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5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4/1964


其实什么规矩纲常,在生存面前,都一钱不值。
就像很多农村的妇人一样,金陵城中的妇人,也是要做事情的,大多数人还没有资格,把自己关在家里,享受安逸的生活。
张希孟听到大家伙的话,微微颔首,其实跟他的判断基本一致。
大多数的女人,不是不参与劳动,而是没法堂堂正正参加劳动。
张希孟笑呵呵转身,回到了堂上,“李相,你也看见了,事情很明白了穷苦人普遍希望女人能出来做事,可这些士林贤达,乡绅耆老,基本上都反对。这事情可大有意趣啊!”
李善长道:“张相睿智,应该能给大家伙解惑!”
张希孟笑道:“谈不上解惑,只是想说出来,大家参详说是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在一个家庭中,女人负担的就比男人少吗?只怕未必,是夫妻携手,共同扛起担子,才能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富足红火。既然大多数人人家都是如此,给女人授田,让女人读书,出来做事。女人也能顶门立户,支撑家业,似乎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至少多挣一点钱,让日子轻松一些,总还是没错的。”
“我就是很好奇,为什么饱学之士,有德耆老,那么厌恶女人做事?莫非这里面有什么难言之隐,又或者,单纯是因为纲常习惯那不妨再多问一句,这个纲常又是怎么来的?”
张希孟抑扬顿挫,言辞也越发犀利,开始破开繁杂的表象,直至核心。
李善长,李习等人都不由得打起精神,每到这种时候,张希孟都能有惊人之语,今天正好领教一下,他的厉害之处!
“大家想一想,如果不给女人授田,不把女人当成人,是不是家里头就必须有男丁顶门立户?”
“咱们先假定一个情形,你的家中拥有千亩良田,需要五十户佃农,帮你耕种,每年将一半的收成交给你,你就可以坐享其成,舒舒服服过日子这时候你想的是什么?是不是要让这五十户永远都给你当佃农,永远都不要改变?男人耕田,女人在家操持家务,男人要照顾妻儿,无法离开家庭,也就一辈子当佃农,甚至生生世世,都是如此!”
“可若是女人也能顶门立户,支撑家业,又会怎么样?每年除了耕田收获的时候,男人都可以放心出去做事,挣些钱财,改善家中的生活。或者干脆一些,男人留下了耕田,照顾家里,女人出去赚钱不管如何,这个家都会越来越好,积累的钱多了,就可以置办土地,或者送孩子读书,辛苦了一辈子,下一代人或许就可以改换门庭大家伙请想,这个结果是谁最不愿意看到的?”
张希孟还没说完,李善长就深深吸了口气,脸色大变。说实话,他也清楚士绅都不愿意提升女人的地位。
但是让李善长说清楚其中的道理,着实难为他了。
可是经过张希孟抽丝剥茧,鞭辟入里的分析,大家伙才恍然惊觉,这里面竟然有深沉的算计在。
不给女人授田,把女人拴在家里,其实是将女人和家庭,作为一道枷锁,反过来拴的是男人,把男丁固定在土地上,让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无瑕他顾。
最后有利的自然是掌握大量土地的士绅。
有趣的是,士大夫标榜耕读传家,但是他们又有多少真正下地种田呢?
你们老老实实耕田,供养我舒舒服服读书,或许这就是耕读传家的真正含义吧!
===第二百五十七章
谁不想过得好===
张希孟在前面讲过天子使命,归结到了均分田亩上面,由此可以说是确定了朱家军的最高准则。
不过彼时的张希孟还有一半的东西,没有说透,或者说没有来得及讲清楚,为什么兼并土地是错的,世家大族是拥有了土地,但是很多世家豪族不是坏人,至少表面上不是,他们主持公道,照顾孤寡,在地方上修桥补路,兴办学堂,教化风俗,鼓励良善
真的仔细去观察,从里往外审视,你会发现,世家地主也并非一无是处,老百姓也不都是视地主如寇仇。
张希孟主张打击豪强,均分田亩,虽然在朱家军中,得到了支持,但是在李善长统辖的官体系中,并不是那么受欢迎,或者干脆点说,阳奉阴违的人多了。
这里面既有利之所在,可也有部分道理没有讲清楚。
时至今日,总算能够说透了。
一个人的最基本需求,就是吃饱穿暖,有一块地,几株桑树,男耕女织,自自然然。
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几千年的农村,也都是这么过来的吗?
至少说,
自从秦汉,乃至更早的春秋战国时期,
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众所周知,
犬戎灭了西周,
战国年间,匈奴不断南下进犯中原大地,
分成一堆国家,彼此攻伐不休。
为了应付内忧外患,建立统一的国家,
已经成了诸子百家大多数的主张,只不过是对于哪国能统一天下,用什么手段策略统一天下,有所分歧而已。
自从秦汉建立大一统之后,中原的格局为之一变,
对外建立赫赫武功,
解决匈奴威胁,
对内励精图治,天下安宁,
百姓乐业,
取得了难得的发展。。
但是大一统王朝也不是没有代价的,
那就是需要维持庞大的官员行政队伍,
养一支强大的常备军。
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看,
就是在男耕女织的基础上,
每年都要固定拿出一部分收获,去奉养皇帝百官,支撑兵马开支。
而在农业社会里,可以充当一般货币的,除了部分丝绸绢帛布匹之外,最是粮食!
粮食是一切的根本,
填饱肚子,
缴纳赋税,地租,存粮备荒,
对抗各种风险所以身强体壮的男人,才是天然的一家之主。
就算女人心灵手巧,
能挣更多的钱,
也不管用,
毕竟钱不能带来真正的安全,
粮食才行!
这是农业时代的一条基本法则,
不过这只是事情的一半,还有另外一半,是很多人忽视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4/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