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7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84/1964


知己知彼这件事,他比谁做得都精细。
也正是了解蓝玉的才能,知道他的本事,才敢把这一次的大战交给他负责。
此刻的草原大漠,纵横三千里,四路强悍的兵马,都在快速移动,奔赴战场。
如果能俯视这个战场,洞察全局,就一定会被眼前的局面震撼到。
在最西边,是西域军团,他们人数最少,但作战经验丰富,骑兵众多,所向披靡。十年磨一剑,今日放光华。
正是要横扫蒙古兵马,建功立业的时候。
而在战场的东边,以蓝玉为首的五万明军,不光是精锐,而且装备大量火器,战力无双,气势如虹。
他们的目标就是和林,势必要一举捣毁这个北元最后的据点。
在蓝玉的前面,足有几百名夜不收斥候骑兵,探查情况,为大军开路。
这些夜不收,堪称蓝玉的王牌所在。
数万大军出击,如果被敌人发现了动向,人家立刻逃跑……或者干脆像放风筝似的吊着你,等你疲惫不堪的时候,果断出击,那你必败无疑。
换成谁都是一样的。
所以在战争中,时刻掌握敌情,了解敌人动向,非常重要。
要不然为什么组织起民兵百姓,那么重要。就因为敌人杀来的时候,这些民兵可以及时传递消息,袭击侦察兵,阻断道路,隔绝通信。
这样一来,敌人杀进来,就是一团浆糊,丝毫摸不清对手的情况,找不到主力所在,打败仗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是在中原的战术,放到了茫茫草原上。
就需要夜不收在前,甚至要放出去三五十里。
他们帮忙探查情况,如果遇到了元军的小股骑兵,就需要果断歼灭,打瞎元军的眼睛。如果是遇到了元军的主力,就必须立刻将消息送回来,让统帅及时做出调整。
说白了,这些夜不收就是大军的眼睛,耳朵,是一层保护伞。
有他们在,主力就笼罩在迷雾之中,敌人摸不清状况,一头扎进来,必死无疑。
但是也很显然,夜不收的任务有着极大的危险性。
他们冲在最前面,探索道路,了解敌情。要面对狼虫虎豹,山河险阻……随时可能遇到元军的同行,更有可能一头扎进元军的包围圈。
在战场上,他们永远都是敌人最先要解决的力量。
出生入死,九死一生。
丝毫不夸张。
蓝玉最强的一点,就是他足足训练了两三千夜不收,这些人战力无双,凶猛无敌,又机警异常。
遇到了战事,夜不收在前面开路,蓝玉就可以顺利推进,毫不担心。
所以说,一场战斗的胜负,往往在战前就注定了。
明军用二十年的光景,打造出了一支强悍无比的战争机器,从头到脚,每一根汗毛,都狰狞恐怖。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在这一场大战中,或许只是一闪而过,只有短短的一个冲锋,背后却是十年辛苦,成吨的血汗。
当然了,也是这样一场战斗,就能决定今后几百年的走向。
就比如历史上的岭北之战,徐达败给了王保保,大明失去了最好的剿灭元廷的机会。
洪武朝没有完成这个任务,朱棣继续五征蒙古,一样没有斩草除根。
一直拖到了土木堡,明军翻车了。
不光惨败,还被打断了脊梁,失去了战场的主动权。
如果说永乐朝,南征北战,纵横天下,万邦来朝……那时候的大明朝,代表一个比肩汉唐的天下,那么土木堡之后,明军退守九边,无法进取,就是从天下,变回了一个国家。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大明的入关之战!
一战成功,从此天下无敌,稍微差错,就要失去十年,甚至是百年良机。
身在应天的张希孟,提起笔,酝酿着情绪,他在写一篇文章,写到底要如何构建属于大明的天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84/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