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3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0/1964


当然了,还有更差的,就是周蕙娘的蒋三叔蒋普信。
但不管近况如何,彭党极少有投降元廷的,他们或是舍身取义,如况普天等人,或是归附朱元璋,为大明开国,立下赫赫战功。
多数人都是顶天立地,铁骨铮铮的好汉子。
比较凄惨的就是彭和尚在一年多之前,被元军给杀了,这个老造反头子,除了给反元培养了一大度人才,自己的下场很是凄凉。
而且彭莹玉死后,他辛苦培养的彭党,也陷入了分裂之中,着实可惜。
坐拥巢湖的赵普胜和李普胜两个人,他们最大的对头不是元军,而是同为彭党的左君弼!
左君弼没有被赐予普字,但他确确实实是彭党,而且还是彭和尚的徒弟,只是入门比较晚。
在红军起义之后,左君弼攻占了庐州,成为了一方豪帅。
赵普胜等人从巢湖出发,一度攻下了铜陵、池州、安庆等地,算是战功赫赫,威名远播。
结果他们跟刘福通的境遇一样,前期顺风顺水,可是面对元廷反扑,占领的土地迅速丢失,不得不退回了巢湖。
一来一回之间,赵普胜等人实力大损,对比北边占据庐州的左君弼,就处于下风。
而且他们的水师毕竟是受限于水域,没法来去自如,因此在跟左君弼的对峙中,处在了下风。
“他们要是势大,也不会投降上位啊!”
贾鲁反复盘算,要怎么收服巢湖水师,只不过他老人家最多有建议的权力,真正能决策的只有朱元璋,至于张希孟,他差不多可以当一半的家,再多就不行了。
偏偏这俩人都没在滁州,难道还要咱这把老骨头去见他们?
正在贾鲁思忖的时候,好消息送来了,张希孟跟张士诚终于完成了谈判,马上就可以返回。
在送回来的信中,张希孟写了大概的条件,贾鲁看了看之后,也忍不住赞叹,这小子明明没兵没将,却把张士诚坑成了这样,还真是个人才!
首先,张士诚答应一起抗元。
这也是老张最不在乎的一条,今天抗元,明天就能变卦,老子岂会被区区言语束缚住!
只不过张士诚能想到这个,张希孟没有理由想不到。
因此在答应抗元之后,张希孟要求张士诚承认以朱元璋为主不是要抗元吗?最起码要区分个大元帅、副元帅吧!
这一下子就点在了张士诚的死穴上。
因为只要承认这一点,他就比朱元璋矮了一头。
张希孟没有逼着他去诚王称号,没有让他解散大周国,反正你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两淮之地,咱朱家军才是老大!
仅此一条,就影响巨大,张士诚万般不想同意,但是朱元璋一仗把他打出了阴影,也只能同意。
接下来就是成立盐务司,双方七三分账,张士诚成了跪着要饭的。
张希孟不光拿了面子,还要走了里子。
其余还有些通商,贸易,征税等等事项,只是约定了大概,并没有细说实际上也没法细说,朱元璋治下管理进入正轨,张士诚这边却是乱七八糟一团,跟他谈得再多,都没有意义。
因此只是约定,从淮西出来的货物,进入张士诚治下,可以不纳税云云
当然了,张希孟也没有光是占便宜,也给张士诚一点甜头,那就是从今往后,每年淮西会给张士诚提供一些粮食接济,只不过这些粮食是要张士诚按照比市价高两成收购。
张士诚一听到粮食,顿时来了精神,别说两成,就算两倍都行!
刚刚被几十万元军蹂躏的淮东之地,粮食极度缺乏,高邮城都要吃人了。
朱家军能给他们点粮食,总算心没有彻底黑了。
这个朋友还能处!
张士诚欢天喜地,只不过最后双方要正式签订盟约,一起歃血饮酒,祭告天地,这才算完成仪式。
张希孟却是很抱歉告诉施耐庵。
“对不住了,就在昨天,突然来了军情,我家主公已经领兵走了。”
“什么?”施耐庵大吃一惊,怎么走了?那这个盟约?
“施先生放心,我们说话算数,盟约依旧,我已经安排了五千石粮食,就在从扬州运过来的路上。如果需要诚王出兵援助,我会通知的。”
张希孟说完,就下令接触包围,拔营起寨,分批返回扬州走得那叫一个干脆利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0/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