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2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9/1964


当每个俘虏领到食物的时候,有人手都在哆嗦,这是真的吗?怎么会吃的这么好?
确实,能吃到白面馒头,在元军当中,都是不敢想的事情。
且不说元廷是不是粮食充足,即便有好粮食,那些当官的也要百般克扣,拿去发财,至于普通士兵,能吃饱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吃的什么,那就不用期待了。
发霉变质的,甚至是牲口吃的麸子,都是能拿来充饥的。
光是从吃上来说,朱家军就比他们强多了。
张希孟甚至萌生了一个念头,“耿千户,你说如果我们把元军给包围了,然后在阵前摆上白面馒头,香喷喷的猪肉烩菜,敲锣打鼓,让他们投降,过来吃饱吃好。你说他们会怎么样?”
耿君用笑了,“还能怎么样,乖乖投降呗!先生,咱们建军屯,均田亩,这都是顶好顶好的策略,只有手里有粮,心里头才有底儿!”
张希孟也点点头,这时候耿炳来了,他怀里还揣着一样东西,神秘兮兮到了张希孟面前,“先生请看。”
张希孟皱着眉头,接了过来,发现这是一本书,足有几万字的样子,书页发黑,应该是时常翻阅,只是书没有名字。
张希孟展开一看,才翻了两页,顿时就皱眉头了。
“这,这是哪里来的?”
耿炳就道:“是也先帖木儿的中军帐,胡大海那个憨憨只顾着抓人,却没有拿走公信件。我把这些都抢来了。清点的时候,发现了这个。”他压低了声音,“先生,这,这上面说的是咱们上位吗?”
张希孟怔了许久,看着上面的行,他似乎猜到了什么,神色变了变。某人的工作干得真不错,把元廷可是骗得很惨。
“你管住嘴巴,不要走漏风声,这事我跟主公商议。”张希孟又道:“现在还有什么事情吗?”
“有!”耿炳道:“当下还有两件主要的事,其一是我抓到了不少滁州的士绅名流,他们投靠元军,在军营之中,给也先出谋划策。这些人要怎么办?”
“查清楚,严惩不贷!”张希孟果断道:“大家伙要弄清楚,元军当中的普通士兵,是我们的兄弟,可以争取。一些元军将领,他们奉命行事,我们也能改造。但是那些出卖祖宗,甘心当走狗的畜生,他们是反对我们均田,不愿意看到穷苦人得势,还幻想着借助元廷的势力,继续作威作福,压榨百姓,把大家伙重新变成牛马。这样的人,比也先帖木儿还要可恶,对他们也就不要客气!”
张希孟几句话,说清楚了其中的关键,耿炳连连点头,心悦诚服。他很怕有人会说,连也先帖木儿都没杀,凭什么杀他们?
现在张希孟讲清楚了,他也就有底儿了。
“先生,还有一件事,那就是我们在守城期间,收了一个女兵,她可是奇女子,秦王破阵鼓,敲得慷慨激昂,极大鼓舞了士气,先生看这人要怎么安排?”
张希孟也是一惊,还有这样的人?
“请来吧,让我瞧瞧。”
不多时周蕙娘穿着大红战袄匆匆赶来,她的双手拢在袖子里,虽然敲鼓不比弹琵琶,可是别忘了,为了鼓声激荡,必须紧紧握着鼓槌,连续敲击下来,指头上的伤口早已经震得裂开,鲜血浸透了白布,刺骨连心的疼痛,让她紧皱着眉头。
===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为圣贤===
周蕙娘没有太多的装饰,只是简单挽着头发,穿着大红的战袄,翩然而至,一股子英姿勃勃之中,蕴含浓郁的书卷之气,扑面而来。
这个女人的容貌自然是极好的,但是第一眼看过去,最让人触动的却是那种气。真的仿佛是被墨水浸透了一般。
耿君用爷俩都是粗人,很难感觉到,最多有种这个女人不一般的感觉。但是张希孟却能感觉到那种饱读诗书之后的自信,从里往外,绽放出来的光彩。
如果放在以往,张希孟也是感觉不到的,但是这两年他跟着贾鲁读书,总算勉强提升了一截境界,挤进了高端读书人的行列,可即便如此,张希孟扪心自问,他比这个女子还是差了许多,甚至是自惭形秽。
张希孟请她落座,直接问道:“姑娘如何称呼?”
“我叫周蕙娘。”女人答应得很干脆,低垂着头,目不斜视,没有多余的言语。
张希孟怔了怔,就笑道:“我是都指挥使司经历官,姑娘有心投军,又和将士们并肩作战,已经算是军中袍泽,我只是和姑娘平常对话,没有任何别的意思。毕竟姑娘想从军,也要彼此了解清楚才行。”
周蕙娘点头,“我明白。”她又不说话了。
张希孟心说你不主动说话,让我很为难啊到底要怎么打开僵局呢?他想了半晌,就从她最大的特点聊起来吧!
“姑娘可读过书?”
周蕙娘微微颔首,“些许读过先生年纪轻轻,身居高位,倒是应该饱读诗书才是。”
张希孟自嘲一笑,“我就纯粹是赶鸭子上架了小时候家父给我开蒙,却不欲我追逐功名,所以只是匆匆读了一些,涉虽然多,但却没什么规矩,兴之所至罢了。后来投奔了主公,负责书往来,就不得不捡起书本,苦读了一阵子,不想出错罢了。只是我不像那些有科举之心,功名之念的人,没有十年寒窗苦,到底是差了许多。倒是姑娘,我虽然没见过姑娘的诗,但是你能演奏秦王破阵鼓,心中必有大丘壑。论起采造诣,应该远在我之上。”
周蕙娘默默听着,心中似有一动,赞叹道:“先生过谦了,你拟定的分田令思虑周到,用心良苦,比起历代明相,也不遑多让,偏偏又如此年轻,日后前途不可限量,虽萧何陈平,不能相比。”
这话倒是把张希孟说愣了,“姑娘怎么就知道我写过分田令,又在哪里看过?”
周蕙娘忍不住一笑,没接张希孟的话,而是笑道:“先生问我读书的事情,又说世人为了科举功名,十年寒窗苦读可先生知晓,这世上还有另一种苦读吗?”
张希孟一怔,老老实实道:“不知!”
“嗯,那小女子就斗胆说了那一种苦读就是,一天背不下一篇章,认不得三百个字,写不出十首诗,就要挨饿,连续三天,就要被送去下等的地方,服侍贩夫走卒,江湖莽汉只有苦出来,读出来,诗词歌赋,无所不晓,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才能在画舫上,同才子鸿儒,对谈诗赋,成为人人仰慕的花魁大家。”周蕙娘抬头,冲着张希孟嫣然一笑,“先生以为这种苦读,比士子的十年寒窗,又如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9/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