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6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63/1964


几年的忙碌下来,终于看到了希望……可是一场瘟疫突然袭来,父母兄长,相继染病死去。
原本艰难万分的家庭,顷刻之间,分崩离析。
从此之后,朱元璋的人生,就再也没有一丝丝的光亮,他在寺里做苦工,形同奴隶,他外出讨饭,睡在荒山坟地。
为了一口吃的,他要卑躬屈膝,苦苦哀求。
他见过白骨盈野,见过肚子胀得和球一样的可怜人,见过易子而食……
他朱元璋不是天生反骨,即便到了这一步,他也不想当反贼,他回到了寺庙之中,继续当苦力,只求一天两顿,勉强果腹。
直到红巾军起义,汤和给他写了书信,偏偏这封信又被人发现,想要告发……朱元璋再也没有退路,只能投军!
张希孟一直看到了结尾,眼圈已经泛红了。
“主公,这一卷书,真的该让所有年轻人都看看,无论如何,都不能自暴自弃!”
===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谁===
“咱这一卷书成,还请先生帮忙做序吧!”朱元璋直接邀请张希孟做序,毕竟遍观天下,也只有他有这个资格了。
张希孟并没有迟疑,一口答应。
“臣义不容辞!”
朱元璋自述童年经历,堪称质朴。就连出生的时候,通常有的红光满天,香气四溢,人均行走的消防水车,这一类的情节,全都没有。
阅读这本书,甚至会觉得亲切,不用年纪太大,只要是中年人,就能体会到老朱的辛酸,甚至许多年轻的孩子,也都能产生共鸣。
上树抓知了,下河摸泥鳅。
给地主放牛,想要读书,却连束脩都出不起,听几个月私塾,就不得不放弃。
大哥成亲,延续朱家香火,不得不借钱负债。到了二哥那里,竟然只能入赘。
旱灾瘟疫,彻底摧毁这个家庭……哪有什么天纵英明,只有不得已而为之。
他是一个人,总要活着吧!
当小和尚可以,出去讨饭流浪,也行!
为了活着,什么都做了。
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活不下去。
战乱来临,寺庙被烧,同伴来信,又被别人发现。
他已经那么倒霉了,居然还有人打算告发朱元璋,拿他的脑袋,换来元廷主子的赏赐。
你把我逼到了绝境,连趴在地上,卑微地活着都做不到,那就只有挺起脊梁骨,拿起刀枪。
我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
拼了!
跟这个世道斗到底!
不妥协,不退让,不畏死,不服输……其实读懂了这本书,也就读明白了朱元璋。
这一个大明朝的底色,正是老朱的这一股不屈斗志。
张希孟的文章,均田主张,划分历史,恢复中华……这些东西虽然很重要,但严格算起来,只能是锦上添花,走得更加平稳顺畅。
或者说,张希孟很好解释了为什么会生活困苦,为什么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为什么想当奴婢都做不到……
就是因为元廷将人不当成人,准确说,是把南方的汉人,视为牛马牲畜。但他们不知道,人到底不是牛马,千万人的怒火,一旦燃烧起来,就会汹涌澎湃,无可阻挡,直到彻底烧掉一个旧时代。
陛下亲自撰写,张相做序,一部回忆老朱童年的书籍,横空出世。
从北平开始,初步刊印,随即应天等地,也都卯足了劲头儿,加班加点,刊印书籍……这一本书,朝廷官吏,上上下下,谁都要有一本。
毕竟身为大明的臣子,连陛下的书都不看,还想不想混了?
另外各个学堂,且不说那几所最顶级的,就连一般的中学,也都要购买书籍,拿过来阅读。
当初老朱撰写御制皇陵碑碑文,许多人都一字不差背过,这一次再听老朱的仔细叙述,更让人动容。
而且又是这么个紧要的当口,别人感觉不出来,朝廷诸公,哪里还不明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63/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