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6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5/1964


朱元璋纯粹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看出殡的不怕埋得多!
黄老爷子都七老八十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扛得住?
万一路途劳累,辩论的时候,再说不过,气恼之下,直接死过去,那可就不妙了。
宋濂暗暗盘算,必须请几个名医过来待命,随时救人。
就算黄溍撑不住倒下了,也等这事情过去再死。
好家伙,这已经提前准备丧事了,果然是安排得明明白白。
宋濂在这边筹备,可是传说中的黄老爷子却是信心满满,他考中过进士,在元廷为官多年,又参与修史,后来辞官归隐,著书立说,悠游林下。
他这一生,基本上就是最标准的士大夫流程。
早年苦读书,然后考取功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退归林下,著书立言可以这么说,哪怕最挑剔的人,也未必找得出他的问题。
想要劝说别人,首先就要自己立身甚正,正人先正己,不然凭什么教训别人?
这一点黄溍把握十足,因此他到了杭州之后,只是见了几个老朋友,抽空又跟朱铭聊了聊,随后老爷子就早早睡觉。
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需要养精蓄锐。
就这样,一直到了第三天,朱元璋竟然下令,要在灵隐寺见士林前辈黄溍老先生,同时欢迎杭州各界,前往旁听。
消息传出去之后,整个杭州都沸腾了。
朱元璋在拿下杭州之后,只是处理了一些简单的事情,真正涉及到如何治理这座城市,老朱并没有表态,大家对此都充满了期待。
而这段时间有关岳飞冤案的讨论,又让群情激奋。大家都隐隐有种预料,这一次召见黄溍,又在灵隐寺,面对杭州百姓,怕是要给这些事情一个结论。
因此人们早早前来,扶老携幼,抢占最好的位置。
比普通百姓更积极的却是士林中人,他们纷纷前来,都盼望着黄老能够驳斥倒那个小奸贼,让他的谬论不攻自破,还天下士林一个安宁。
就连前几天被弄得精神恍惚,摔得很惨的朱铭都来了。
黄老爷子出手,必定是老神仙放屁,不同凡响,就看着好了,
这边人很多,但是出乎预料,在另一边,人数同样不少,高启、张羽、徐贲、唐肃、余尧臣,全都是青年才俊,吴中有名才子,他们喜笑颜开,充满了期待。
很简单,他们一直仰慕的张先生,今天也会来,而且还会成为主要的发言者。
“总算能领教张先生的风采了。”
几个人攥紧拳头,迫不及待。
预定的时间到了,主要的人物,终于开始进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包括朱元璋在内,都是人打扮,穿着深衣,飘飘洒洒,很有气势。
唯一例外,就是张希孟,他穿了身道袍大氅,在一群人当中,有点鹤立鸡群的意思了。
显然这样的穿搭,很有意思。
张希孟这边落座之后,传说中的黄大儒也来了,他先是向朱元璋施礼,老朱含笑,“黄老学士前来,正好倾听训诫,今日是坐而论道,请老学士不用多礼,畅所欲言就好!”
黄溍道谢,这才坐下,他看了一圈,目光落在了张希孟身上,没法子,谁让他太年轻了,想不被认出都难。
“老朽听闻,张相似乎是云庄先生后人?”
张希孟笑道:“不敢,只是张氏同族,可不是嫡亲直系。”
“嗯!老夫曾记得,当年云庄先生撰写加封孔子诏书,他老人家对孔孟之道,圣贤之说,也是极为赞同的。张相身为名门之后,又为何要离经叛道,鄙薄纲常,老夫实在是想不通啊!”
此话一出,周围听到的人,都不免皱眉头。
尤其是高启等人,简直就想骂人了。
倚老卖老是不是?
你这么说话,拿云庄先生压张先生,你厚道吗?
张希孟不慌不忙,从容笑道:“晚生读书不多,后来家中遭逢剧变,父母双双离去要说我有什么学问,那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并非从书里读来的。偏巧我生的不幸,年纪不大,就沦落战乱之中,挣扎求生,几乎丧命。所以我的学问带着土味,也带着鲜血气。没法做到四平八稳,中庸平和。”
“还有,既然提到了孔孟之道,那我倒是想请教,当年孔夫子周游列国,孟夫子也拜会过许多君王由此可见,他们也是四处行走,并非闭门读书。”
“光是从治学的方法上,晚生不但没有背离孔孟之道,只怕还是孔孟的真正门徒,前辈以为然否?”
===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应可以休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5/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