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2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1/1964


能做到这两点,已经可以得到了九成百姓的民心了。
至于关闭青楼,禁绝画舫,这些事情的阻力并不是那么大。
至少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他们去不起,也知道那里不是好地方,禁了只会让扬州城更干净,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家乡顶着风月之地的名头吧?
这是很简单,很直接的想法,当青楼买卖人口,残害女孩子的事情捅出来,取缔也就顺理成章了。
倒是那些士林才子,官僚豪商,他们可不想失去享受人生,体验生活,甚至是学习知识的宝地所以在太平年月,想要禁绝青楼,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但是现在可不一样,朱元璋根本不会在乎这些乱七八糟的声音,而且也没谁敢找老朱的不痛快,不服就砍了你,少在老子面前装大半蒜。
所以一切才会显得那么平静顺畅而张希孟却多了另一番算计,扬州取缔青楼不难,但是想在其他地方全都取缔,那难度就不用说了。
或者干脆点,就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次扬州的行动,却可以作为一个范例,等之后老朱一统天下,这个例子也可以拿出来说事。
总而言之,能救多少,能解决多少,就看天意人心吧!
毫无疑问,这是个很好的开始。
张希孟很满足这份成就。
“主公,接下来就要把扬州城里,不太重要的人员,都给分批送出去,送到军屯田庄,八十万人,至少要分出去一半人才行。”
这个数字却不是张希孟胡说的,目前老朱掌控的地盘,主要还是滁州跟和州,其余的泗州,濠州,全都因为战乱,没剩下多少人了。
尤其是泗州最惨,先是赵均用和彭大攻击泗州,接着两伙红巾军火并,随后赵均用又被击败,连续的战乱,使得泗州城里的百姓,连一千人都不到,不是死了,就是逃去乡下躲避,濠州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急需休养生息。
这些地方不算,老朱治下大约是一百万人,其中城市的人口不到十万。
供养比例大约是九比一。
在农业比较发达的宋代,一个农民辛苦劳作,大约可以生产三个人的口粮,这个比例一直到化肥农药农机大规模普及之前,都是差不多。
一对夫妻,辛苦一年,除了养活自己,养活孩子,最多那就拿出一个人的口粮,到市场上交换。
也正因为如此,在农村,哪怕七老八十,只要还能动,就要干活,不然谁也养不起一个白吃饭的。
先是就是这么残酷,所以在某些地方,才有几个兄弟姐妹,谁也不愿意赡养老人的情况,或许每一家的原因都是复杂的,但是归结起来,还是农业生产的剩余太少了,负担不了。
这个情况在老朱治下,或许会好一点,主要是由于战乱,出现了大量的荒地,再加上鼓励兴修水利,大力屯田,一个农夫大约可以种出五个人的粮食。
但也仅此而已了,等天下太平,人口生息繁衍之后,每个农民的流转田越来越少,又会重新下降回去。
所以算来算去,一个农夫养三个人,一家农户供养一个市民,按照这个比例算,扬州城只要下降到四十万人,老朱治下的城市人口一共五十万,总人口一百八十多万,不到两百万。
才能比较合理,能够负担得起。
而且在当下,农业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所以还是要尽可能多的把城市人口转移到乡村去。
青楼赌场这种,存粹消费的,又十分负能量的,肯定要作为第一批清理的的对象。
接下来由于消费人口减少,扬州城大大小小的酒楼,茶馆,街边的铺子,也必须关掉大部分。
针对这些人,就不强制迁居了,但是可以鼓励比如你是开个茶摊的,觉得过不下去,可以主动上缴茶摊,然后拿到一张田契,还能得到一些贷款,当然是以市场券的形势,发给商贩,帮助他在乡村安家,耕田种地。
如果五年之后,还想回城做生意,农村的土地还在,也不收回。
这样一来,大部分经营不下去的,就都不得不返回乡村了。
但是,也有一些作坊商铺,是绝对不能关门大吉的。
那就是铁匠铺,家具作坊,医馆,药铺,纺织作坊,砖窑,陶瓷窑,造纸长,书坊反正有关生产的行业,都必须妥善保留下来。
哪怕扬州供养不下来,也可以迁去滁州,和州,甚至是濠州等地。
这些都是关乎朱家军下一步发展的紧要行当,无论如何,也不能毁于一旦。
其实这就是张希孟的厉害之处了,哪怕是李善长亲自操刀,他也断然不可能把工作做得这么细致。
“除此之外,像什么私塾、当铺,还有钱庄票号,也都不能随便关了,我会安排人,去排查情况,为了接下来发行宝钞做准备。还有一件事,就是那些大户!”张希孟神色凝重道:“主公,怕是又要你得罪人了。”
老朱直接摇头,“咱不怕!更何况咱知道,你要说的那些,也未必就算是人了!”
被信任的感觉还真是不错,张希孟笑道:“主公,在扬州城,不是还有不少达官显贵吗?他们手下豢养着许多奴仆,根据有些俘虏介绍,说什么扬州有九大户,家家巨富不说,豢养的打手家丁,丫鬟奴婢,都有上千人。我以为应该下令,释放奴婢,压缩大户规模”
朱元璋听了听,突然道:“就这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1/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