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2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7/1964


老张摇头,“恰恰相反,他跟我说,黄河泛滥,为祸何止千年,这一次贾鲁贾大人奉命治理黄河,我协助调动民夫,疏浚河道。我是有功的,应该多写一些才是!”
“什么?”缪大亨再度惊讶,“他,他们真这么说?”
老张点头,“确实如此,小先生还问了许多征调民夫的事情,又问了朝廷有没有妥当的安排,为什么会闹出红巾起义,是不是早有苗头”
缪大亨彻底傻了,一个小小的红巾贼匪,彼时还没有占领滁州,竟然关心治理黄河的事情,到底是脑子坏了,还是格局太大,凡人理解不了啊?
老张笑呵呵道:“我一直以为自己给元廷做事,罪孽深重,死有余辜。可上位和先生竟然给了我一次机会,还肯定了我在治理黄河的时候,出的力气。心胸如此,又岂能不叹服啊!从此往后,我就做一些劳役,跟着大家伙干活。渐渐的,我想通了许多的事情。其实在当初,几十年前,我也是被当成奴隶,被西域诸王送给了大元皇帝。”
“背井离乡,就像牲口似的,离开亲人,他们现在是死是活,我都不知道!”老张说着说着,眼圈泛红了。
“元廷把人分成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可是在上位治下,只有穷人和那些残害百姓的官吏,还有为富不仁的豪强。想明白这件事,我这个人就重新活过来了。这一次为了对付赵均用,各地征调民兵,我虽然年纪大,但是有过领兵经验,也就带队过来了。光是我们这些人,就运送了二十多名伤员,都是好小伙子,都是好样的!”
“元廷来再多的兵马,他们也打不赢!更不要说赵均用了,他是飞蛾扑火,自寻死路!”
缪大亨和老张聊了许多许多,他解开了心中的疑问,却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谷
就像朱元璋这样,他已经雄踞一方,却还是兢兢业业,不图吃喝,不爱美色,每天早起晚睡,忙忙碌碌,到底是图什么?
难道他真的是天生的大善人,就喜欢对老百姓好?
缪大亨一时还想不通,但他却感觉到了强烈的震撼。
连色目人老张都能站在朱元璋这边,或许真的是天命所归,元廷兵马真的奈何不了他吧!
反正不管怎么讲,朱元璋绝对比赵均用强多了,两个人的差别,不可以道里计。
不过这也不是说朱元璋的治下就没有缺陷了,恰恰相反,这一次短暂的冲突,其实是暴露了朱家军缺陷的。
“上位,卑职以为以千户统兵,人数太少了,应付山贼草寇,乌合之众还可以,若是遇上了元廷精兵,仅仅靠一个和几个千户,怕是挡不住敌人!”
缪大亨从老张那里回来,在庆功宴上,就提出了建议。
而这一个建议,立刻得到了张希孟的赞同。
“主公,其实这也是我想说的事情当初咱们以千户统军,一来是兵马不多,二来是都是新兵,很多人还不熟悉战场情况,分散成各个千户,训练起来容易许多。可是眼下我们的兵马已经超过了五万,甲等千户和乙等千户众多,另外还有和州等地新归附的兵马。如果还是用千户领军,就不免兵力分散,在战场上发挥不出战力。”
提到了这里,大家伙都深有同感,尤其是徐达和汤和等人。
他们从四面八方围上来,按理说赵均用应该插翅难飞,可结果却是赵均用稀里糊涂逃了出去如果不是受伤失血严重,又遇上了李忠等人,没准还真就跑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一个个单独千户之间,缺少配合,看似人数不少,但指挥不统一,反而造成了兵力不足。
这种情况如果遇到的是蒙古精骑,那么后果显然是灾难性的。
必须集中兵力,打造强悍的拳头,才有希望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获胜。
朱元璋斟酌再三,也点头了点头,“先生的意思是要设置万户?”
按照元朝的编制,千户之上,的确就是万户了。
赵均用投降元廷,给的也就是万户职位。
只不过张希孟却是摇了摇头,“主公,臣以为设置万户并不妥当。”
朱元璋眉头舒展,忙问道:“为何?”
“眼下我们甲等千户不过十余个,如果统编为万户,岂不是将所有兵权,置于一人之下?而且千户官,百户官,按照元廷的习惯,是需要世袭的,我们眼下虽然不用考虑此事,但日后不免会有所安排,假使有了万户,是不是万户也要世袭?那岂不是成了兵归将有,成了藩镇割据?”
“从兵权分配,长远考虑,我都是反对设置万户。另外我也觉得万户编制有些臃肿庞大。两军交锋,不管是多少兵马,真正遭遇在一起,进行拼杀的,也就是万八千人,通常情况还要更少。”
张希孟却也不是胡说八道,这是冷兵器交战的规律,毕竟一个指挥官能掌控的范围就那么大,超出了一定距离,就无法做到如臂使指。
所以一条战线,可容纳的兵力,极限也就是一两万人。
常遇春说他领兵十万,横行天下,但这十万人,肯定有前有后,有主有次,不可能都放在一线,因此直接投入战斗的并不多。
如果这时候设置了万户,也就是一个万户顶上去了,顶不住就全军溃退了。
“主公,我的意思是设立指挥使,每个指挥使统领三至五个千户。在指挥使的拳头,既可以单独对敌,也能几个联合起来,形成合力!比单独的千户强了许多,又方便安排调度。只不过有一件事,还需要注意。”
朱元璋听着张希孟的介绍,颇为满意,这些话简直说到了心坎儿。
他何尝没有考虑设置万户的问题,可是一旦设了万户,把他又放在哪里?
所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老朱宁可自己辛苦一些,也绝不提升编制。
可是大战来临,单独的千户确实太薄弱了,几个千户凑在一起,又不方便指挥,到底让谁当头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7/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