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4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7/1964


有了张希孟的这番解释,胡大海终于欣然接受。
虽然胡三舍是保不住了,但是上位还是力图补救,施恩胡关住,多少让胡大海的心好受了一点。
“上位,不说卑职的家事了,卑职听说,上位没答应褒扬石抹宜孙?”
朱元璋点头,“的确有此事,将士们是怎么看的?”
“自然是觉得上位做得对啊!”胡大海切齿咬牙,“我就想不通了,咱们这安,舍死忘生的猛士有多少?咱们就非要褒扬那个元鞑子的狗贼?幸好上位睿智英明,没有上当。弟兄们都觉得上位做得对,都竖大拇指!”
老朱矜持一笑,“这事还是张先生看得通透。”
张希孟把话接过来,“胡指挥使,说实话,这种事情也不难理解历来把持舆论的,都不是军中将士,有太多的英雄事迹,都被人遗忘,即便能记载于史册中,也没有多少人记得。编成戏,搬上舞台,最多的还是那些才子佳人,即便有些乱世征伐的,也都是浮光掠影,没法深入。”
“所幸咱们已经注意到了,军中也有自己的宣传队,我已经叫吴大头他们派人过来,了解军中实情,把士兵们的英雄事迹,搬上戏台舆论宣传,也是一场大战,咱们不抢占阵地,就会落到别人的手里。任由他们胡乱演绎,就会颠倒黑白,混淆视听。就拿石抹宜孙全家来说,如果当真褒扬他们,没准日后就有人说石抹宜孙是忠臣,一旦他成了忠臣,咱们岂不是都成了杀害忠臣孝子的罪人?”
胡大海把眼睛一瞪,“这,这是什么放屁的道理?俺不服气!张先生,这次攻击诸暨城,一共阵亡了五百三十六人,其中有十三人立了一等功那个率先搭人梯的弟兄,俺给他拟了个头功。实不相瞒,他,他上半身的骨头都碎了,七窍流血,我,我看着都忍不住流泪。”
胡大海抬起头,看了看朱元璋,又看了看张希孟。
“上位,张先生,俺知道,有人说胡大海因为亲儿子死了,多半会怀恨在心,甚至造反可,可那些将士也是俺的手足兄弟,骨肉子侄他们舍死忘生,在前面拼死战斗。三万八千石军粮!那是多少人的命啊!这样的逆子畜生,就算上位不杀他,我也饶不了他!拿命换来的江山,当真不能让人糟蹋了,就算是亲生骨肉,也不行!”
胡大海情绪激动,袒露心扉,张希孟和朱元璋都忍不住感叹。
胡大海这人,的确是深明大义,非比寻常。
“主公的意思是要给牺牲的弟兄们双倍抚恤,具体怎么办,我这里又详细的条例,稍后就会公布,保证让大家伙满意。至于石抹宜孙吗?他们是元廷的死硬走狗,抗拒仁义之师,死有余辜。要把此战的详细经过写下来,刻成石碑,留在诸暨,警醒后人。而且还要明确告知天下,凡是谈起石抹宜孙的事情,必须讲清楚,他们家是大元朝的世袭副万户,享受荣华富贵。在镇守处州期间,纵容部下,劫掠百姓,敲骨吸髓。而且还随便诬陷红贼,有许多百姓无辜被害!这些事情刘伯温那边已经有详细的调查卷宗说明。要讲清楚前因后果,他可不是单纯忠心大元。如果谁敢不顾前后缘由,只是单纯赞颂一条鹰犬的忠义,就是替元廷张目,必须严惩不贷!”
胡大海听到这里,立刻用力点头,“对,张先生说得太对了”
正聊得畅快,突然徐达求见,他不是自己来的,竟然还牵着一个五岁多的小女孩。
“上位,这是石抹宜孙的女儿,险些被她的祖母拖入火中。是被他们家的一个家丁带出来,刚刚送到军营,想要领赏。”
“领赏?”朱元璋皱眉道:“领什么赏?”
“这不是见上位没有褒扬石抹宜孙,就觉得上位想要杀绝他们家人,这丫头是个漏网之鱼,故此送了过来”
“混账!”老朱气得一拍桌子,“咱还不至于跟一个小丫头过不去,石抹宜孙该死,老太太找死!这孩子却是无辜的,留在军中抚养,谁也不许为难她!”
徐达一愣,立刻躬身道:“上位仁慈!”
===第二百一十六章
劝降===
胡大海解开了心结,转身离去,把朱元璋的意思,告诉所有弟兄们,石抹宜孙不会嘉奖,还会被细数罪行,牺牲将士都会得到充足抚恤。上位依旧执法严明,公平公正,让人心服口服。
咱老胡依旧会忠心耿耿,绝无二意。
胡大海满意去了,却剩下了徐达。
此时的徐达有些尴尬了,提出给石抹宜孙厚葬褒扬的正是他,结果却惹出了这么大的风波,弄不好武都要嫉恨他。
张希孟倒是知道徐达的为人,事实上他也给徐达写了信,把事情的关键点了出来,想必徐达另外有考虑。
“你可是在打杭州的主意?”
张希孟思前想后,也只剩下这么一个可能了。
果不其然,徐达立刻点头。
此时的老朱也不由得问道:“杭州又怎么了?眼下不是在张士诚的手下吗?莫非咱们有机会?”
徐达见老朱提问,他立刻把事情说了一遍石抹宜孙算是元廷在浙江行省,最后的一支直属力量,但是在杭州,还有一支特殊的兵马。
这是一支苗兵,首领姓杨,名叫杨通贯。。
他也算是揭竿而起的群雄之一,很快聚集了几万苗兵,雄踞邵阳、怀化一带但是很快杨通贯就改了主意,他不再反叛朝廷,反而选择归附元廷,帮着元兵剿杀红巾军。
杨通贯的主要目标是徐寿辉的天完政权,他率领苗兵,
作为前锋,光复了武昌,
一战成名,
元廷大加封赏,
杨氏一族风光无限,全都得到了官职。
正在杨家摩拳擦掌的时候,
就出了事情。
杨通贯他爹被红巾包围,寡不敌众,又缺少粮草,
结果不幸战死。
元廷也怕苗兵趁机作乱,就严令他们不许动弹,原地待命。
后来朱元璋率先渡过长江,攻取金陵,张士诚也跟着渡江,
攻打苏州元廷被逼无奈,
就把杨通贯调到了杭州一带,
抵御红巾军。
“上位,当初进攻金陵的时候,
就是他领着几万人马援救金陵,
所幸咱们下手极快,
没给他机会,
杨通贯这才引兵退走。”徐达向朱元璋介绍,“咱们拿下金陵之后,
张士诚又攻苏州,
由于牵连时日,给了杨通贯机会,
他几次袭击张士诚,
险些将张士诚击败。随后张士诚夺取苏州,又派兵南下,想要攻取杭州,结果让杨通贯打得大败而逃,斩首七千,
俘虏几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7/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