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6/1964


且不说这些地方还有大批的元军,甚至有天完的兵马,光是一条长江,就足以让他们望而却步了。
别人都陷入了沉思,倒是张希孟,他开口了。
“主公,咱们现在有了粮食,固然欣喜,但是也别忘了,周围群狼环伺。孙德崖就不说了,北边泗州还有赵均用,这个贼搜刮地皮,老百姓无以为生,说不准他就会南下劫掠,必须要做好准备,如果赵均用敢来,就给他一个迎头痛击,务必要打垮他!”
提到了赵均用,提到了打仗,在场的多数人都不由得挺直了腰杆,尤其是汤和,徐达,也包括彭早住!
没错,该报仇了!
“其实这两伙人还好办,毕竟都是濠州的老底子,只怕打败了领头的,很容易收拢部下。倒是真正需要担心的是元廷。”
张希孟斟酌道:“主公,张士诚在去年攻占了高邮,到了现在,已经一年多了,如果元廷再不南下,运河就彻底废了。所以无论如何,就算有再多的困难,今年秋天之前,元军必定南下!甚至在集庆等地的元军,还会渡江策应,到时候南北夹攻,容不得我们放松警惕。”
张希孟的话让众人渐渐神色凝重,从喜悦之中,清醒过来。
说到底,他们还只是乱世群雄当中的一个小势力。
虽然势头很好,但根据还是太浅薄了,如果人家集中大军袭来,或许眼前的一切,都会成空!
朱元璋深深吸口气,“先生高见,可有什么应对之法?”
“有!”
张希孟道:“三十万石粮食,其实算起来,也就是一年的消耗,如果打仗的话,开支还要更大。我们必须积蓄更多的粮食,因此屯田开垦还要继续下去,如果秋粮也能够丰收,并且顺利入仓,那时候我们才有底气。”
说到这里,大家伙都点头了,杨元杲突然问道:“依我之见,百姓踊跃纳粮,他们手里的余粮还是很多的,能不能再多征收一些?”
“不行!”
张希孟断然道:“百姓刚刚见到一点好处,就急着加税,不怕把他们逼走吗?”
朱元璋也沉着脸道:“没错,咱给百姓定下了规矩,百姓也对得起咱,才几个月的功夫,就让咱加税,那咱跟混账的元廷,还有什么区别?”
杨元杲吓得不轻,慌忙起身赔罪。
他倒是也没有坏心思,只是觉得百姓吗,够吃就行,有余粮就多征收一些,还能造反不成?
很可惜,他碰上了朱元璋和张希孟,这个提议瞬间就被否定了。
不过张希孟斟酌了一下,却冒出了另一个主意。
“主公,眼下百姓的确有不少存粮,谁都想过好日子,吃得饱了,就要穿得暖,就要住得好,殷实的人家,还想着让孩子上学读书咱们能不能发行一些宝钞?”
宝钞?
一听到这俩字,别说老朱了,就连那些将领都瞪圆了眼睛,先生你什么意思?
元廷的教训还不够惨痛吗?
这个主意比加税还臭啊!
大家的反应张希孟并不意外,“主公,我的意思,是成立一个大市场,百姓的吃穿花用,各种各样的东西,全都在里面有销售的。百姓现在手里没钱,他们可以拿几石粮食过来,交给市场,换取宝钞,当然了,也可以叫交易券,市场券,什么都行!有了这个,就可以进入市场挑选自己的商品。”
老朱翻了翻眼皮,“先生,你应该还有深意吧?”
张希孟笑道:“这个市场券其实就是一种宝钞,只不过咱们有粮食和商品作为担保,大可以放心。百姓接受了之后,我们就能拿市场券投资。”
“投资?”
“对,就是修桥铺路,开办作坊,比如铁匠铺,砖窑,瓷器场,纺织作坊什么的,这样一来,就能招募多余的劳力进入作坊,生产出来的东西,还能丰富百姓生活,也能补充军用。”
“而且由于是采用货币,就不是强行征用民夫,不但不会损伤民力,还能鼓舞百姓,让大家伙多干活,多出力气。等到这个市场券广为接受之后,主公发行新钞,取代元廷宝钞,也就顺理成章了。”
张希孟说完,最先领会他的意思的,正是李善长,他忍不住站出来,激动道:“上位,张先生之计,实在是夺江山,打天下的王道妙法啊!”
老朱顿了顿,也露出笑脸,发自肺腑赞道:“张先生果然是咱的张子房啊!”
随后老朱也扭头,对李善长道:“你这个萧何也不错!”
===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订)===
一个“也”字,尽是辛酸。
李善长晚了一步,自然没法超过张希孟,而且他这个人到底有些恶习难改,老朱也没法完全放心。
不过李善长也还是能拎得清楚的,老朱这个团队,潜力实在是太大了,这才多少时间,就已经有了一块牢固的根据地,又有了几十万死心塌地的老百姓。
只要再给几年的光景,彻底发展起来,横扫天下,不是一句空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6/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