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7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61/1964


“我,我不敢!”张承天嘴上这么说,但是却没有接那本书。
夏知凤也是轻叹了口气,把书推到了张承天面前,而后道:“你知道你大哥最气你什么地方吗?”
“我,我不知道,他许是觉得我很笨,给他丢脸了吧!”张承天无奈道。
夏知凤摇头,“不是的,蠢笨,聪明,那是天赋。更何况你又不是真的很笨。张承天,我想告诉你,庶宁最厌恶你浪费资源……你知道吗,当初在济民学堂的时候,我看到了庶宁的藏书,是多震撼!书是很珍贵的,想花钱买,都可能买不到。你的运气很好,太师府就是整个大明,数一数二的藏书宝地。”
“你的条件得天独厚,你占有了太多的东西,你比所有人都有优势,你明白吗?可你偏偏还想着偏门,他能高兴吗?”
张承天黑着脸道:“我大哥跟我也是一样的!”
“对!所以他选择去了贵州!去最艰难的地方,教导那些连汉语都未必会说的学生!”夏知凤勐然起身,“我要去皇家图书馆了,回头再说吧。”
她匆匆离去,干净利落,没有更多的话。
夏知凤不是喜欢拐弯抹角的人,她秉持的是理工女的直接。
兼济天下,独善其身。
夏知凤也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但是对于张庶宁选择的方向,她格外尊重……因为侥幸从乡村出来的她,太知道教育资源的差距了。
可以这么说,一个中人之姿,要是能在张希孟这边熏陶一段时间,放出去都能开宗立派。稍微厉害点的,诸如胡俨这种,就能成就一门学问,左右朝廷决断,影响无数人的生死福祸。
这倒不是说他们本身有多强,单纯是运气好罢了。
可是放眼整个大明,又有多少名师?
这些名师愿意尽心竭力教导普通人吗?
又有多少聪明孩子,连发现自身才能的机会都没有,就把一辈子扔在了田间地头?
夏知凤研究的是天文地理,日月星辰,她想探索这个世界的奥秘。
对于张庶宁来说,他想的更多是公平。
像张承天这样,只要把他的资源稍微分出去一点点,就能造就几十,上百的人才……当然了。要是因此,就说张承天有多大的罪,那也不公允。
毕竟生在皇家的那些人,就该千刀万剐吗?
张庶宁弄不清楚这些,他唯一知道的是自己要尽力多教导一些人,尤其是那些穷苦人,身为太师之子,他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义务,责无旁贷!
张庶宁在京这段时间,除了协助朱棣交割北平的事务,帮助师兄胡俨完成研究,剩下的就是编写新的教辅,寻找下一个目标。
经过再三挑选,张庶宁选择了龙场驿。
这是汤和经略西南期间,修建的驿道。
在原本的历史上,彝族土司奢香夫人进京状告都指挥使马烨,老朱替奢香主持公道,并且赏赐丰厚。
奢香夫人返回之后,动员百姓,修了五百里驿道,连接云南,巴蜀,湖广等地,大大改善了贵州闭塞的状况。
这五百里道理,有九个关键的驿站,分别是龙场驿、六广驿、谷里驿、水西驿、西溪驿(也叫奢香驿)、金鸡驿、阁鸦驿、归化驿和毕节驿,合称龙场九驿。
若干年后,有一人遭逢贬谪,在龙场悟道,从此开辟心学一脉,立地成圣。
也就是说,世人皆知龙场悟道,但又有谁知道,龙场九驿,居然是一个彝族妇人开辟的!
女官恰英举,万里朝天宇。参政礼贤儒,心折书一纸。
在如今的时空里,没等奢香夫人发挥作用,汤和已经组织将士,修通驿道,勾连西南。
从湖广到贵州,再到云南,道路畅通,商贾往来无碍。
张庶宁了解到这些,颇为兴奋,但是又见到贵州教化不兴,也十分焦急。
他这一次的目标就是龙场,如果可以的话,他想筹建几所学堂,包括蒙学,小学,中学……不光是当地汉人,也包括土司,苗部,彝部。
只要是有心向学,张庶宁就打算不遗余力,让他们进入学堂,读书明理。
这一次不是像夏河寨那样,要短时间做出成绩,证明什么。而是需要花相当长时间,三五年,甚至十年八年,以至于更多的时间,靠着教育,改变整个西南。
张承天沉默许久,随后缓缓拿起大哥给他留的书。
慢慢翻开,里面的字迹,密密麻麻,尽是蝇头小楷。
这里面总结的东西,几乎可以当成应考宝典。
只要不是蠢得惊天动地,仔细研究,考入着名学堂,几乎没有什么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61/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