无关土地兼并,也无关逃避税赋。
当初就是这么设计的。
根据他们的计算结果,下一次分田,大明的田赋一项,至少下降三成,甚至会更多。但如果不重新分田,新生的人口,就失去了土地,很难生存下去。
需要如何生存?
和这件要命的事情比起来,其他的事情,都算是小儿科。大明真正的危机不远了。
朱棣看得目瞪口呆,以至于脑子纷乱,心神恍惚……很显然,张庶宁不会撒谎,他参与的这场调查,非常靠谱。
要真是像张庶宁讲的这样,大明朝岂不是面临着生死劫难吗?
朱棣知道这事很重大,他也没敢乱说话,只是两天之后,是马皇后生日,作为唯一在身边的儿子,朱棣帮着忙前忙后,替母后张罗。
老朱还在弄他的书,正好就要写到田亩这一块,老朱显然还很满意当初张希孟的安排,他随手把书稿拿给了朱棣。
“瞧瞧,能不能看懂?”
朱棣怔了怔,他不光能看懂,还能看出问题来。
“父皇,那个咱们是不是准备重新分田了?”
朱元璋眉头微皱,“是有这事,但是李相公一直在压着,不知道孙炎怎么打算的?”
朱棣恍然,“那他一定是担心田赋骤降!”
朱元璋一怔,“这,这话怎么说?”
朱棣眨巴下眼睛,张先生可别怪我啊,我也是推荐你的儿子啊!你们一家人,肉烂在锅里,不亏的!
朱棣迟疑了一下,就把张庶宁的信,递给了老朱……
(本章完)
===第七百六十六章
后继有人===
“孙少爷,算你识相,告诉你,如今可是朱家军的天下了,这田你们不分也得分,像你这样,乖乖听话,咱们还能好好谈,不然杀了你们全家,也没人说什么!”
一个三十几岁的中年人,大马金刀,坐在了孙家大堂的主位上。孙炎无可奈何,只能在
“韩三哥,实不相瞒,我也是愿意尊奉朱元帅的号令,把田亩给大家伙分了……你看看,有什么想法,直接说出来,咱们一切好商量,都是多年的乡亲,可别伤了和气!”
中年人见孙炎谦卑顺从,心里越发得意了。
“孙少爷,过去你们家仗着狗鞑子的势力,弄了那么多田亩,受了那么大的富贵,现在可是要吐出来了!”
孙炎脸色微微发僵,还是点头,没有反驳,显得低眉顺眼。
这位韩三哥更加肆无忌惮起来,“咱们不妨把话说明白了,我这回过来,就是要三样东西,你交给了我,咱们就还是好朋友,一切相安无事,你要是不交……嘿嘿,可就别怪我请朱家军过来,到时候你们不交也不行了!”
孙炎想了想,道:“韩三哥,你先说说,我也好听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42/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