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7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56/1964


其实不管徽商,还是晋商,全都很抵触国家银行,毕竟他们更喜欢钱庄票号那种传统的金融业。
但是对不起了,面对朝廷的强悍势头,他们根本招架不住。
朝廷有种充裕的宝钞,雄厚的资本。
加上较低的利率,还有广泛覆盖。
一旦真正碰上,他们连半点机会都没有。
前面粮商的惨败,已经教训了大多数人,跟朝廷作对,不光要倾家荡产,还要死无葬身之地。
本着打不过就加入的原则,一些晋商和徽商也效仿朝廷,组建了自己的银行。
总而言之,整个大明的银行,都捏在了江楠的手里,俨然当朝的女财神。
江楠每天早起晚睡,甚至还要加班,忙得不亦乐乎。
张承天每天看着老娘忙碌,他是眼馋坏了,给老朱当指挥使,一个月能有多少俸禄?像老娘这样,随便设立个专项贷款,就有几千万贯宝钞。
到底谁更有钱啊?
张承天满腹怀疑,百思不解……实在是没有办法,张承天只能来找老爹,他要向张希孟来请教。
“爹,你说在当下的大明,到底谁说了算?谁更有权势?”
张希孟微微沉吟,“你小子关心这个干什么?”
张承天道:“爹,这不是显而易见吗!我以后要当官,要掌权,自然是要献身给至高无上的权柄了!不弄清楚谁最大,我怎么制定人生理想啊!”
张希孟气得笑了,“你就不能跟你大哥学学?”
“不!不能!人各有志,反正我是不想!”
张希孟冷哼道:“既然如此,你不是当了陛下的指挥使吗?你还跑来跟我废话干什么?好好伺候陛下去呗!”
张承天皱着眉头,无奈道:“爹,我原本也是觉得陛下是九五至尊,天下一人。但我发现陛下能动用的钱远不如母亲。他能掌控的人,也远不如……您老!现在这一次官制改革之后,太子声望越来越高。我,我实在是想不通,这个国家,到底是谁说了算……我只能来找您老,请您老答疑解惑。爹,您就看在父子之情的份上,指点孩儿吧!我是真怕自己选错了。”
张希孟打量着自己的儿子,小胖子也有十一二岁了,这个年纪的朱棣已经就藩了,再过几年,张承天也要从中学毕业,接下来该怎么选择,确实很关键。
张希孟微微叹口气,“有些话我是不想说的,可你又偏偏问到了,你说我不告诉你,有些不对劲儿,毕竟你也是我的儿子。可我告诉了你,你小子学坏了,我又很为难!”
张承天听到这话,连忙凑到了张希孟面前,满脸贼兮兮的笑,“爹,不管怎么样,孩儿都要孝敬您老和母亲,又要照顾两个弟弟,还有我大哥,八成也要我帮忙。您老人家就把您压箱底儿的本事,都交给孩儿算了。真的,只有孩儿能继承您老这一套绝学了。”
张承天托着下巴,一脸敬仰,简直就差跪下请求了。
张希孟终于无奈,连声长叹。
“行了,我可以教你,但是你有多少悟性,就看自己了……我问你,经过这一次改革之后,真正的权柄落到了谁的手里?”
张承天想了想,“是太子吗?我看也不像啊!”
张希孟笑道:“你的感觉是对的。这一次之后,朝廷的政务是越发专业,们提供方案,辅助阁臣尚书做出决断。其实真正说了算的,是
张承天微微点头,“父亲,既然
张希孟又笑了,“你以为谁说了算,就一定一言九鼎吗?就像我和陛下一样,你说我们俩谁说了算?”
张承天眉头微皱,“是您老?可我怎么觉得,有些关键的时候,是陛下做决断啊!”
“这就对了,要是所有时候都是我说了算,君臣关系早就破裂了。”张希孟笑道:“其实没有谁是真正说了算的,双方之间,必须互相尊重,或许妥协。在大多数政务上,我能做主,但是也必须留给陛下一些,让他说了算。只有这样,才能君臣和睦,相得益彰。”
“落到各个衙门里面,大致的情况,也是如此。给事中掌握日常的权力,负责给尚书提供建议,自然是有优势的。但是如果哪位尚书一心要自己决断,甚至不惜和手下人翻脸,拼着官位不要,闹起来之后,给事中也会很为难。”
“所以一位聪明的给事中,就需要留给尚书足够的空间,让他觉得自己掌握了权力。然后才能舒舒服服,安享权柄!”
别看张希孟怎么生气,怎么骂这小子,但此时此刻,张希孟算是毫无保留,把最紧要的东西,传授给了张承天。
谁说了算,这永远都是最关键的问题。
君臣之间的权柄划分,更是非比寻常。
如果臣子权柄过大,就会弄成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到时候不是天子铲除奸佞,就是权臣反杀皇帝,行王莽董卓故事。
所以说好的权柄划分,都是你四我六,你三我七,绝不可能一方全部拿走,更不能里子面子全都占了。
按理说张承天年纪也不大,这又是非常枯燥的东西,等闲人根本听不进去,可张承天显然有点天赋异禀,他不但听懂了,甚至还能举一反三。
“爹,你说分享,但要怎么划分,才能让自己拿到更多?还不引起别人的注意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56/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