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7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38/1964


汤和怔了一下,随即道:“我必定让他励精图治,好好做事,不负陛下,不负大明!”
汤和说完,张希孟就哈哈大笑起来。
“陛下可是听出来了,我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老朱无奈长叹,“汤和啊,说你老实,还真是老实!咱告诉你,去倭国,不是励精图治,是去享受的。你让孩子撒开了手,随便折腾。你要真励精图治,没准还会出事呢!”
汤和皱眉头,“上位,虽说蛮夷不比中华。但是还有生来下贱的不成?我,我不服气!”
朱元璋笑道:“你还别不信咱的话,张先生已经说明白了。倭国从上到下,根深蒂固,你的儿子过去,把幕府挤掉了,从上到下,就都是敌人了!”
汤和愕然,还有这么一说?汤和努力回想,其实他治理西南,也遇到了这个问题。想要给苗部彻底均田,的确困难重重,遍地敌人。
好在他坚持下来了,而且背后也有大明强有力支持,改土归流,巩固西南,为了这个目标,大明王朝可以不遗余力。
但是落到倭国只怕就不行了。
既然投入不了那么大的力量,就只能投机取巧,和当地豪族合作,然后苦一苦倭国百姓。
汤和也挺无奈的,从心里讲,他是想把每个人都看成一样的,都推行和中原一样的法度,天下一家。
从想法上说,他和钱唐有点类似地方。
但是对不起,不管是张希孟,还是朱元璋,都深知做不到这一点。
而且倭国那种情况,即便是花大力气做成了,几十年,上百年,又会故态复萌,根本不可能解决。
既然如此,还浪费那个力气干什么?
汤和无奈长叹,“上位和太师的教诲,我牢记于心!回去之后,必定好好告诉犬子……只不过我总是相信,有朝一日,这天下诸国,还是都会奉行大明法度,遵循华夏礼仪。毕竟,毕竟我们是真正把人当人看的!”
听到了汤和这话,众人心有触动。
其实说实话,在场不少人,哪怕是文官,也出身不高,要不是恰逢元末乱世,根本不可能爬到高位。
现在想想,能生活在中原大地,华夏神州,还真是算是一种运气。
要不然朱元璋这种,一个破碗起家,想坐上龙椅,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至于这些布衣文武,也是想也不要想。
孙炎突然从人群中站起,对着张希孟深深一躬,随即道:“太师,事到如今,我们可不可以认为,华夏之文明,表率天下,领袖群伦?天上地下,无可比拟?”
众人听到这里,无不一振,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
貌似和那些国家比起来,真的不要太好!
张希孟微微一笑,“孙首辅,你打算说,大明可以止步不前,骄傲自满吗?”
孙炎悚然一惊,忙道:“下官可没有这个意思!更不敢裹足不前。”
张希孟点头,“这就是了,华夏两个字,背后代表的是文明。而文明是需要不断丰富,不断向前的。要是谁说已经够好了,不需要改变了,那必是文明倒退的开始!”
张希孟这话,如同黄钟大吕,敲在人的心头。
孙炎第一个道:“太师,如果下官没有理解错,您这话可是鼓励我们大家伙,继续推行改革啊!”
张希孟面带笑容,转向老朱,“陛下是不是该给个意见?”
老朱也笑了,“先生说得,自然是至理名言……咱在这里不妨告诉大家伙,接下来重新丈量土地,改革税制,还要鼓励发展工商,要向外开拓……这些事情,全都是最紧要的,必须有条不紊,一项一项,都给咱推下去!不论文武,从上到下,都不许闲下来,听明白没有?”
“臣等明白!”众人一起躬身答应。
老朱又对着张希孟道:“先生,今日大喜,从家事聊到国事,肚子都咕咕叫了,你是不是该请客啊?”
张希孟一笑,“主公放心,臣早就准备好了。大家敞开了吃,至于礼金……”
徐达立刻道:“张太师放心,我们都记着呢,太师不收礼!”
大家伙立刻大笑起来,“对,魏国公说得对,咱们今天可有福了,能敞开肚皮喽!”
张希孟也是满脸笑容……所谓移风易俗,不是那么容易的。
要就讲究个以身作则。
如果上面例外,
所以张希孟早就有规定,他们家的喜事,是不收礼的。
而且随着张希孟的稿费越来越多,他不但不收礼,还会有一份回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38/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