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9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34/1964


张希孟笑道:“没错,但是我盘算着,要不了多久,吕宋这种地方,也要并入大明……那种燃烧人命的种植园,只怕就不行了。往后吕宋肯定没有现在的效率,赚不到这么多钱。但是蔗糖绝对是眼下最值钱的东西。我就盘算着,另外寻找个地方,也是气候湿热的岛屿,在那边种植甘蔗,供应大明,供应其他地方。”ltgt
李善长沉着脸,“张太师,你不妨说明白了,我上了年纪,脑筋不好了。”ltgt
张希孟道:“李兄,我的意思,咱们在美洲那片,找个岛屿。现在欧洲不是挺乱的吗!我们从欧洲弄劳动力,送到美洲种植园,让他们生产甘蔗,再卖给欧洲,或者波斯等地……你看这个生意如何?”ltgt
李善长满心都是能赚多少钱,丝毫没有意识到,利用欧洲人当劳力,去种植甘蔗,该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ltgt
李善长沉吟再三,“张太师,我都这把年纪了,你要是还想耍我们一家,少不得老夫死后,变成厉鬼,把你带走了!”ltgt
张希孟哈哈大笑,“就算到了地狱那边,我相信站在我这边的鬼,还远远多于你那边的!”ltgt
===第九百零一章
大兴土木===
李善长一怔愕然心惊,貌似真的下了地狱,还有包拯那个级别的阎王,人家正人君子的战斗力,确实要比他强得太多。
想想也是,在人间都斗不过,更遑论地下了。
所以对于老李来说,还是安安稳稳多活几年,享受最后的时光,这才是算得上不枉此生。
正在他们俩随口聊着之时,朱元章竟然回来了,而且是兴匆匆的,脸上洋溢着喜气。
“张先生,李先生,你们俩真该出去瞧瞧!就坐那个轨道马车从北平到大沽口,速度快,还舒服平稳咱这辈子走南闯北,就没遇到这么舒服的马车!爽利,得劲儿!”
老朱兴奋说着,有些口渴随手拿起茶壶倒了一杯,刚喝进去,就觉得苦涩难忍,他紧皱眉头,又到了另外一壶,结果却是奶茶,甜到齁。
朱元章这个气,“你说你们俩,就不能弄点人能喝的?”
张希孟无奈苦笑,他是因为写书太多了,需要茶水提神,故此越喝越苦,至于李善长,纯粹是上了年纪,味蕾退化,必须加大剂量刺激。
要是抽空给他弄点奶油泡芙什么的,老李保准爱得地老天荒,刻骨铭心。
张希孟只能递给老朱一壶热水,又给他点龙井茶,让他自己弄。
朱元章也没法子,只能冲泡妥当,这边等着茶水凉下来,那边跟张希孟和李善长念叨,他确实体会到了轨道马车的好处。
平稳,速度快,运量大。
“咱看史书说,秦朝当年为了调兵容易,修了直道,耗费不小咱想问问你们俩,能不能到处都修上轨道马车,方便调运货物?到底是跟秦朝那样,耗损国力,弄一个短命亡国,还是能让大明更上一层楼?”
老朱说完,看着这两位,作为当世最强的两位臣,他们能有什么高见?
张希孟笑了笑,“主公,其实提到了秦朝亡国,这事说起来,只有一个原因,就是秦始皇错估了国力,他把纸面数字当成了能动用的国力同样的错误,还发生在隋朝身上。”
朱元章皱了皱眉头,似乎不解其意。
这时候李善长笑道:“上位,太师的话,老臣给做个注脚他所讲秦朝的毛病,就是在统一天下之前,秦朝国家不大,商鞅变法之后,政令通畅,调动人马钱粮,都很顺畅。所以才有秦国的强悍国力。待到始皇一统天下,大秦国土增加了六倍,人口增加了五倍秦始皇还以为这些新进并入的疆土,可以像原来的老秦一样。动员兵马徭役,修长城,建设骊山陵墓,又修直道,大肆巡游天下始皇帝以为,他的国力完全可以承担,殊不知刚刚统一之后,六国故地,无论百姓,还是官吏,都远远比不上秦国故地,他勉力为之,天下大乱,也就不足为奇了。”
朱元章一怔,很快抓到了关键,“纸面上的国力,并不能当成实际的国力,李先生,果然厉害啊!”
李善长一笑,“上位,这也是老臣几十年打理庶政,积累的经验。其实这个道理,放在历代,都是通用的,为什么历代的雄主驾崩之后,储君都很难顺利接住这个局面?奥妙就在这里。因为历代雄主,都是令行禁止,不明白怎么回事。又缺少足够威望,主少国疑,肯定会出事的就拿隋炀帝来说,他就是犯了这个错,把大隋朝纸面上的国力,当成了可以使用的力量,所以才有百万大军征高句丽,才有一年之内修运河。”
朱元章迟疑了少许,他低声道:“李先生,咱怎么觉得你话里有话,说明白点,咱们不用遮遮掩掩。”
李善长顿了一下,这才道:“老臣听太师讲了,上位有意退位,把国家交给太子殿下。老臣这才仗着胆子,把这个道理说了,上位能如此做,确实是大明之福,苍生之福!”
老朱微微点头,老李的这番话,确实是真知灼见。
“李先生,那咱问你,新君即位,要怎么办,才算是英明圣睿?”
李善长想了想道:“上位,要让臣说,新君务必要休养生息,镇之以静,徐徐图之,方才能顺利延续盛世,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朱元章沉吟不语,他默默思量着。
张希孟也同样思索着李善长的话为什么说老李是个人才呢,哪怕到了今天,他的话依旧能给张希孟极大的启发。
李善长说出了一个很无奈的事实,不是后人不想延续前人的政策,是实在做不到六国贵胃会忌惮秦始皇,但不会畏惧秦二世。隋帝能号令关陇集团,隋炀帝就没有这个威望。
放到历史上的大明朝,洪武永乐,都能以铁腕治国,但是到了仁宣两朝,他们不收缩又能怎么样?
学着爷爷,父亲,四处征战,大刀阔斧吗?
对不起,他们真不行,这不只是能力的问题,也是时运条件所致朱元章自己打天下,自然为所欲为。历史上的永乐皇帝,也约等于打下了一半的天下,但是后继者却没有这个条件。
那如果仁宣两朝,继续对外用兵,甚至学着朱棣,五征蒙古,后果会是什么?
只怕不会比隋炀帝好到哪里去!
这个道理,一般人是很难想通的,史册也未必会讲明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34/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