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4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3/1964


历史的教训就摆在这里,某位花园口战神,情何以堪!
不然的话,兰考就在中原腹地,本该是水美土肥的宝地,结果却常年被盐碱,风沙,洪水旱灾困扰,原因就是黄河决口之后,造成的生态崩溃。
哪怕倾尽全力,也要耗费几代人,才能勉强恢复一些元气。
不是身在其中,真的很难体会其中的艰辛。
“老夫当初塞北河,疏浚南河,引黄河水从故道入海,就是想保住万千生灵,结果却因为老夫治河,酿成天大灾祸,无数百姓,陷入兵戈之苦,中原之地,尽是流离失所的饥民老夫,老夫有罪于天!不当好死!”
贾鲁说到这里,已经是痛哭失声,说不出话。
朱升深深吸口气,他这才清楚,黄河泛滥如此可怕,治理黄河,又是如此紧要!
“事到如今,皆是元廷昏聩,遗祸无穷。我们早晚要想办法,收拾残局对了,濠州等地,也有黄河泛滥,情况如何?”
张希孟道:“自从几年前,刚刚分田的时候,就兴修水利同时主公鼓励种植果树桑麻,每家每户,最少种树百棵,勉强还能维持从这几年的产粮数量来看,影响不大。可是其他地方,水患更重要,又无人治理,加上战乱频繁,黎民苍生,水深火热,饱受涂炭之苦啊!”
张希孟顿了顿道:“等日后一统天下,必须倾力治理黄河,在中原多种树木,保持水土,这个祸患,不能继续留下去了。”
几个人一起点头。
张希孟又道:“只是当下我们要怎么办?刘福通的确缺粮,只是他买再多的粮食,只怕也会用在北伐上面,不会在乎百姓死活的。”
朱升眉头紧皱,突然道:“那就逼着刘福通管百姓咱们卖给他十万石粮食,就要拿出五万石,救济百姓,治理水患!他要是不听,我们就不卖粮!”
===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试多是一件美事===
听完朱升的话,张希孟倒是笑了这老爷子一惯足智多谋,思虑周全,怎么会出这么不靠谱的主意。
就算刘福通答应了,那也没用啊!
他们能怎么监督?
派人过去吗?
这不是和笑话一样吗!
发现张希孟另有心思,朱升也笑了,“张相,莫非你觉得老夫糊涂了?”
张希孟连连摆手,“枫林先生爱民之心,人尽皆知,而且我们说了,总比没说要好,是吧?”
朱升呵呵一笑,“没错,其实只要刘福通能把这事公之于众,让不怎么在意。”
张希孟低头蹙着眉头,稍微一想,竟然明白了朱升的用意这老头,简直坏透了。
其实从如今刘福通的处境来看,他要派兵北伐,本身又缺乏粮食,征战越远,消耗的粮食就越多,几乎是指数增长。
在这个情况下,就算再过分的条件,刘福通都会答应。
事实上他过来就是准备挨宰的。
这时候朱家军提出要顾及百姓,发粮赈济民众。
刘福通照办了,
这是他出钱,朱家军得人心。
他阳奉阴违,
老百姓拿不到粮食,
怨气都会落到刘福通的身上。。
怎么算,
朱家军都赢了,而且还赢麻了。
朱升这老头,
简直就是个千年狐狸,谁都逃不过他的算计。
“哎,非是老夫工于心计,
只是当下社稷分崩离析,百姓颠沛流离。能结束乱世,一统江山,救民水火,
非上位不可。我们也是为了尽快统一天下!”
朱升的话,引来了贾鲁的赞同,他沾沾眼泪,
轻叹道:“前面治理黄河,还有些不足之处。如果上位能尽快一统天下,
老夫在闭眼之前,能把剩下的事情做完,
就算是死了也得好处!不然留下黄河为祸,我心不甘啊!”
贾鲁忧心忡忡,他真怕自己这把老骨头,
等不到那一天。
张希孟把几个人商议的结果,尤其是关于中原水患的看法,告诉了朱元璋,
老朱听过之后,
顿时神色凝重,
带着强烈的忧虑。
“竟会如此严重?如此说来,就算咱以后集结全国之力,
也很难解决水患了?”
张希孟沉吟道:“修好堤坝,不让黄河泛滥,
或许不难,但是治理风沙盐碱,
恢复民生,
只怕再有几十年,也未必能成功。只有持之以恒,
用几代人的付出,才有机会。”
朱元璋没有说话,
只是默默站起,沉吟了许久,他突然转身,等他再过来,怀里多一个一个孩子。
老朱抱着他到了书案上,随后抓着小家伙的手,用毛笔在纸上缓缓写下了两个字:治水!
朱元璋咧嘴笑了,“咱的好儿子,你可要记住了,你爹没有治理好黄河,你要接着干咱们朱家,世世代代,务必要治理好黄河。咱们出身寒微,是上天赐给了咱们机会,咱们不能有负天命,有愧人心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3/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