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4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5/1964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
收粮和储粮,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为了长时间保存,收入粮仓的都是带壳的谷物,这一点从含嘉仓里面找出来的粮食就能知道,隔了一千多年,居然还能发芽,堪称奇迹。
收上来的谷物,也不是随便堆放起来,就能保存长久的。
首先,大型的粮仓必须保持干燥,在没有那么多先进手段的条件下,只能用土办法,挖地窖保存,首先要选择地势较高的所在,避开地下水。
等地窖挖好之后,要先用火烘干,随后把草木灰顺势摊在窖底,上铺木板,木板之上铺席子,席上垫谷糠后再铺席子,窖壁也用两层席子夹一层糠,这样才能在里面装粮食,而且窖口还要仔细密封覆土。
总而言之,要穷尽一切办法,才能保存好粮食。
只要有一点疏忽,就很容易造成一窖的粮食,全数腐烂。
这还只是窖藏的部分,其实最关键的还是要在收粮的时候,就保持粮食干燥,尽量减少水份
为此张希孟给粮仓设计了一套评估粮食水份的办法。
首先就是做两个能装五石粮食的木箱,放在特制的天平上面。
一面放着已经满足入库标准的粮食,在另一面,随意从运粮的粮食里,抽取五石,倒入木箱。
如果两边平衡,自然是送来的粮食合格,如果送来的粮食偏重,则是水份过大。
注意一件事,古代常用石来衡量粮食,而这一石也能换算成多少斤但是这个并不严谨,其实石是容积单位,一石等于十斗,斗就是那种木制的方盒子,装满就是一斗。
如果想欺负人,就把斗做大一些,就可以多骗取粮食,地主坑人,也才有大斗进,小斗出的说法。
相同体积,如果湿度太大,自然会重,这样的粮食是不符合入库标准的。
但发现粮食水份过大,下一步就会取一斗粮食,然后放在事先准备好的木箱里,隔着一定距离,用火炉烘干。
等谷物不在冒气,重新计算重量,然后得出大致的含水率。
朱家军虽然对老百姓很好,但是做事也相当严谨,粮食的水份太高,入库之后,会腐烂变质,这是绝对不行的。
江楠到金陵排在十名之后,但是由于她提前采购了一批粮食准备,竟然超过了前面的人,排在了第三位,顺利让税粮入库。
想到这些,江楠还挺满意的,反正这次金陵之行,也该结束了。
可就在她准备返回的时候,学士院突然送来了一道书。
“此番考试,并未限制男女,请按时参加考试,不得有误!”
===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为难===
江楠脑子晕乎乎的,她都不知道自己怎么进入的考场,也不知道怎么出来的,只是觉得学士院的树真多,树上的知了是真的烦人。
她拼命似的填满了考卷,然后赶快上交,第一个逃出了考场从考场出来,她突然笑了,过去的时候,她也看过一些女扮男装,入学堂读书,甚至参加科举的戏码。
但是戏终究是戏,不是现实。
一个女人,怎么可能参加科举考试呢?
就算学问够好,本事够大,也是断然没有机会的。
这一次的学士院考试,根本就是意外。
假如大哥的腿没有受伤,他来参加,或许还能得到一个官做,自己是想也别想了,四处游玩,好好看看金陵,然后就回家算了。
江楠索性放飞自我,到处游逛,看看名胜古迹,领略美食菜肴,她也没什么忌讳,
毕竟连考场那么神圣的地方,她都去了,
剩下的还有哪里能阻拦得住她?
几天下来,
江楠愣是胖了一圈,
脸蛋都圆润了不少。
扪心自问,再也没有什么事情能吓到她了。
江楠完全无法想象,
围绕着她,朱家军的大人物们,集体陷入了进退两难。
前面张希孟就畅想过女子为官,
但是说实话,哪怕是马氏,都觉得不太可能。。
让女人读书识字,相夫教子,这没有问题,
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
那也不是让女人当睁眼瞎。
高门大户的夫人,
必须知书懂礼,明晓世事,
才能从容应付各种事情,
如果太过粗俗失礼,
是会给丈夫丢人的,
搞不好都要被休掉。
但是让女子出来做事,甚至入朝为官,
这就完全不可能了。
哪怕前面举行的科举,
录取了好几百人,也没有一个女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5/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