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8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61/1964


尤其是当安南爆发出以均田为目标的起义之后,钱唐大受震撼。
不管怎么样,说他们乌合之众也好,说他们难以成事也罢!但安南这块,到底走上了效彷中原的路子。
人心如此,忍能辜负?
所以当钱唐看到诸如册封胡季犛为安南国王,并且赐名胡一元,要求双方通商贸易,准许工匠往来等等钱唐看到这些,不免怒火中烧越看越觉得不舒服。
这不就是把对待高丽的那一套,复制在安南吗?
可问题是高丽那边连个辛旽也容不下,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安南这边,老百姓已经起义,情况还是不同。
如果还是继续过去的做法,未免伤了人心。
一旦习惯了,也就没法将安南彻底拿回来了。
“太师,总而言之,下官以为,总有些事情,不能只是算金钱收益。若是太师觉得合适,我愿意请令前往安南,推行均田”
他还没说完,张希孟就摆手道:“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你的主张我也十分赞同。确实,我们过去对外开拓,总想着不能赔钱。但是作为国家,总有些要坚持的东西,这些东西,远高于金钱!”
张希孟道:“陛下,臣以为应该制定一条规则,达到一定程度,就要并入大明,算作华夏九州之地。在对外开拓之时,也要把这一项放在最前面!”
朱元章微微颔首,“先生的话,自然是好的。那你看接下来要怎么办?”
张希孟酌量一下,立刻道:“应该对义军百姓提供庇护。调拨五万人马,屯扎在安南和大明的边境上,可以交给朱英督师!”
朱元章立刻点头,“他熟悉情况,确实可以!”
随后张希孟又道:“接下来安南的国王,不论是谁,都要先表态支持均田,唯有如此,大明才可以册封国王。如果没有人愿意,那就调动兵马,大举南下,以泰山压顶之势,铲除安南国内,所有豪强势力。抗拒上国,就只有死路一条!”
这一番的表态,和最初的方略,简直南辕北辙,完全不是一回事。
但安南的局势变化,老百姓对待均田的态度,也感染了大明君臣,确实不能只算经济账,做大做强华夏,走向真正的辉煌,这才是最重要的。
不忘初心!
就在大明朝廷,达成共识之后,整个安南,也陷入了全面的战争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站出来,每天都有豪强被杀戮,头颅挂在竹竿上
与此同时,豪强、官吏、兵将,他们也在迅速集结,并且火速镇压乱民,老百姓的死亡,是豪强的千倍,百倍!
张东军营的外面,已经跪满了前来恳求的百姓。
上国务必开恩,帮帮我们吧!
张东头皮发麻,他才几百人,身份也是冒充的,就算想帮忙,也是有心无力就在他挠头发的时候,突然有人大喊。
“旨意到!快来接旨!”
===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亩救济斯民===
“交趾本为华夏故地,先秦之时,列身百越,汉收岭南,设交趾郡”
使者抑扬顿挫,读着朱元章的圣旨,开宗明义,就说交趾属于华夏之地,算是站稳了脚跟,牢牢占据大义名分。
随后使者又道:“安史以后,中原衰微,雄杰并起,野心之辈,纷纷扰扰,数百年间,不绝如缕。以致社稷变为丘墟,百姓饱受涂炭之苦。岂独华夏之民哉?”
“丁朝,黎朝,陈朝尽皆伪主叛中原而自立,蔑视华夏,不归正统,残虐黎民,罪行累累”
这一段旨意,更加是杀气腾腾,透着千般故事。
安南离开中原时间并不长,就是五代十国时期,彼时要是有本事收回来,也就和许多边疆地区一样,失而复得,无甚紧要。
可偏偏五代之后的赵宋,连燕云都拿不回来,就更不要说遥远的安南了。
所以旨意才说,自安史之乱以后,中原百姓,饱受涂炭之苦,安南的百姓,也是一样的。我们都是因为这一场祸事,绵延几百年,饱受摧残,还没有恢复过来。
这一下子就拉近了和安南百姓的关系。
咱们不是两家人,而是分开的两兄弟。
这又是进一步拉进双方的关系,顺着炎黄子孙,华夏苗裔往下说。
仅仅凭着这个开头,就看出撰写旨意之人的高明,诉诸情理,收拢人心,慎终追远,寻找根据。
字里行间,都透着万般考虑。
不用说,这道旨意,正是张希孟起草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61/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